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辰剛好正逢端午,所以小老兒從小到大都是吃粽子過生日,雖不能稱是達人,但也幾乎吃遍了市場眾多口味。個人的經驗是:
1.南北粽好不好吃絕對都是要調味功夫的!北部粽因為是炒熟料,米粒、餡料熟度與油度控制不好,包起來就會鬆散味道不融合,可能就是很多人會覺得北部粽像吃油飯的原因。南部粽因為經過水煮,粽葉、餡料的味道都會滲入米粒中,因此香氣整體上是略勝一籌的。相對地北部粽因為配料都先炒熟,滋味容易入味;而南部粽因為需經水煮過,如果不懂調味搭配,包粽葉手法不會控制,失敗率比北部粽高得多。
2.其實包粽子的手法對成品的味道是有絕對影響的。北部粽因為是熟料膨脹率比較低,水蒸後變化不大,主要是可以讓粽體定型、滋味平均;但南部粽多是生料或半生料,包進粽葉一定得預留膨脹空間,否則水煮膨脹就會撐爆粽葉,水分進入就會走了味,甚至煮糊掉一鍋粽。而要如何預留空間又能綁出漂亮粽型,這就得要練過才抓得到訣竅的。至於像湖州粽是用荷葉裹蒸的,不需要包出三角錐形,,又是另種不同風味和技術。
3.北部粽因為是有鹹度的餡料,所以搭配沾醬需以甜辣醬這類重口味為主,如果調味得宜其實不沾也好吃;南部粽因需經水煮過,不善調味的話往往得搭配調味沾醬來提昇滋味。但因水煮過若搭配甜辣醬就不是很好的選擇,反而還是以基本的醬油/醬油膏調和砂糖稍加熬煮一下反而更適合。
4.加花生粉的吃法並不是南部或那個地區特有的問題,應該說是搭配菜粽的特有吃法。不論是南北粽,只要是有包餡料的粽子,因為餡料本身就有各自的香味,因此都是以單味沾醬即可。南部菜粽本身只包花生和米粒,滋味稍嫌單薄了點,不能光靠醬油沾醬,花生粉本身獨特香氣又能與菜粽裡的花生呼應融合,再加上香菜的香氣,吃起來就十分對味。但看很多人不管吃哪種粽子、餡料為何都亂加花生粉、醬油膏來當沾醬,甚至店家也胡亂搭配一通,就實在是....。想想看,明明粽子包了香氣濃郁的香菇、蝦米以及鮮肉,被花生粉一蓋這些味道全被壓了下去,真是白白糟蹋餡料。
5.小老兒老家在屏東,雖然自小吃慣南部粽,但北部粽其實也有不錯口味選擇。或許有人會覺得南部粽吃起來口感軟爛又偏淡,沒有北部粽香氣濃郁又粒粒分明,但小老兒要說:那是你沒吃到好的南部粽!南部粽因為要經水煮過,因此洗米時泡水不能太久否則含水量就會太高,用的米種可以加入適當比例糯米但不能全用,否則會太軟爛。蝦米、香菇還是要略炒一下把香氣炒出,否則光靠水煮是煮不出這兩項餡料香氣的;煮粽子一定要大鍋水深足夠完全泡入才能受熱平均,而且須完全沸騰才能把粽子放進去,否則煮出的粽子口感容易糊爛。而粽子顆粒大小與加熱水煮時間有一定比例,水煮時間太短會生熟不均,煮太久又會過度軟爛,這點就真的是看個人功夫了。
囉哩囉唆寫了一堆個人感想,希望大家不會覺得看得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