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雄捷運的感想

小弟算是高雄縣人,捷運沒拉到我家 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北部,所以小弟沒坐過捷運.
台北的有坐過幾次,
其實大家都有提到一些台北和高雄的不同處
台北的工作機會比高雄多 -- 搭捷運的人自然也多
台北的停車機會比高雄少 -- 搭捷運的人自然也多
台北的捷運路線比高雄多 -- 搭捷運的人自然也多
台北的人口比高雄多 -- 搭捷運的人自然也多

像台北有些配套措施,大部分的馬路都畫線停車收費,
尤其是有些觀光景點並有捷運的地方停車收費更高(淡水之類的),

所以小弟還是覺得多給一些高雄的工作機會,
南部大部分都是工業區,又是在比較偏僻的區域.
園區的也都是一些光電廠,像電子五哥這些大廠南部真的沒半家.(鴻海有,但是工作類型太少了)
譬如發展一些像新竹科學園區或內湖園區類的工作
自然人就會多.
人多車多, 就會有人想搭捷運了.
其實很多人都搞錯批判的方向了

其實高捷蓋是一定要蓋
如果每次都因為錢或是有的沒的那台灣啥都不用蓋
時常有人在01上發文羨慕其他國家多方便或是獻慕台北捷運便捷
但是連做都不做,永遠也沒機會去跟別人比

其實高捷問題在於規劃與後續新增路線問題
不管是誰來看都能看出光兩條路線是一定無法滿足高雄人的需求
必須如台北一樣慢慢增加路線成為網絡
不然光這兩條路線一定虧到死(這也是高雄市政府一直努力不肯接收的原因)

其實高雄人都很希望高捷能賺錢讓大家生活更便利
但是平時真的沒啥人有沒機去坐
主要是因為從家到公司步一定經過捷運站
就算有經過還要考慮其中的交通時間

以我為例
我從我家騎機車到公司只要15分鐘
但是我家到最近的捷運站騎機車要5分鐘
到公司附近的車站下車轉交通車要15分鐘
中間等車與停車時間算他5分鐘
如果搭捷運那我必須都花10分鐘
更不用說騎車比搭捷運便宜
這也是高雄人不搭捷運的原因之一
本來就賺的比人少
辛苦一點天天騎車流點汗多存點錢比較實在
公共建設應該考慮的是使用而不是賺錢
只要是便民的設施 就算是虧錢 也有存在的必要

高雄路很大 對於有車子的族群來說 捷運的存在 相對的就非必要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車子可以開
對於不方便開車(騎車)的族群 捷運是另外的一種選擇

身為人民 我覺得應該是考慮是政府有哪些設施是便民的 而虧不虧錢 賺不賺錢這個並不是我們所該考量的
因為很多東西是現在不需要 並不代表以後不需要

我們現在連隔天的天氣都預測的哩哩落落的 5年後 10年後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誰能知道呢?
講到這
題外話亂入一下

其實高雄的人口 早就需要捷運了
運量不高的主因 說穿了 就是因為 機車更方便

我一直不懂
為什麼機車這種高肇事率 高致命率的交通工具
為何在台灣沒有限制嚴格一點 反而還規劃機車道這種變向鼓勵的方式

己開發國家那一個國家的機車像台灣一樣多啊
機車真的是非常危險的一種交通方式
yobi25 wrote:
我一直不懂
為什麼機車這種高肇事率 高致命率的交通工具
為何在台灣沒有限制嚴格一點 反而還規劃機車道這種變向鼓勵的方式

己開發國家那一個國家的機車像台灣一樣多啊
機車真的是非常危險的一種交通方式


假設今天政府強制明天起不能騎機車
我敢保證明天全台灣90%以上的工廠不能動工

而且~~沒機車要怎麼上班
不要以為人人都有汽車開
也不要以為所有人都住在捷運交通很便利的台北
有空請到其他縣市搭一下公車吧
yobi25 wrote:
講到這 題外話亂入一...(恕刪)

在完成三大都會區(北北基桃、中彰投、高高南)捷運網之前,要台灣人不騎機車是不能的。
而一個地區捷運網必須透過高鐵、台鐵、捷運公司、客運公司之間的整合才能發揮真正便利的效果。
雨後 wrote:
請問這位大大您是哪裡人
住哪裡
什麼職業
上下班交通工具
月收入多少(只講到實收入的八成九成也可以)
年收入多少(只講到實收入的八成九成也可以)
謝謝!!


問這麼詳細
是要介紹正咩給我嗎
yobi25 wrote:
講到這 題外話亂入一...(恕刪)



與其說是變相鼓勵 不如說是亡羊補牢(肇事率高還不規劃專用道 那... 而絕對禁止不是民主國家該有的作為)

另外 拿高捷跟北捷比實在是沒什麼特別大的意義(一個剛起步v.s.近成熟)

小的公民老師在北捷第一條線剛通車時搭也是空空的啊@@

高捷的發展無可否認的會使高雄人更方便 何必老是砲口對內= =
太多太多的考驗
notshrm wrote:
拜託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恕刪)

你的焦點是高市要有人口成長的趨勢與空間, 高捷才有建造的利基
很多人也都這樣認為, 所以你的說法並不讓我感到意外
另外有的人是認為以目前高市的人口密度而言, 本就已需高捷, 不論未來人口是否有成長
這部份先不討論, 我提一個觀點你可以參考看看

近幾十年前高雄後驛並沒有博愛路, 後來規劃一條大馬路穿過火車站連接中山路
並一路連接到北高雄的民族路, 北高當時是重劃區罕無人煙, 是高市的一個大腹地
這條路開通起, 群聚效益從後驛開始一路往北蔓延, 今天在中段附近已經形成漢神巨蛋商圈

現在看當時, 台灣經濟才剛起步, 為什麼當初要花那麼多錢挖高雄火車站地下道
連通火車站的前後驛, 開一條大馬路到沒人煙的地方?
博愛路對當時五福鹽程商圈的市民來說, 使用率可說是0
但是對運輸相關產業以及投資人來說, 依附博愛路而生是非常有利基點的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捷運剛蓋好, 大家還是愛用機車的原因, 因為依附而生的群聚效益還沒出來
剛通車一年多就要檢驗效益, 甚至拿營運已久的北捷來相提並論, 道理說不通不是嗎?
shinekuo wrote:
高雄為何一定要蓋捷運?
因為台北有所以高雄一定要有?
因為那是進步的象徵?

高雄為何一定要蓋超級大樓(85)
因為台北有所以高雄一定要有?
因為那是進步的象徵?
...(恕刪)



難道等有需要了才做嗎 這樣不會來不及???
眼光是不是太短了
而且要帶動一個地方 交通不需先便利嗎...


就像當初經國先生建設台灣要蓋高速公路 (民國70幾年 忘了 請知道的人補充)

一堆人罵浪費 因為那時台灣有多少車你知道嗎 不要說每戶 每村有幾台..這樣去算好嗎

甚至那時經國先生就說要蓋四線道...



能不能當總統 看眼光就知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