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與理則學 很多人都將邏輯這門學稱為「理則學」,誤以為它是一門有關我
們人類推理或推論過程的學問,是要研究與整理人類實際進行推理思考的法則,
和在推理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犯的錯誤。然而這是誤解。對於人類實際推理過程的
研究其實是屬於心理學(或者現在的認知科學)的研究領域。例如早期皮亞傑從
發展心理學的角度指出,人類思考能力約從七歲開始,藉由具體事物的幫忙能夠
進行邏輯的思考,到了十一歲左右,智能發展趨近成熟,便能逐步進行抽象的形
式思考。又例如近年認知科學對於人類推論思考的研究所處理的問題是:人類的
演繹推論有多大程度(頻率)符合邏輯的要求?人類的歸納推論又有多大程度違
反了機率定律的?人類在進行推論的時候所犯的錯誤,究竟只是偶然的現象,還
是系統性地受到某些偏見的影響?
http://www.scu.edu.tw/philos/97class/97-2%20peng/C-logic/1.pdf
又有人說邏輯與理則不一樣。
還劃到心理學。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淨空老法師︱釋迦牟尼...(恕刪)


可以請你引用佛經原文嗎?釋迦牟尼那一次說自己是佛?或是自己已經成佛?或是說自己超脫六道輪回?如果釋迦自己沒說,後人自以為是,那就是信仰。
fj510 wrote:
釋迦牟尼
佛說梵網經菩薩心地品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初現蓮華臺藏世界,東方來入天王宮中,說《魔受化經》已,下生南閻浮提,迦夷羅國。母名摩耶,父字白淨,吾名悉達,七歲出家,三十成道,號吾為釋迦牟尼佛。於寂滅道場,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其中次第十住處所說。時佛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為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別異無量,佛教門亦復如是。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此娑婆世界,坐金剛華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羅天王宮,為是中一切大眾,略開心地法門竟。

復從天王宮,下至閻浮提菩提樹下,為此地上一切眾生,凡夫癡暗之人,說我本盧舍那佛心地中,初發心中常所誦一戒,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薩本源、佛性種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當當常有因故,當當常住法身。如是十波羅提木叉出於世界,是法戒,是三世一切眾生頂戴奉持。吾今當為此大眾,重說無盡藏戒品,是一切眾生戒,本源自性清淨。

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華臺,周匝千華上,復現千釋迦。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如是千百億,盧舍那本身,千百億釋迦,各接微塵眾,俱來至我所,聽我誦佛戒,甘露門即開。

是時千百億,還至本道場,各坐菩提樹,誦我本師戒。十重四十八,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是盧舍那誦,我亦如是誦,汝新學菩薩,頂戴受持戒,受持是戒已,轉授諸眾生。
fj510 wrote:
可以請你引用佛經原文嗎?釋迦牟尼那一次說自己是佛?或是自己已經成佛?或是說自己超脫六道輪回?如果釋迦自己沒說,後人自以為是,那就是信仰。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都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

  【合贊曰,或約地上發心,則所謂世者,地前世間之義耳。】

  這是解釋「尋發無上真正道意」這一句。法藏比丘在《無量壽經》上所顯示的這些事跡,古大德有不少人肯定認為這是地上菩薩,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得到的。說地上菩薩,這個地位就非常之高,要是圓教就更高了,就是別教,也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了。所以肯定他是法身大士,絕不是普通人,完全是從應化跡相上來說。而實在講,世尊在許多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的關系非常密切。過去生中,曾經做過兄弟,曾經做過同參道友,生生世世常在一起共修,所以他們的關系很密切,而且都是久遠劫已經成佛了。十劫之前,在世間自在王如來會下,他做個國王發心出家,都是示現的,如果我們把他從這個地方看作開始,那就錯了。正如同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北印度降生,示現成佛,佛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這次來示現作佛,已經是第八千次,在我們這個世界,他已經來過八千次。由此可知,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亦復如是,都不是第一次,不知道多少次了。所以,在跡相上來看,他這種發心、這種行持,不是世間人。...

  【法華壽量品曰。】

  這個引用得好,來證實這樁事實,證實就是從果向因,倒駕慈航。

  【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壽量品》裡面,他老人家自己說的。說明他這次來示現成佛,也是來演戲的,不是真的雪山苦行修道,夜睹明星,豁然大悟,不是的,這是做樣子的,不是真的;真的,久遠劫就成佛了,這次來表演,是第八千次的表演。世尊如是,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亦復如是,都是為了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而做的種種設施。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五十六集)  1996/4
fj510 wrote:
可以請你引用佛經原文嗎?


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法華經》:“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注:“一切世間的天神、人類和阿修羅都認為,現在世這位釋迦牟尼,佛是從釋迦族王宮中出走,在離伽耶城不遠處,坐於菩提樹下道場之中,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從而成佛。

但是,善男子們!實際上我自從成佛以來,已經經歷無量無邊百千萬億兆劫之久。

舉例來說,譬如有五百千萬億兆阿僧祇數那麼多大千世界,有人將這麼多世界全部碎為微塵,然後又拿這些微塵一直向東行走,經過五百千萬億兆阿僧祇數國家扔下一粒微塵,這樣一直向東,直到把這些微塵都扔完。

所有這些世界,不論投有微塵還是未投微塵,全都碎為微塵,假若一粒微塵代表一劫,那麼我自成佛以來所經過的時間,依然要超過這個數目百千萬億兆阿僧祇劫。

”佛法不可思議,佛陀不可思議,按照時間理論來講,地球乃至太陽系之歷史亦不過百億年,若與佛所說之時間相比,真不啻於霄壤之別。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恕刪)


釋迦沒必要演戲啊,演戲沒有意義啊?
還有啊,假定釋迦真的一開始就是佛,佛就是佛,人就是人,人類就不可能成佛啊,會成佛的因為本來就是佛。佛因不明原因來地上演戲也很怪啊?
fj510 wrote:
釋迦沒必要演戲啊,演戲沒有意義啊?
還有啊,假定釋迦真的一開始就是佛,佛就是佛,人就是人,人類就不可能成佛啊,會成佛的因為本來就是佛。佛因不明原因來地上演戲也很怪啊?

您有事嗎???

我已經貼很多次

佛經經典的文章

還不夠嗎???

您是來搗亂的嗎????

我脾氣不是太好!!!!!!!!!!!!!!!!!!!!!!!!!!!!!!!!!!!!!!!!!!!!!!!!!!!!!!!!!!!!!!!!!!!!!!!!!!!!!!!!

假設他在一千萬億年前
靠著長久的苦修勤修,修行成佛

行不行???

但是年代實在太久遠,
說出來,絕對沒人會理他,可能把他當瘋子

所以兩千六百年前
化為凡人
實際做一次給大家看

言教不如身教

你可以聰明一點............................
為什麼佛就是佛,人就是人?
佛不是就是覺悟的人嗎?

維基
佛(梵語:बुद्ध;IAST:Buddha;巴利語:Buddho),又稱佛陀,佛教術語,意譯為「悟道者」,是福慧兩足尊,也就是福德和智慧修行圓滿者。佛有十個稱號[1],亦有三身[2]。狹義而言,現在佛教的「佛陀」指歷史上的釋迦牟尼;佛陀不是神,而是一個多元文化教育家[3][4][5]。廣義而言,一切眾生本來是佛[6]。平等是成佛之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B
min9821 wrote:
為什麼佛就是佛,人就...(恕刪)


那我可這樣說嗎?佛只是覺悟的人,所以佛還是人,佛也沒有超越六道輪迴,因為根本沒有輪迴,佛就是一群經過修行的智者,這樣可以嗎?
fj510 wrote:
那我可這樣說嗎?佛只(恕刪)


成佛,成佛什麼意思?
知道的人不多,
成佛是成就無量的智慧、究竟的德能、圓滿的福報,你要不要?

根據佛陀傳記的資料所見,最早的「廓然大悟」是指佛陀成道,開悟也就是成佛的意思。再依據早期的聖典記載,成佛也不是一生一世完成的事,是經過多生多劫,修行救度眾生的菩薩道之後,才成佛的。例如《增一阿含經》卷一六云:「我(佛)於三阿僧祇劫,勤苦所成,成無上道。」又如《大毘婆沙論》卷一七六云:「第三阿僧祇劫滿已,時修妙相業,亦決定知,我當作佛。」這兩種資料都是說,成佛的修行過程,需要三阿僧祇(無數)劫。

可是到了《法華經》中,便從累劫成佛的思想,發展到了隨時成佛之說,不論悟與未悟,凡是信受《法華經》所說的佛法者,凡是能照著做到一點的人,皆已成了佛道。試錄《法華經》卷一〈方便品〉中的十則例子如下:


「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若聞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進禪智等,種種修福慧,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諸佛滅度已,若人善軟心,如是諸眾生,皆已成佛道。」

「乃至童子戲,聚沙為佛塔,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

「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相,刻彫成眾相,皆已成佛道。」

「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廣度無數眾。」

「於諸過去佛,在世或滅度,若有聞是法,皆已成佛道。」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諸佛本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令眾生,亦同得此道。」


如上所見成佛的條件,非常寬大,凡是聞法,乃至一偈;修六度行;有善軟心;歌頌佛德,乃至一小音;以散亂心,一稱南無佛;乃至對佛像合掌、舉一手、小低頭;乃至兒童遊戲,聚沙為佛塔等,都已成了佛道。這些當然不是成的究竟佛,但是決定都能因此而成為究竟佛。

因為《法華經》卷一〈方便品〉說,諸佛世尊之所以會出現於世,是為了「一大事因緣」。什麼是一大事因緣呢?便是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