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缺少給年輕人的機會

chao1011 wrote:
說的也是所以一些領2...(恕刪)


我自己也是七年級中部私立科大畢業

成績在班上也屬於中後段

也沒啥人脈

現在雖然工作說沒多好,但是至少上前200大企業當個小RD

說要社會缺少給年輕人機會嘛~~我倒覺得機會是有的(在金融風暴的時後,我還能面試到幾間工作,薪水有破3萬...但因為是私立科大,所以比較難像別人一樣拿個四萬)

我看到很多是自己沒有目標,不然就是目標過度誇張,才抱怨沒機會

雖然我現在住在台北市......但我完全不敢想說結婚後要馬上買台北市的房子.....

2.2k的.....別想了....靠2.2k想買個比較靠近台北市的北縣房子都很累了

別抱怨沒機會,在學時期培養一個專業能力能在班上處於頂尖
就算國英數很差,考試考的成績比較差
出社會還是會比人家有機會
觀念對,專業有,沒理由沒一個好工作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加藤老鵰 wrote:
講點比較能感同身受的消費習慣好了,我戒煙十幾年了,不知道現在煙價多少,在我學生時代白長25塊一包,黑大衛不記得是45還是50,唯一比較接近白長價位區間的進口煙叫做美國藍星,29元,現在不知道還有沒有?

那時想抽煙又知道沒錢該省著花,就會乖乖買白長,我喜歡白長壽的口味麼?一點也不,不過我抽不起洋煙又要滿足煙癮,唯一的解決方式就是買便宜貨.現在青少年大部分抽甚麼?去7-11看,不是七星就是大衛,闊得很咧,現在沒有白長了麼?還是白長和洋煙一樣價錢了?這不是說應不應該省的問題,從根基上來說,已經是整個購買行為決定方向上的差異了,衣服便宜沒人要,有獨特品味才是重點,不是這樣麼?這固然表示已經脫離低階需要階段,可也表示你在日常消費上必須付出更多的代價.

一樣一樣來比,現在多了很多”不知道為什麼需要但是別人有我也要有”的消費,智慧型手機,網路遊戲月費,psp,踢昏你鑽戒,各式各樣的開箱..我們一直被周邊環境洗腦,認為這些錢省不了也不能省,更甚者認為人生就是要趁年輕時精彩的過,於是年賺個百來萬的就想開一A二B,最低薪資的買哀鳳也大有人在,存幾年錢出國一次花光回來再重新開始叫做青春不留白,我們父母輩時那種戒慎恐懼怕變故時會沒錢用的攢聚心態已經沒有了,我承認他們確實沒我們現在年輕人活得這麼痛快.

房價和薪水的比例越拉越大是事實,我也覺得用同理心尊重人家傾聽抱怨是應該的,可是,可是...如果當低標竟然變成會搞死人的要求(譬如說國防部的體能要求標準),那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拿出同理心了,因為遠超過我們的理解力了啊,時間前推三十年,當時的人一定沒法想像為什麼一個月只放四天假會變成拒絕一份工作的理由?對於”願意犧牲一切但以攢聚為目標”的一代要怎麼理解”重視個人生活品質與工作成就平衡”的一代的想法?上代的想法在現在年輕人眼中只會得到”奴性”,”資方幫兇”之類的評價吧舉例來說,以前徐千田醫師那個時代,為了學他的技術,底下多少人搶著當無薪助手,這種事現在可能發生麼?

兩代人想法的落差不是同理心能解決的,如果一方面用父母那一代的觀念來定義何謂上進或成功,一方面又要用這一代的標準過生活,怎能不失望呢?

...(恕刪)

中肯的經驗談阿

我也不老 30出頭
我和我父親一樣 手機能接能打就好 我父親15年來只換過三支手機 我的幾乎都是199元搭門號手機
父親的車子是TOYOTA開了20年 這幾天家人才逼他換車 才去看了LEXUS跟BENZ(為了安全 VOLVO不考慮了 個人觀感那個後車尾有點像...知道的就不用講出來了)
可能是我家裡比較傳統保守純樸吧(也有朋友笑我俗 LKK 那又怎樣?活得開心就好囉)
說真的
我不知道什麼哀鳳哀怕的是什麼東西 一個要幾萬塊 大家搶破頭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一支手機幾萬塊還賣到缺貨

你說的沒錯
以前的人真的比較節儉吃苦耐勞肯操肯拼
現在的年輕人 不是說全部 但是草莓真的比較多一點(四五十年代當然也有爛草莓 我叔叔就是一個 不照顧父母 吃喝玩樂吸毒賭博樣樣都碰 賭債欠了七八千萬 所以爛草莓這種東西跟時代無關)
(所以我前面的文也有說了 爛草莓當然該罵 但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年輕人也不少阿)
只是台灣現在的環境景氣 致富或買房的標準提高了 機會減少了也是不爭的事實

就像我之前有提過的
一個親戚房子20幾間(一間800萬起跳) 手上現金4000多萬 他要換車 之前那台TOYOTA開了15年多了 只想換一台一百萬左右的休旅車
一個朋友工作兩年多 沒房沒車 存款不到100萬 就想買一台150萬的進口車了
每個人觀念真的不同
也沒有所謂對錯啦


說真的
我也沒辦法想像
以後我的小孩人手一支手機
上課看電腦拿筆電的樣子
我還真的是LKK
時代真的不同了


acbc wrote:
工學院畢業
產業是幫洋人舔卵蛋的產業 東洋人或西洋人 簡單的說,就外商
對有點氣節的人來說 這種賤活就是"四腳"的人在作的 老闆打的賞多一點 也只是彌補一下咱們偶而良心發現的遮羞費
如果在清末民初戲裡面, 小弟的角色就是那些在洋鬼子旁邊撐傘扶轎還要不時插科打渾湊趣陪笑的跟班
老闆踹你一腳還要高喊"老爺踹的好"; 老闆放個屁都要大讚"哪來的香水味?"的那種工作.


附帶一提 事實上在下幹活滿六年半了 並非不到六年 小弟2004年四月開始討生活的

我沒說錯吧
不太可能是文組的
工作六年半 月薪從38000變到94000 每年還有6到9個月年終紅利
很棒阿
多少人都達不到阿
看看我身邊的大學同學或親戚
公務員或國營機構的 準備要考公務員的 做直銷的(政大財經畢業) 做內勤的
讀文組的不知道最好的可以做什麼?
台北工專當初有考到
母親叫我去唸 我說對那個沒興趣 跑去讀高中大學 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


所以我還是年輕人出社會的時候, 社會有給我很多機會?!
我出社會時的薪水不算加班的話二萬三千多,消費水準沒有比現在少到哪去.
(現在倒是多了很多讓人想花錢的東西)

只會怪社會沒給自己機會的, 通常都是自己有問題的人.... 社會沒給你工作嗎?
一個沒經驗, 進來沒有辦法馬上為公司提供產值的人, 請問一個月要多少錢來請你?
是憑哪一點覺得自己可以領更多錢的? 怪22K起薪? 唸到好學校, 熱門科系畢業的人
也是22K起薪嗎? 如果不是所有畢業生都只能領22K, 那這差異是哪來的? 這都
不用檢討的哦?

我看過同事怎麼賺錢, 白天上班, 晚上去擺攤! 請問社會為什麼要給上班打混, 下班
回家打線上遊戲, 把妹的人機會? 公司為什麼要保障不知道進來之後能不能做事,
會不會拖累別人的人的薪水? 我覺得太不公平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acbc wrote:
工學院畢業
產業是幫洋人舔卵蛋的產業 東洋人或西洋人 簡單的說,就外商
洋...(恕刪)


同樣是外商 (也是工學院畢)
差這麼多? 半導體還是設備商?

linpredator wrote:
以前的人真的比較節儉吃苦耐勞肯操肯拼

現在的年輕人 不是說全部 但是草莓真的比較多一點(四五十年代當然也有爛草莓 我叔叔就是一個 不照顧父母 吃喝玩樂吸毒賭博樣樣都碰 賭債欠了七八千萬 所以爛草莓這種東西跟時代無關)

(所以我前面的文也有說了 爛草莓當然該罵 但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的年輕人也不少阿)


換個角度想,既然時代不同,我們還要不要用從前的”賺很多錢””有好房子好車”之類當成檢驗成功的標準?

這樣的題目討論的核心很顯然就是以傳統觀念來定義成功嘛,”節儉吃苦耐勞肯操肯拼”,求的是甚麼?錢嘛,地位嘛,名聲嘛,海豚保育員在我們這樣的社會顯然不會被視為令人尊敬羨慕的工作.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linpredator wrote:
多點尊重跟同理心吧
(不可否認的 如果是爛草莓當然該罵 但認真生活努力工作的人 他們是惹到誰了阿?)


上面這句要給按個贊!

有些朋友老是在舉一些不成才的例子。
難道就沒有苦命上進的年輕人? 以前要翻身很容易,我看這些苦命上進的要翻身真的是難。

這22k 指的是大學生嗎? 還是所有年輕人?

其實現在大學生太多了, 原本有一群人可以朝專職發展

卻全部擠向所謂的大學生(年輕人??)

各領域的人, 都有其專長應該有的薪資

而只是唸書的大學生,滿街都是

供過於求,就是這樣

但你入剛入社會, 學校教的本來就與業界有差異

你拿22k當作邊學邊賺, 心理會不會好受一點?

其實上進的年輕人是不會花時間在這邊抱怨社會不給他機會的

機會是自己創造的 , 也要看你是否準備好得到這個機會

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沒有達到幾十年前大學生的level

但不少人卻一直抱怨錢領的少

先充實自己吧!

讀書跟工作大概只有50%相關

書讀多也不代表你能賺大錢

要別人高薪聘用你, 先想想如何成為沙灘上的鑽石

而不像一般的沙子

抱怨政府保障22k大學生的薪資

要先問自己, 有沒有這個價值!!

有些人,在大學打工家教就賺超過這22k了, 他會抱怨政府保障的薪資嗎?

如果只是以這22k 來看這個社會

我想, 這想法也太簡單了

我覺得政府在浪費大家繳的稅...

加藤老鵰 wrote:
換個角度想,既然時代不同,我們還要不要用從前的”賺很多錢””有好房子好車”之類當成檢驗成功的標準?

這樣的題目討論的核心很顯然就是以傳統觀念來定義成功嘛,”節儉吃苦耐勞肯操肯拼”,求的是甚麼?錢嘛,地位嘛,名聲嘛,海豚保育員在我們這樣的社會顯然不會被視為令人尊敬羨慕的工作.

...(恕刪)

成功的定義本來每人都不同
如果你住在山上完全自給自足 心情愉快身體健康
你要說這個就是成功 當然也沒人會反對阿
如果你一個月賺兩三萬 一人飽全家飽 不照顧父母 不結婚 不生小孩
你要說這個就是成功 也不會有人反對阿

但既然活在現實城市社會中
就像你說的
食衣住行育樂柴米油鹽醬醋茶什麼都要錢
每天報紙翻開每天電視打開每天網路上線
播的就是那些東西阿

成功用具體客觀的東西來衡量
最簡單的不就是"錢"嗎(要說好聽一點的 經濟能力 經濟自主 財富自由 也是可以啦)
不然要用什麼來衡量?
靈魂的重量?
EQIQ的高低?


就像你後面講的
不只錢
社會地位也是很多人在意的吧
想必你自己一定也非常有感觸吧



又想到
月入30萬的鹽酥雞老闆

月入30萬的醫生
不知道女性朋友會選那一個?






shift+ctrl wrote:
難道就沒有苦命上進的年輕人?


苦命上進是為什麼?

如果苦命上進是為了我們父母那種傳統觀念的成功而努力,那我只好提醒你,何謂苦命上進,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標準.好比最近上電視那個台大的外科主任柯文哲,他說他28歲前一天要讀14小時書,我就覺得是天方夜譚,怎麼可能??欸,那個時代那個環境就是有這樣的人.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大學叫做普及教育,重視休閒叫做合理生活,這已經和過去年代重視的點完全不一樣了,主觀感受就是和客觀事實有落差啊.

你覺得犧牲夠多了,夠努力了,可是去比一比某些大陸學生就知道還差得遠;我這一代被上一代嘲笑,我同樣也嘲笑下一代,可是相對的,我們很多享受是上一代沒有的,下一代能完成的夢想,很多也是我們不敢奢求的,看追求甚麼樣的目標吧.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