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我高二的小孩,我有感覺到小孩 變得木訥不多話,不愛出門,睡眠時間大增。
暑假過後,跟我說 他想休學,自己去看門診,診斷為中度憂鬱症。
當時我整個陷入一個訝異與不解,
我跟他說 如果他考慮清楚了,我支持他 先休學,
然後我開始瘋狂的搜尋 關於憂鬱症的資料,
我相信人有悲觀的一面,但悲觀到憂鬱症?
在醫學沒有發表 憂鬱症這名詞前,
極少聽到憂鬱症患者,
現在 到處 耳聞憂鬱症患者,
我思考著 是不是這名詞被廣義的運用了?
另一方面 我學習著 如何幫助我孩子,不能逃避現實 躲避人群過日子。
我跟他說 休學後,我不能允許他窩在家裡,他必須去找工作養活自己。因為窩在家裡,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害怕接觸這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我帶著他去學校,要辦理 休學,那位教務處主任,很震驚的 要我們多考慮一下(我小孩功課與校園人際關係都很好),
他說:在他教學快30年的經驗裡,一旦休學離開校園,回來的記錄不到10%……
他說:小孩成績優秀,品德好,這樣離開學校,他深覺可惜。讓他幫忙,要我兒子信賴他30年的教學經驗(我們沒有說 憂鬱症)
在一連串的討論後,他要我小孩給彼此三個月時間,而這期間,我小孩 隨時可以辦理休學。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沒有交談,等回到家後,
孩:還是想休學,
我:只要你考慮清楚,我一定支持你,但我不能忍受你窩在家裡過日子。
孩:你覺得主任的方法比較好?
我:我相信一位有30年經驗的好老師,一定比你 我更有辦法,我也是學習當母親,你遇到問題,我就學著一起解決問題,跟主任比起來,我經驗不足。
孩:如果這中途,我難過到想自殺呢?
我:你應該知道 除了品德,我從來不逼你任何事情,所以你一旦有了走不下去的念頭,先停下腳步,找我聊聊,別讓我完全失去你。
換個角度想,我之前若遇到事情 選擇自殺,你覺得我對你 會不會太殘忍?
孩:(沉默)我回房了。
後來他決定不休學,繼續上課,
而後來 我有寫信給主任,告知 孩子在校最好的朋友是那幾位,主任回我,若需要我幫忙,一定告知。
然後 我把我的工作量減少,做晚餐陪孩子吃飯,一開始孩子玩手機配飯,後來就會東聊西扯,假日請孩子陪我 爬爬小山 運動一下。
目前 孩子繼續上課中,生活也正常化了,
#我沒對孩子質疑過 孩子說的 憂鬱症
#我不跟孩子說 你不能這樣想,
#我會跟孩子分享 我在工作上遇到的事情,遇到事情 我是怎麼解決,或是工作被上司罵,我怎麼處理等。
#孩子跟我說事情,大部分 我是傾聽,如果孩子需要我建議,我都會說 我應該會這麼做,但也許不是最好。
#創造 我對孩子的需求感。讓孩子知道 有他存在與幫忙,我很開心。
彼此為了孩子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