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與公務員月退俸比較,真的差這麼多嗎?


virgin group wrote:
上校
將級軍官
退役後~ 月領月退俸
加領18%
===============
我有朋友的爸爸
還轉任上市公司 公營企業的經理....
各位
算一下 這樣一個月領多少好嗎?!


民國70年代,一票中校退伍的出來找工作,連大樓管理員也做,就是因為月退+新工作的總收入還不錯
所以當時很多人願意從帶一各幾百人的營長退下來,去幹管理員


現在 我樓下的大樓主任也是如此而且因為年紀夠也有帶兵經驗,現在社區管理公司願意給她們主任職,其實還不算太難看加上月退俸,其實日子還蠻好過的!

但是將軍那是另外一回事,有點能力的幹了將軍還順手撈各高級地段的配房,基本上很多年薪300萬高階主管要努力存10-20年才能賺到的房屋,就這樣輕鬆入手了,加上退役後的月退還有莫名的獎金,一年下來淨收入百來萬,也不扣稅,也很爽快!

更有才的,退役後去轉職當企業的顧問等職位,兩邊加一加,兩百萬就這樣入手了!

所以 將軍可不是普通軍人,那是特殊單位的! 不然一堆人死命的要往上爬到將軍退役,是爬心酸的!
特偵組 wrote:
你說的完全正確! 當年一次性領的,公務人員跟勞工差不多!
但現在? 差很多!


現在差很多主因有三個

1.退撫新制84年改的時候保留了84年以前年資可以領18%, 造成兩段福利加起替代率過高
18%主要是因為七十年代以前退休金較低而設計的
80-84年這段期間退休金基數提高, 又沒有把18%作適當處理, 當然會造成過高
不過這主要是年資重疊這段期間的人的退休金有問題, 而不是全部公務員的退休金都過高

2.84年退撫新制改為提撥制, 因為在職期間提撥率不低, 所以所得替代率也高加上...
3.勞工退休金新制比較晚實施, 勞工退休金提撥制晚了10年才實施, 而且舊制年資不強制銜接
造成很多人認為退撫新制替代率過高

但事實上退撫新制大多數退休金來源是來自在職期間的薪水提撥, 替代率高是正常的
勞工在實施勞退新制跟勞保年金之後, 替代率也不比公務人員低


基本上第一個問題在民國95年已經用所得替代率解決
第二、三個問題只是一般民眾不了解, 勞工退休新制跟公務員退休新制其實差不多少

我是不覺得還有甚麼好吵的
只能說是政治炒作
ccl5988 wrote:
看到國保又要漲了嗎?
國保是什麼人在繳呢?
無業者
都無業了還要漲國保還要漲健保
為什麼?
因為該死而已!


講這種話真的是很盲目
國民年金是民眾出1元, 政府相對補助0.67元(每一百元民眾出60元, 政府出40元)
如果是中低收入或身心障礙者, 補助比例更高
到最後錢是全給民眾, 而且繳納期間計息, 還隨物價指數調整給付金額

說真的, 很難找到比這個還好的投資了
繳的時候可能不爽, 等你開始領就知道爽了
IBIZA0408 wrote:

國民年金是民眾出1元, 政府相對補助0.67元, 如果是中低收入或身心障礙者, 補助比例更高
到最後錢是全給民眾, 而且繳納期間計息, 還隨物價指數調整給付金額...(恕刪)
冤有頭, 債有主.
要不是當初有人開出 "老人年金" 的支票, 現在也不會有 "國民年金".
特偵組 wrote:
本俸*2*12% 就算調整到15.5%
個人提撥也只佔1/3 ,也就是12%->15.5% 多出的3.5%,個人提撥多1.2%
至於那各報酬率有多少可以收支平衡,基本上沒有估算餘命的延長,軍公教薪資調整,
此外這跟基金很像,報酬率4.6%,是全部的資金報酬率,這樣龐大的基金,不可能全部都投入高報酬率的產品去冒高風險
相對穩定的公債低報酬,會佔有一大部分,加上每月調度資金需求,需要保留一定額度現金支應
其他可投入資金,要去拉高投報率到4.6%,其實很考驗基金經理人的能力!
不過除非遇到巴菲特或是鎖羅斯超人,否則早或是晚都會破產! 因為福利太好撐不下去
對了我剛看了我的新制戶頭有多少,才2-30萬,要存到600萬去月領兩萬多似乎退休前有很大難度! 狂笑狂笑狂笑
老闆我要加薪,加很大!


1.五十年不破產那個精算是有各項參數都計入了, 包括餘命跟薪資調整
2.報酬率4.6%其實不高, 近十年勞退基金平均年報酬率差不多就是這數字
3.我前面有說過, 勞退月領期間仍計息, 要月領兩萬大概三百萬就夠了
IBIZA0408 wrote:
2.84年退撫新制改為提撥制, 因為在職期間提撥率不低, 所以所得替代率也高加上...


我先前有提到,要拿到勞退+勞保兩項所能換算的所得替代率還是比公務人員低不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公務人員領的月退會伴隨公務人員調薪俸點,而調整,


起跑點的所得替代率已經是公務人員高的前提下,+ 公務人員調薪的因素變化調整,兩各同時退休的勞工與公務人員,在職所得相同的話,退休第一年,能領取的退休給付已經分出高低,往後10 -20年差異會更大

這當然如果勞工也自提到6%+雇主的6%=公務人員自提4%+機關4%+政府4%,(假設本俸*2=勞工薪資)
退休初期的所得替代率差異可以縮減到20%,(還是勞工比較低)

但是日子一長,公務人員調薪的效應將會拉開與勞工的差距

而且最重要的,地方政府應負擔的4% ??????



月領兩萬,要三百萬的話? 大概每各月要存各6000吧!存各25-30年大概有

只是我不敢想像那時候兩萬跟現在的6000有多大分別 




bmw_m3 wrote:
剛找了一下googl...(恕刪)


拜託~人家公務員可是菁英是鐵票
該檢討的是資本家吧 所得分配M型化
大部分公務人員應該還是屬於沒有移動的那群
雖然餓不死 但也富不了
只是因為所得分配不均 富人錢滾錢 政府又設立了許多減稅方案
相較於M型社會右端的豪野人 當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往左邊移動時
產生了所謂的相對剝奪感 所得分配不均 才是最大的問題
問題不在於公務員 而是在於政府的獎勵優惠政策 根本就是往財團 富人倒
反公務員的話題 只是一時 更重要的是資本家願不願意替勞工朋友們加薪
多充實自己 累積自己的能量才是王道吧


75meter wrote:
相較於M型社會右端的豪野人 當大部分的中產階級往左邊移動時

產生了所謂的相對剝奪感 所得分配不均 才是最大的問題

問題不在於公務員 而是在於政府的獎勵優惠政策 根本就是往財團 富人倒

反公務員的話題 只是一時 更重要的是資本家願不願意替勞工朋友們加薪

多充實自己 累積自己的能量才是王道吧


你說的表面上很有道理,但只會有兩種結果

1.充實自己變成豪野人,少數剝奪多數,賺更多錢! 這種方式走到底,還是M型化,


2.學習公務員團結起來,影響政策預算分配,也就是工會運動,台灣有工會的公司,通常都是那些國企等,薪資都不錯,弱勢勞工占多數的台灣中小企業,最終會串聯起來,用激烈方式保護自己權益


無論上述哪一各走勢,都不會是好的過程! 現在不改,以後只會走工會抗爭的路子!
特偵組 wrote:
我先前有提到,要拿到勞退+勞保兩項所能換算的所得替代率還是比公務人員低不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公務人員領的月退會伴隨公務人員調薪俸點,而調整,
起跑點的所得替代率已經是公務人員高的前提下,+ 公務人員調薪的因素變化調整,兩各同時退休的勞工與公務人員,在職所得相同的話,退休第一年,能領取的退休給付已經分出高低,往後10 -20年差異會更大
這當然如果勞工也自提到6%+雇主的6%=公務人員自提4%+機關4%+政府4%,(假設本俸*2=勞工薪資)
退休初期的所得替代率差異可以縮減到20%,(還是勞工比較低)
但是日子一長,公務人員調薪的效應將會拉開與勞工的差距
而且最重要的,地方政府應負擔的4% ??????
月領兩萬,要三百萬的話? 大概每各月要存各6000吧!存各25-30年大概有
只是我不敢想像那時候兩萬跟現在的6000有多大分別


這些我昨天不是都有回了嗎?你都沒看到嗎?

1.勞保+勞退所得替代率不比公務員低
年資25年基本替代率就有將近七成了, 加上年資無上限(公務人員35年就頂天了)
如果勞退收益比預期高或是年資多的話, 勞工退休金的替代率有可能破百的(無上限規定)
像昨天那個年資51年的, 光勞保年金替代率就94.86%了
如果他還有勞退的話, 替代率破百是必然的
(當然, 以他的年資, 他的勞退應該是舊制, 很有可能拿不到或是只能拿到一點點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新制的人來講不會有這個問題)

2.公務人員月退隨公務人員薪資調整, 勞保月退隨物價指數調整
以這十年來看, 物價指數調幅>公務人員薪資調幅
至於勞退的部分則是月領期間繼續滾息, 若通貨膨脹, 收益率也會相對提高, 等於也是有通膨調整

3.我昨天就算過了
"總額300萬很難嗎?
不難
薪資假如固定在43900, 提撥12%, 依勞退過去十年平均收益
年資26年, 就會有了"

4.我昨天也說過了
"勞退是逐月提撥
如果20年後兩萬跟6000塊差不多
那你現在以四萬薪資提撥, 到時候也應該以大概15萬薪資做提撥了

所以你到時候應該領的遠比2萬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