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akaho wrote:
很多新進老師擔任教職的第一目標就是先存夠訴訟費和賠償金。
下課鐘響,我在三樓的教室裡改著作業,而三十餘匹的脫韁野馬馳騁操場、校園內,早就將平時宣導、說到嘴巴破皮的「校園安全」及「不要在走廊奔跑」拋諸腦後。
然後今天放學前你跌倒、摔斷了手……
陪著去醫院照X光、打石膏。如果今天遇到的是緊咬不放的家長,不曉得這場劇何時落幕?
難怪昨天開學年會,總務處傳來的訊息詢問需不需要全校一起保所謂「教師責任險」,不曉得有哪一個職業像老師這樣,需要另外保一個險或隨時準備一筆錢來賠給所謂的「客戶」?
想想也覺得可悲。
上一節課才剛宣導過「不能拿東西往樓下丟,以免砸傷人」,結果下課就有人抓起了花台上的泥土往下丟低年級學生。
上個月在遊樂器材區玩鬼抓人結果太激動不小心撞破了頭,線都還沒有拆,下個禮拜你就要在籃球架底下輕聲的叫他趕快爬下來--怕聲音大了,嚇著他,真摔了。
或是遇見一個過動兒,動不動就把同學書包裡的東西全往樓下倒,只因為他覺得好玩。要不然就是每一節跑得不見彈的讓你遍尋不著。
或是遇見一個情緒障礙的小孩,只要不順他的意(不想寫功課、不想上課),就巴著欄杆大聲哭喊不止。
其他的小朋友怎麼上課?
這些不見得是我班上的學生,但有時我常常覺得疑惑,怎麼我小時候沒看過有這些「症頭」的同學?
一班25個還是一班像現在的38個?如果班上出現了一個每天跟你大鬥法的學生,也許影響其他24個比影響其他37個來得好吧!當然如果我從原本的38人降為25人,理想的狀態下,「應該」是可以從少改13本作文簿等簿本後空下來的時間,更詳細的指導跟不上的小朋友--如果我只是「單純」帶班的話。
事實上很多「導師」不光光只有「帶班」而已。帶團隊、訓練比賽,應付校長有時突發奇想而來的某某計畫、小組,如果又遇見了個為了往上爬而想做很多績效的校長,那更是累人……
小學間沒有「競爭」?去看看每年「共同學區」的劃分吧!某個原本是「共同學區」的里,想劃分進其中某一間學校,這就是一種競爭與肯定。
不能太認真的發文。簡單的說,「老師」也是一種「責任制」、沒有加班費或是補休的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