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佛的大大可以解感一下嗎?

水云 wrote:
不是的 沒有誘惑的...(恕刪)

對阿,越普照還是一樣的普照....

我估算神佛=智慧=科技=網路=神佛

這已經近是一個神佛天堂世界了

神佛天羅地網,地獄無所遁形

cman4434 wrote:
佛法傳進中國後,融合了儒,道兩家,但此三家所謂的道,本質不同!
你看不同,我看卻相同。

道家的道,就是佛家的自性真如,所以說悟道,知道

儒家,大學之道在明明徳,也就是佛家的明心見性

古聖先賢,所用名詞或有不同,但都是說相同的事。
Panchrotal wrote:
那到西元3000年,莊圓妙天宋七力說的也都是佛教重要經典,幾千年前的事了,排除他們是自我設限很可惜!
那要看他們說什麼?

就像佛說的:如我此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

你說的跟佛陀說的一樣,是佛說。

你說的跟佛陀說的不一樣,即波旬說。


一樣不一樣,不是看名詞,要看內涵


所以一定要了解佛陀教育我們什麼,要抓到其精神,要懂核心思想

不懂的人,就被名詞相轉了


為什麼三藏十二部,沒有祖師大徳懷疑

因為自性是同一個,大家見到的是一樣的

佛陀見到的自性,跟六祖見到的自性是一樣的

佛陀說的華嚴大經,與六祖開悟時說的何其自性也是一樣

華嚴大經,一直濃縮一直濃縮,就是六祖說的何其自性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cman4434 wrote:
+1, 佛法傳進中國後,融合了儒,道兩家,但此三家所謂的道,本質不同!.(恕刪)

以下是我聽來的

儒釋道三教一家一體

都是「手指」指「月亮」

儒家是把自己還給社會
道家是把自己還給自然
佛家是把自己還給自己

http://m.xuite.net/blog/kuo707727632/twblog/156916321
Devin1927 wrote:
以下是我聽來的儒釋...(恕刪)
最初最初那個東西,宇宙生成前的東西


佛家說是自性,說是真如,說是常寂光,說是清淨圓明體,...很多說法。

六祖用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來描述自性。


看看老子如何描述那個能生萬法的東西

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先天地生,為天地母,不就是本自具足,能生萬法!

寂兮寥兮,本自清淨!

獨立而不改,不就是本無動搖!

周行而不殆,不就是本不生滅!




Devin1927 wrote:
以下是我聽來的儒釋...(恕刪)
儒家四書的大學

也不要小看,其實是一般人不懂

可以看看澫益大師的註解


四書蕅益解→大學直指(依古本)

大學直指(依古本)
古吳澫益道人智旭述
陽復子江謙補註

  大者。當體得名。常徧為義。即指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心外更無一物可得。無可對待。故名當體。此心前際無始。後際無終。生而無生。死而不死。故名為常。此心包容一切家國天下。無所不在。無有分劑方隅。故名為徧。學者覺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名大學。大字即標本覺之體。學字即彰始覺之功。本覺是性。始覺是修。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故稱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道者。從因趨果所歷之路也。只一在明明德。便說盡大學之道。上明字。是始覺之修。下明德二字。是本覺之性。性中本具三義。名之為德。謂現前一念靈知洞徹。而未嘗有形。即般若德。現前一念雖非形像。而具諸妙用。舉凡家國天下。皆是此心中所現物。舉凡修齊治平。皆是此心中所具事。即解脫德。又復現前一念。莫知其鄉。而不無。位天育物。而非有。不可以有無思。不可以凡聖異。平等不增不減。即法身德。我心既爾。民心亦然。度自性之眾生。名為親民。成自性之佛道。名止至善。親民止至善。只是明明德之極致。恐人不了。一一拈出。不可說為三綱領也。此中明德。民。至善。即一境三諦。明。親。止。即一心三觀。明明德即自覺。親民即覺他。止至善即覺滿。自覺本具三德。束之以為般若。覺他令覺三德。束之以為解脫。至善自他不二。同具三德。束之以為法身。不縱不橫。不並不別。不可思議。止理名為大理。覺此理者。名為大學。從名字覺。起觀行覺。從觀行覺。得相似覺。從相似覺。階分證覺。從分證覺。歸究竟覺。故名大學之道。

  補註 三諦三觀三德。詳言上編始終心要解。
kegabu wrote:
你看不同,我看卻相同。
道家的道,就是佛家的自性真如,所以說悟道,知道
儒家,大學之道在明明徳,也就是佛家的明心見性
古聖先賢,所用名詞或有不同,但都是說相同的事。...(恕刪)

如果停留在「有」的階段,每種宗教/思想都對這點有各種描述,那看起來各種思想都差不多。

佛教特別的地方在「無」。
本版也有基督徒,所以補充說明一下

其實基督教說的也一樣,只是一般人不解

當然神父牧師他們自己也不解,所以不能怪一般信徒

佛教徒,很容易知道聖經在說什麼,只是一般不會去接觸


最初最初那個東西,宇宙生成前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基督徒稱祂為真神,或是上帝

很多基督徒把上帝想成跟人一樣 (可能受肋骨造人說法影響)

其實不是的

真神上帝也不是那個殘暴會報復的耶和華


看看聖經如何描寫真神


約壹 1:5 神就是光。

佛教說常寂光


約1:3 萬物是藉著祂成的;凡已成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成的。

不就是佛教說的,能生萬法


林前 3:16 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裏面麼?

不就是佛教說的,眾生皆有佛性


約壹 4:8 不愛弟兄的,未曾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

不就是佛教說的,發菩提心,慈悲,親民


那獨一唯一的真神是怎麼回事?

自性本來就是一,一體的,三世一切佛,共同一法身。


耶穌見到的自性,跟釋迦牟尼佛,跟六祖見到的都一樣

所以耶穌這麼說

林前 6:17 但與主聯合的,便是與主成為一靈。

Panchrotal wrote:
如果停留在「有」的階段,每種宗教/思想都對這點有各種描述,那看起來各種思想都差不多。
佛教特別的地方在「無」。
大大不懂而已

道家也講很多,無,無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教,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kegabu wrote:
大大不懂而已
道家也講很多,無,無為........(恕刪)

肯定存在而不施予干擾,跟否定存在,彼此差很多喔,雖然中文都寫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