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授真是廉價勞工

在職難帶又很難對自己學術有貢獻,一般都是弱勢的老師被迫在收,而不是混的老師在收。
自己所裡決定要收在職,那麼把收進來的在職生帶畢業就是所裡全體教師的責任。
要是領了國家的錢不去收難帶的在職逃避責任又在說帶在職的老師混,簡直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在職生不一定都不好,有些是科技大廠的RD類的過來帶槍投靠,反而被一些老師們搶破頭。

教育這件事情不能把它當功利看待,要嘛就叫所裡別收在職,要嘛收了在職就要盡到當教師的責任。
教學、研究、服務是教授的三大職責,收在職雖對研究無貢獻,但也屬於教學與服務的範圍。
如何讓所有學生都學到東西畢業,是全體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學生學不好是他們的事,但身為教師的有責任盡力指導,那才問心無愧。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半仙您好
就跟國中小一樣就好了
反正國中小薪資高
國中小沒過六年881
一視同仁
教授嫌薪水低
就跟國中小薪水高
就好了
這樣心願了吧

又想高品質研究生
又只要自己做研究就好

別人教出高品質大學生
送給你當研究生
自己都不需要生產高品質的學生

撿現成的就好
撿不到還要抱怨
怪誰?

在職班程度低
不要收了
對研究室也不好
不就得了

教授只要顧自己
愛怎麼搞學生就怎麼搞
也沒人會說話
社會地位這麼高
領著頭銜
外面人尊敬
薪水帳面又漂亮
工作環境比上外面的又是好


大家都不想生產教育下一代
只要教授自己研究做好
順便嫌嫌研究生爛
一身乾淨
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

教授誰管的了?
上次那個成大教授
學校有法管?
系上有辦法管?
社會頂多罵罵
人家還不是照領薪水

工作環境這麼好還要嫌
比上公職私人企業都是好上超多的

果真一定要考的話

有本事就去考教授!

才是真理!
為什麼台灣要害怕 低薪的教授被挖角呢?

會變低薪應該和大學生太多一樣關係吧

這個小島住了太多人,成天只往島內看,內鬥最厲害。無知,短視,近利,理盲,濫情,民粹,齊頭式平等,常常是我們社會的寫照。

只要有人出頭抱怨,馬上被炮,「XX有什麼了不起,有什麼資格抱怨,不怎樣怎樣就已經很好了」。教授嫌薪水低,醫生喊工作時數高,一定被炮到滿頭包。

教授待遇偏低是事實,助理教授六萬多,到底是要如何吸引優秀的人才回來?要搞齊頭式平等,就大家一起向下齊頭式沈淪吧!
No day but today!
sambad wrote:
在職難帶又很難對自己...(恕刪)


教育有分廣義的教育與狹義的教育
研究就是屬於廣義的教育

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
那他的能力只現於能對那幾十個人有貢獻嗎?

教科書上的知識
是屬於比較老的知識
對於新知識則來不及補上

研究是創新
在創造新知
有的非常有貢獻的
當然在未來的專書上,甚至教科書上載入
不止所教的學生,影響是所有人類

我想很多國立大學教授都有個夢
這輩子一定要研究出影響人類,造福人類的事

我在美國看到的事
理學院大老是在拼諾貝爾獎(我待的學校有17個拿過,大老拿不到就表示這個大老不夠大牌)
工學院大概機會小
想的就是能影響人類,造福人類的事, Science/Nature的期刊多上幾篇
想出一個新領域當教主更好
教學難到只限於眼前的學生嗎?

以功能性來說
這個版中居然有國小老師是因為中午要曬太陽在喊累
以功能性來說
曬太陽,不一定要老師出面
很多老師還凹家長出來

國小老師的重點只是帶小孩曬太陽嗎?
把自己弱化成這樣
工友都可以做到的事不用老師來做

以大學來說
二十年前分的比較清楚
有講師,與各等級的教授

很多學科都是講師在教
講師教的還不一定比較差

以功能性來說
講師可以做的好的
幹嘛要讓正教授來做?
當然功力深的老師可以開些進階的選修課來讓學生選

但研究,講師做的來嗎?
爭取到經費嗎?
寫的出像樣的論文嗎?
知道某領域的深度嗎?
這些對社會人類的影響比只帶那幾十個學生小嗎?

那正教授每週的教學時數為何比講師低很多
難道大學教授除了教那幾個小時後就沒事做嗎?
這就是重點~

你的能力決定你的價值
研究為何在大學中放在教學與服務的前面就是如此

以工學院來說
你在研發一個很先進的技術時
相關廠商就會來找你一起研發
請你當顧問
甚至外部董事
把你的研究生先訂走怕別公司搶

T大的工學院老師很多每年報的稅是超過十萬,二十萬的也常見
有一個中字輩的工學院大老
我跟他很熟
連高傲的德國廠商都丟兩千萬台幣跟他研發
某種產業全國第一人

南部某大老在研究工安意外的爆炸
論文出去就有外國廠商出錢要求一起研究
每年以他的名子爭取到的經費是五千萬
他開玩笑說,台灣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工安意外

其他學院可能只靠國科會
在工學院
只靠國科會就遜了

你的能力只對幾十個學生有貢獻
還是對整個國家社會有貢獻?
後者可是大學老師的目標

比帶小朋友,比曬太陽....
那是小看了自己
工學院老師的薪資是自己爭取來的

國科會計畫錄取率低於50%
也就是要把其他一半老師幹掉才拿的到

有國小老師說
有本事也要當大學教授
大學教授又不是只能誰當
有本事可以打敗幾百個博士
然後再打敗50%的老師才能有經費
有這種本事的
學校當然歡迎

沒這種本事的
學校是準備把你轟走的!

很多國小中高老師都有鐵飯碗心態
好不容易進來就行了
多做一點事就喊累
當然很多熱誠的老師不會這麼想
就是那些少數喊的很大聲

大學老師沒有寒暑假
晚上11,12點還在研究室裏的多的是
很少有老師在抱怨
只抱怨學生沒以前用功
做不出像樣的研究
煩惱如何爭取經費
沒有好的研究成果,是爭取不到經費的

大牌老師也會煩惱很多事
行程排滿滿
但沒研究成果臉上也無光
有空也要看學生做的如何
山頭與山頭在比.....

有安逸心態的不是沒有,但要活的很好,不容易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跟亞洲其他三小龍比,台灣除了老闆跟政客(帳面下)
有那些人不是廉價勞工阿?

薪水丶人權丶民主 要學別國。
治安丶公德心丶禮儀 怎麼都沒學?
這就是台灣!

樓主看看大陸丶印尼丶菲律賓等的教授
應該會感到自己價值連城喔!
rogerkuo2001.tw wrote:
教育有分廣義的教育與...(恕刪)


教學要先對的起眼前的學生,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
如果說在職留給混的老師去收,有這種想法的老師就對不起他領的那份薪水。
連自己所裡收進來的學生都要想辦法推三阻四,那你們把學生收進來做什麼?
說穿了還不是自私自利。
不是披著學術的糖衣之後就可以合理化全部的事情,
學術這個圈子在玩什麼花樣大家也心知肚明。
尤其在一線大學裡面,
老師們夠聰明但學生們也不笨,
許多時後學生比老師們還聰明。
誰在玩什麼花樣就像國王的新衣一樣大家都知道,
只差在要不要說破罷了。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辛苦的地方,
而許多卻人總是認為自己最辛苦而認為其它行業都涼爽爽,
但沒身在其位就很難知道辛苦在何處。
缺乏同理心,是現在社會很嚴重的問題。
即便是學術依舊隔行如隔山,不同領域想事情的方式也有許多差異,不是自己這個領域才叫最重要或最辛苦,也不是只有自己的領域才叫做有貢獻。
學問無貴賤,是做學術的基本道理。
明白這道理之後,就會懂得尊重不同領域以及不同職業。

許多大學教師都有著夢想,
但這些夢想依舊要建立在把自己事情做好這個基礎之上。
就如同許多人都有夢想要當總統,
但你必需先是個清白的好人才夠資格去談你想當總統。
夢想不能拿來當成自己不好好教書的藉口,
就如同夢想不能拿來當成貪污的藉口是一樣的。

大學教師要完成自己的夢想,依舊要靠政府與學校的資源。
你要靠著學校的招牌才能找到優秀的學生來做研究,
你也要靠著政府給你的薪水與環境才能讓你專心做學術,
依著別人的資源來完成自己的夢想之前,
你必需先完成你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某些大牌教授攏斷資源建立派系排除異己而成一代學閥,
即便他再大牌研究再出色,
依舊沒辦法用學術的糖衣讓我對這些人感到認同。
公喵不帥, 母喵不愛. 公喵愈壞, 母喵愈愛. 不帥的公喵想要母喵愛, 就只好學壞.
抱怨自己薪水低,ok的
請講出自己的價值
但不要拖其他行業下水
服務業遇到奧客也很累

但我不會說建築工人綁綁鐵絲就賺很多錢
因為我知道隔行如隔山
我們看起來簡單的事
其實人家有很多辛苦的地方和很多竅門
這是對別人職業的尊重
是簡單的公民道德

講白的每個行業在社會中都有其價值
不是只有做研究才是一等一
行行出狀元

如果大學教授抱著別人都是涼涼工作的心態
我想教出來的學生堪慮啊!


rogerkuo2001.tw wrote:
教育有分廣義的教育與...(恕刪)

明年科研預算減編7.8%
國科會計劃會更不好拿了
加上中研院囊括排名前十百分比
各大學裏的老師計劃是更難拿了
No day but today!
ChanSP1970 wrote:
明年科研預算減編7....
各大學裏的老師計劃是更難拿了
(恕刪)


沒錯,不過等不到明年
今年的國科會計畫即將公佈
大家就知道有多慘了!

有辦法的人早已打聽到其中的情形
甚至誰審你的都大概可以從各種管道猜的出大概~

在職碩班收不收
很簡單

某T大老師的研究室門口貼了紙條
規定研究生一週要待在研究室幾個小時
自認達不到的,請不要來敲門

這樣有說拒收嗎?
是學生不敢找吧~

----------------------------
有些私立大學的老師不容易拿到經費
惡性循環下
研究生也不容易收到
研究也不一定容易做
自然而然就只能重視教學
生存日益困難.....

不過私立大學的老師有些還是很優秀
甚至比國立大學老師還拼
因自身所處的條件不佳
更要努力才能生存

若都是只憑一張嘴的
以台灣學術界的現實與血淋淋
終究會被淘汰.....

很多私立大學老師的焦慮感非常嚴重
排名比較後面的
沒有更加努力往好的學校跳
學校以後被整併或消失
可能沒自己位置
很多人已再找未來不能當老師的出路....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