jocomach wrote:感謝複製貼上, 可惜問題還是沒答案。(恕刪) 剛剛在別樓看4434網友推薦的文章,學佛的基本認識 莊春江 編著 2001/5/1 初稿, 2016/8/15 更新其中第二章 生命之流 第三節 業力的形成與展現:古印度《奧義書》時代的一些先哲,將這種行為過後的影響力,逐漸地發掘闡揚出來,用來解釋,人生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禍福不同境遇,並且,和當時興起的輪迴思想相結合,完整地將業力說貫通三世,而成熟地完成業感輪迴說。從早期佛教聖典《阿含經》的紀錄中,我們可以確定,佛陀原則上是接受業力說的觀點的。例如,經中記述波斯匿王所十分敬愛思念的祖母過世了,貴為當時一大強權國(憍薩羅國)國王,擁有極大權勢與資源的他,也無法挽救自己所鍾愛祖母的性命,感到十分悲傷,落魄地來見佛陀。佛陀因此而安慰他,並為他說明,一切眾生,包括一切蟲、一切神、一切人,乃至於佛陀、佛弟子,只要是活著的,都會死去,然後「各隨業所趣,善惡果自受」[3],也就是說,都會隨著各自的業力往生,承擔善惡果報:或墮地獄,或昇天界,或解脫漏盡入涅槃。另外,經中也常說到,佛陀與具有三明神通力[4]的佛弟子,能於眾生死時,以「天眼」見到眾生「隨業受生」[5]的情形。眾生下一輩子往生何處,不是由於上帝的審判,也不是閻羅王的裁決[6],而是受諸多業力的牽引,隨業往生的,表示了佛教對業力說的正向肯定態度。https://agama.buddhason.org/book/bb/bb06.htm奧義書(梵語:उपनिषद्,轉寫:Upaniṣad,直譯:近坐,引申為「秘密傳授」)古印度一類哲學文獻的總稱,是廣義的吠陀文獻之一。雖然奧義書由吠陀發展而來,因而經常被理解為婆羅門教與印度教的經典,但奧義書並不都是由婆羅門階層寫的,也不都完全反映婆羅門教的觀點。實際上,某些奧義書敵視婆羅門祭司。[1]準確的說,奧義書是一種哲學論文或對話錄,討論哲學、冥想以及世界的本質。大多數奧義書成了研究神秘主義哲學的著作。關於奧義書的秘傳性質,在它們的行文中常有所反映。歌者奧義書說,關於梵的知識只能傳授給兒子或入室弟子,而決不能教給其他人。[2]現代研究者通常認為,與吠陀時代末期的思想密切相關的奧義書有13種,即上述奧義書再加上屬於梨俱吠陀的海螺氏奧義書(又名憍屍多基奧義書)和屬於黑夜柔吠陀的慈氏奧義書(或譯為彌勒奧義書)。德國東方學家保羅·多伊森根據語言學將這13種奧義書分為3類:[4]第一類是用散文體寫成的最古老的奧義書,產生時間在前800年至前500年之間,包括廣林奧義書、歌者奧義書、鷓鴣氏奧義書、海螺氏奧義書、愛達羅氏奧義書和由誰奧義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5%A5%E4%B9%89%E4%B9%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