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 wrote:
非常同意你的說法!
個人完全讚成沒辨法引導小孩的教師,根本沒資格進入校園。
一個最基本合格的老師,至少要滿足下列五點:
一、要有完整的學識能力。
教物理化學,就要有理化這一學門的最高學歷。要從嘴裏說出理化真理,結果連碩博都考不上,這樣的水準說出來的東西誰會信?如果教書不用學術、只要照課本唸,那聽錄音機就好了。
我們沒有要求老師每一科都會,但至少專業科目達到這樣的要求算是合理!
二、要有吸引人的表達能力。
學生聽不懂,最大的錯就是老師。演唱會、脫口秀、綜藝節目…,有誰看這些東西是會睡著的?不止不會睡著,粉絲們還會主動去追尋、探求。一個表演不賣座,誰看過公司還每個月拿錢給他花的,只有老師才會發生這種事。離譜嘛!亂來!
一個良好的教師至少要能夠說學逗唱,不要求電視台水準,但至少帶團康的能力要有,這樣不過份吧。一大堆老師的表達能力比帶旅行團的領隊、賣車子賣保險賣房子的業務…還爛!憑什麼當老師、憑什麼站上講台?
三、充份的社會經驗。
台灣目前的最大問題,就是那些死讀書的老師。人人有嘴巴,誰不會說,課本拿起來照唸一次,誰不會!
老師應該要有完整的產業經驗,教史地的老師應該有完整的產業經歷,比如GPS開發、全球年線研究…等多年經驗;教物理的老師應該也要有個十年的模具開發或是汽車設計製造的經驗,否則教那些海市蜃樓的東西,要騙誰呀,要你唸產業稿,你唸得不心虛嗎?我不如找個地產投顧來講地理,收獲還比較多。要老師幹嘛?繳稅幹嘛!
四、完整的輔導能力。
除了本科的專業能力,應該都要輔修有心理及教育學位,這個也應該要求到博士學位。心理醫師看診一次就一個人,一天不過就20幾個人,但老師同時間要處理三、四十個人,難度遠高於一對一。如果心理醫師大學畢業才能執業,要求老師具備博士學位並不過份。更何況要不要看心理醫生是自己可以決定的,但教育是被迫的。如果要規定受教育,就必需提供完整的服務。一個無法完善的服務就推出來賣錢,為什麼要強迫全民接受這樣的商品!
必要時應該要加修法律學位,才能妥善處理同學之間的糾紛,總不能學生鬥嘴吵架就叫警察吧,那還要老師幹嘛!
五、完美的人格。
我們中國以前有竹林七賢,其他先賢先聖也很多,有前例可做到,就代表這不是做不到的事,只是有沒有決心、有沒有自我要求而已。這些都是老師們的榜樣,社會大眾做不到,但老師至少要能夠做到,否則那些先賢先聖是拿來擺給誰看的?
一個人一生能接觸到的客戶不多,也很難影響客戶,但每個老師一年接觸上百個學生,大專老師更是每年接觸數百位。道德水準不確實,子弟送進去,形同羊入虎口,這太嚴重了,這不能事後再來追訴,而是要事先預防。不需要確認三代謹守高道德標準,但成長過程要求滴酒不沾、不近女色、不超速、不曾口出穢言…,這些都算是國民的最基本道德吧。
國家應該盡全力培養滿足以上條件的教師,否則憑什麼讓老師站上講台,憑什麼影響一個小孩子的一生!
我也非常同意你的說法!


不過按照你的標準來要求的話,


師資培育過程大概需要20年以上,


年薪大概需要1000萬哦!


你這一大段是反諷吧!如果不是,
你來培育一位給我們看看,不要只會用說的!




我還雞與牛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