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國片《賽德克‧巴萊》戲院上映前導預告片(HD)

我覺得魏導最大的勇氣是花了這麼大筆的錢
完全用素人
沒有想找魯蛋來演主角
不然再好的劇本和導演功力也毀了
日本人接收台灣初期時的台灣...是一個物產豐富..但是基礎建設趨近於零的地方....
要發展糖業..沒有穩定水源也沒有鐵公路..要種稻..沒有穩定水源...
要製煉樟腦..砍伐檜木..山上有原住民出草...也缺乏鐵公路...

要掠奪台灣的物產前..能不建設嗎??
建設之後..所有的物資都運回母國..台灣人連自己種米的農民都吃不到白米飯..得要自己偷藏白米~~
這不叫掠奪叫什麼??

julien wrote:
要掠奪台灣的物產前..能不建設嗎??
建設之後..所有的物資都運回母國..台灣人連自己種米的農民都吃不到白米飯..得要自己偷藏白米~~
這不叫掠奪叫什麼??(恕刪)


沒錯,那個時代就是如此,現在的日本比起大陸和韓國反而是台灣經濟的幫手之一.
julien wrote:
日本人接收台灣初期時的台灣...是一個物產豐富..但是基礎建設趨近於零的地方....
要發展糖業..沒有穩定水源也沒有鐵公路..要種稻..沒有穩定水源...
要製煉樟腦..砍伐檜木..山上有原住民出草...也缺乏鐵公路...

要掠奪台灣的物產前..能不建設嗎??
建設之後..所有的物資都運回母國..台灣人連自己種米的農民都吃不到白米飯..得要自己偷藏白米~~
這不叫掠奪叫什麼??...(恕刪)


單純討論[<賽德克‧巴萊>那段時間(日治)]的相關背景史實.

1.請問清朝是在幹麼?
2.如單純為掠奪, 那搞戶政調查, 地政制度, 都市計畫,做生物,地理,人文等調查, 鋪自來水下水道, 電力系統, 設公衛醫療系統,設台北帝大等各級學校,設台銀,彰銀,華南銀等銀行, 興建花蓮港與馬公港...這些是在幹麼?
3.國民黨接收後很多年,自己種米的台灣農民還是吃不到白米飯, 請問是誰掠奪走了?
4.至於台灣的檜木是誰砍地多, 歡迎去查查資料.
5.台灣樟腦的大量輸出始於清代.
不是清朝治理的爛..就代表日本人的建設是好心...
也不是國民黨政府也略奪..所以日本人掠奪就不算什麼...
更不是國民黨政府檜木砍的比日本政府多..就代表日本人比較好心...

談到日本治理時期的建設就拿前後兩朝來比..一點意義都沒有~~
日本政府甚至還容許台灣人繼續吸食鴉片..台人日人獨書還得分校...
怎麼看都不覺得日本政府有把台灣人當做國民..

要看整個台灣的被殖民歷史..一定要完全跳脫政黨國族的好惡...
julien wrote:
不是清朝治理的爛..就代表日本人的建設是好心...
也不是國民黨政府也略奪..所以日本人掠奪就不算什麼...
更不是國民黨政府檜木砍的比日本政府多..就代表日本人比較好心...

談到日本治理時期的建設就拿前後兩朝來比..一點意義都沒有~~
日本政府甚至還容許台灣人繼續吸食鴉片..台人日人獨書還得分校...
怎麼看都不覺得日本政府有把台灣人當做國民..

要看整個台灣的被殖民歷史..一定要完全跳脫政黨國族的好惡........(恕刪)


"要看整個台灣的被殖民歷史..一定要完全跳脫政黨國族的好惡..."
這個說法我高度認同.

但這裏應該沒有人說外來統治者是好心的吧?
這邊探挑的是[<賽德克‧巴萊>那段時間(日治)]的背景相關史實.
前文探討的僅單純以歷史的角度衡量那幾個台灣外來統治者對台灣的建設.
以日治時期與前後兩朝來比..意義可大著呢!!!
若連基礎建設都輸一大截, 還用得著說啥好不好心, 您說是吧?
雖有些事實會讓某些人心裏覺得難堪或不適, 但史實就是明擺著在那邊.
庶民在乎的是誰能給予或建立更好的生活條件.

基本上台灣治台所有措施幾乎都是漸進式的.

談到教育, 日治已施行義務教育(初等教育), 當然還是有很多人窮到唸不起. 台灣兒童就學率由1904年的3.8%提高到1944年的71.3%.同時期

1919年發布第一次臺灣教育令,大多數漢人兒童就讀"公學校",僅有日本學子與少數社會上層的漢人學童能在師資設備較佳的"小學校"學習(遵循日本內地小學校令規定).
1922年總督府第二次發布《台灣教育令》,使台灣教育體系與日本內地一體化與學制銜接, 除初等教育外,中學以上學制宣布施行內台共學,並停止使用「內地人」、「本島人」等差別性的稱呼.
1941年3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台灣教育令》第三次發布,將小學校、蕃人公學校與公學校一律改稱為國民學校(保留部分蕃童教育所).除初等教育上但往上則未限制台灣人不得就讀, 且實際上不少台灣人甚至還到日本東京,京都等帝大就讀.甚至取得日本高等文官資格.

至於鴉片
wiki寫地很清楚(參下). 以那時連富紳地方有頭臉之人都有吸食者,若採立即性強制禁絕, 問題之大恐難想像, 可參連橫的《新阿片政策謳歌論》.其當年的鴉片問題情況就跟現在的煙害問題類似.

===
日治時期稱又稱鴉片為阿片。1895年中日兩國簽署馬關條約時,伊籐博文即在場表示「我國日後領臺,必禁鴉片」、「如我日本嚴令禁絕鴉片進口,臺灣當能無一人吸煙」。唯實際接收後考量吸食人口眾多,將原先「嚴禁」政策放緩為「漸禁」。1897年1月21日台灣鴉片令公佈,總督府採用了鴉片專賣與發行鴉片證的漸進根除方式。在禁止民間販售與控制人數的雙重措施下,根據1900年的的調查,有169,064名鴉片煙癮患者(佔總人口6.3%),1921年,則減少為45,832人(1.3%),也確實限制了鴉片的毒害。不過,與完全禁絕的世界潮流產生一段落差。此種減少,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自於吸食鴉片的人口自然死亡的緣故。以致一般人甚至認為,總督府之所以不完全禁絕,除了毒癮難戒外、也是為了專賣鴉片獲得的高額利潤。

1928年,台灣民眾黨向國際聯盟控訴台灣總督府開放容許四萬人的煙癮人口,並以鴉片膏買賣所得為日本本國的財政收入。為避免爭議,台灣總督府於同年的12月28日迅速公佈「台灣新鴉片令」,1929年1月8日再公佈「台灣鴉片令施行細則」。依其法規,日方統治者除了更加嚴格控制鴉片證數量外,並於大稻埕日新町成立台灣總督府台北更生院擴大戒癮活動。1945年,領鴉片證者仍約有兩千餘人。

fisheries wrote:
"要看整個台灣的被殖...(恕刪)


不過就是個"史詩悲劇英雄片"

身為閩南漢人的我,只想帶著看電影的心情去看.

外來政權?我們的祖先跨海來台巧取原住民的土地,我們也是外來掠奪者.

還是

看片吧
baiyan wrote:
不過就是個"史詩悲劇英雄片"

身為閩南漢人的我,只想帶著看電影的心情去看.

外來政權?我們的祖先跨海來台巧取原住民的土地,我們也是外來掠奪者.

還是

看片吧...(恕刪)


以原住民間也有誰先來的問題.否則也不會部落間殺了千百年..
而所謂台灣的"閩南漢人"其實很多都帶有來自母系的原住民(平埔族為主)的血統而不自知.

嗯! 還是看電影吧...

談歷史真的很嚴肅
小小補充一下,

你聯結的這部是魏導在2004年拍的試片短片,
是為了籌資拍攝賽德克.巴萊, 不過一直沒有很順利,
所以後來才先拍了海角七號, 也因為海角七號的成功,
才使得賽德克.巴萊能夠著手拍攝!!!!!!!!

kevinhong9999 wrote:
再補個 有別於預告片...(恕刪)
fisheries wrote:
1.請問清朝是在幹麼...(恕刪)


日本人在台的建設除了軍需和供應母國外,其它多是為了方便在台日人以及重點性的都市基礎設施建設
並沒有考量到全面性以及向日本本國看齊

從當時打出"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的口號其實就已經很清楚了
日人在台灣的基礎設施,幾乎很少或沒有重工業化的傾向
台灣百姓的收入比起戰亂連天的大陸雖然所得非常高,但最高時期平均僅接近日本人所得一半
日本人治台肯定有貢獻,不過明顯做的還不夠多,主要資源還是集中於本國,台灣的建設是餘力之下的成績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