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級國片《賽德克‧巴萊》戲院上映前導預告片(HD)


peipj wrote:
我覺得魏導最大的勇氣...(恕刪)

同感!請什麼大牌演員
也不一定演得比較好
片酬就吃掉成本不少
這樣也能看出導演功力
希望單純論電影

真理越辯越明

歷史要講就通盤講

你以為這是一言堂我看不到別人的發言嗎???

工讀生辛苦了~

wtkao wrote:
期待 PPS 、 D...(恕刪)


就是有你這種人,有了好電影又不支持,然後還怪台灣拍不出好電影.

fisheries wrote:
所謂台灣的"閩南漢人"其實很多都帶有來自母系的原住民(平埔族為主)的血統而不自知...(恕刪)


很多人是男祖宗才是人,你這樣戳破他們的血統說...
難怪
我家,我阿母最強勢,每次出門朋友都問我是不是原住民......

acelin001 wrote:
很多人是男祖宗才是人...(恕刪)
我是蓮霧王 ~路過蓮霧園
fisheries wrote:
1.請問清朝是在幹麼?
2.如單純為掠奪, 那搞戶政調查, 地政制度, 都市計畫,做生物,地理,人文等調查, 鋪自來水下水道, 電力系統, 設公衛醫療系統,設台北帝大等各級學校,設台銀,彰銀,華南銀等銀行, 興建花蓮港與馬公港...這些是在幹麼?
3.國民黨接收後很多年,自己種米的台灣農民還是吃不到白米飯, 請問是誰掠奪走了?
4.至於台灣的檜木是誰砍地多, 歡迎去查查資料.



1. 清朝是 鎖國政策 台灣只是一個 外島

2. 你有聽過 日本移民政策 嗎!? 他們在日本本島是希望 日本人 大量移民到台灣 徹底 用日本人佔領台灣
那些都市計化 地理 人文 水文 都是為的 侵略 & 未來移民 殖民 用的~
台北帝國大學 那個有分台灣人 只能讀 醫生 老師 一些 基礎科學 法律等 都只有日本人才能讀
台灣人要讀 都很困難~原因無他~~~ 不希望台灣當時的有知識的人變聰明
就是不要台灣人讀那些科系 變得不好管理 醫生 救人的 老師 教人的 無傷殖民

花蓮港 那個可是日本很種要的花東侵略基地 更是日本帝國重要的軍事基地
林田山的檜木 花蓮糖場 一切物資 運進來運出去都是透過花蓮港

台灣所有的物資 全都是供給 日本帝國 為優先~~~~~
難不成鐵路都不建 港口都不建 那些物資就可以從台灣運到日本嗎!?
且那些侵略台灣的人源&武器 也是同一條路 運進來灣

3. 這不知道 不過日本人統治下 有這麼稻米可以吃嗎!?

4. 檜木 ~~~~ 哈~~~ 跟你說 日本人 是不砍 日本本島的檜木 那是日本人重要的資產
台灣是日本 戰勝 得到的一塊地 照以前 殖民方式~~ 就跟魏導短片說的
台灣是帝國的一部份 這裏 高山 林木 礦產 ~~~~都是無限的寶藏
所以 日本人 對台灣的山林 由其檜木 都是無限量 砍伐 能看到能砍都砍的差不多
由其是那種 直徑非常大的 都被砍下來 由 花蓮港 直接運到 日本
呵~日本人是徹底 砍檜木

後期光復後 那些砍的檜木 最少是幫台灣人賺外匯
比起日本人 日本人不砍日本本島檜木 對殖民地上檜木或物資是 "略奪"
日本人當時心態是 什麼樣的心態看待台灣&台灣人呢!?




BTW~ 若是你研究過 日據時代 更徹底
日本人 是有計劃想要永久佔領台灣 就跟琉球一樣
先 讓日本人有計劃移民過來 所以才會開始經營台灣
原本這邊的人 聽話的就當 皇民
先招降~~給糖吃~慢慢安服
但 不聽話的就跟魏導這個 先殺不聽話 會反抗的

此外最重要 二戰 台灣人很多人被騙去當 軍伕 (沒資格拿槍~只能當幫軍隊挑東西建東西)
一去南洋 很多都是一去不回來 (日本人 當然不希望這些台灣人回來~少一個台灣人 就少一個反抗)
南洋打戰 美國人分不出來 誰是日本人誰是台灣人 所以一堆台灣人在南洋回不來
二戰後期 日本慢慢戰敗 已開始全面 "徵兵" 殖民地台灣人也被徵招~~~ 強迫幫日本人打戰
好在 日本戰敗 不然台灣人 又要很慘

魏導 這次 不錯~ 把原住民抗日精神 從短片就能看出來
反正日本這國家的人向來就不是甚麼好東西

雖然現在有比以前好太多了

不過我認為要挑素人演員

挑戰很大

第一 要夠會演 不然整部片都報銷

第二 更要懂得把素人潛力發揮到極致

不過找素人演員比找大咖 來演好太多太多了

放眼台灣 好像沒有原住民演員來得那麼殺氣

一出來就有那種英雄的氣魄

很多人都說戰爭時代的台灣沒米吃
戰爭時代任何地方都不好過
不過是台灣中國大陸或日本本土
有人還以為戰時日本本土就有米吃?
慘的是台灣到戰後還是沒米吃那才怪了

要扯日本,在日本前後的政權也一堆不堪的歷史
荷蘭西班牙鄭成功到滿清
那一個政權對台灣原住民好過?
戰後原住民改漢名,抓去打中國內戰,就沒人去計較了?照這個邏輯莫那會哭泣

還有有自稱是漢人的人要對原住民說道歉
其實道歉也要看哪個事件
有些是滿清政府(黃帝是滿人,軍隊都不是台灣當地,都是中國大陸派來)做的事情,一般辛苦渡海來台的漢人要道歉什麼?
就像是228發生在1947年,是政府派軍人鎮壓的
跟49年後來的外省人有什麼關係?
有時後道歉也要看道歉在哪方面(可能漢人祖先騙平埔族祖先土地的方面)

另外換個角度想
原住民只是比較早移民到台灣的人
他們也是陸續到台灣的
也是經過多年的搶資源才到我們認知的這十幾族
被消滅的部落還不知道哩...(此外還有黑矮人?)

看歷史可以去了解過去
希望未來不要發生一樣的事情
但拿來仇恨根本就扯不完
我一定會去看...
並不是看在魏導的面子上,
而是想藉由電影來了解真正的"原住民"。
白天醫人晚上醫車,真愜意的生活啊。
gracestar wrote:
日本人在台的建設除了軍需和供應母國外,其它多是為了方便在台日人以及重點性的都市基礎設施建設
並沒有考量到全面性以及向日本本國看齊

從當時打出"工業日本,農業台灣" 的口號其實就已經很清楚了
日人在台灣的基礎設施,幾乎很少或沒有重工業化的傾向
台灣百姓的收入比起戰亂連天的大陸雖然所得非常高,但最高時期平均僅接近日本人所得一半
日本人治台肯定有貢獻,不過明顯做的還不夠多,主要資源還是集中於本國,台灣的建設是餘力之下的成績...(恕刪)


又要談[<賽德克‧巴萊>那段時間(日治)]相關的背景歷史了,真是的..
1.當時在台日本人佔台灣總人口多少? 日本的在台建設方便了在台日人難道沒方便到台灣人?
2.光生物,地理,人文...等種種調查.連國民黨接收後都還一直沿用資料幾十年, 甚至有些資料到近2,30年才有更新.
3.不知你講到的全面性是啥? 建設當然要從重點性的都市基礎設施建設開始, 不然要怎做? 況且如此, 以當年的農村的水利建設,公衛醫療系統建設, 目前中國還有一堆地方都遠不及. 你可以研究一下同期日本對北海道的治理.台灣鐵路的興建與規劃基本上數十年來都是延用日本人當初規劃的東西, 地早都預留在那邊了.港口更不用講了.台灣潛艦的基地與出海水路更是延用當年日本海軍的規劃.
4.以台灣的地理條件, 一年水稻能三收, 且還能栽植甘蔗. "工業日本,農業台灣"何錯之有?且台灣重工業化建設也是在國民黨接收後很久一段時間後才開始的.
5.日本人對台之建設是其餘力之下, 能有如此的成績, 夠讓其前後兩朝統治者汗顏了.日本人對台建設的確做的還不夠多, 主要是發生戰爭及時間的問題, 試想台灣現仍未交與國民黨, 台灣的生活水平可能會如何呢?
6.台灣百姓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雖不及日本人, 但在當時亞洲已是僅次於日本本土.庶民在乎的誰能讓他們過好日子.

要專談日治史另外開棟樓比較好吧?
看片去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