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
20202020
Devin1927 wrote:
前面漢典都有pai...(恕刪)

呵呵呵... ...
“萌典”、“漢典”都是致力於兩岸三地,甚至於大華人圈的漢文傳承。主事者多為對岸學者。所以遇到兩岸同字不同音時,都會以對岸口音為主,例如:

相信絕大部分的台灣同胞都難以接受,因為,自幼我們學習的都是:

劣者大膽假設:“迫”唸作,就像對岸説的“百(柏)油”、“百(柏)樹”,都是北方漢語的唸法--就像“白”的唸法。在南方,這些形聲字大多從古音--。當然,純悉揣測,有待方家解說。
今天樓主討論的既然是“台語”,嘻嘻嘻,自然當以台灣習用的為準。開玩笑的,沒有啦。是說,從聲韻學裡找不到閩語或是中古漢語有“白”以當作韻母的例子。
20202020

Devin1927 wrote:
拍手的「拍」,就是...(恕刪)

嘻嘻嘻... ...
歹勢,是劣者沒有說清楚。
劣者要說的是,在閩南語中古漢語當中,找不到《迫》這個字在押韻的時候,是從這個韻母的。還是從漢典裡找證據:


不獨《迫》,樓主舉的《拍》一樣沒有從這個韻母的:


由於在替閩南語的語音尋找對應的漢字時,必須謹守聲韻、字義一致,所以將注為《迫》,確實還存有商榷的餘地。
Devin1927 wrote:
拍手的「拍」,就是...(恕刪)

不知道樓主唸
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
時,是唸作“”?還是唸作“”?
嘻嘻嘻... ...
劣者小時候,老師都要我們很假掰地唸作“”。為什麼?老師說:“因為唐朝人就是這麼唸的”。
20202020

Devin1927 wrote:
大大真的很有研究的...(恕刪)

呵呵呵... ...
套句太座的評語,劣者只是“有病”。漢語源遠流長,閩南語和漢語又有千絲萬縷的瓜葛。門外漢充內行,真正的方家早就笑掉大牙了。學海無涯啊!這項工程,恐怕以現今的主客觀情勢,大概很難完備的了。只能留待一代代腦袋破洞,去讀中文/台文的,皓首窮經去吧!

simonsu8879576 wrote:
至於其唸法,劣者一直都很懷疑-

從前聽過,只是不知是哪一省的唸法.....
Devin1927 wrote:
前面漢典都有pai...(恕刪)

中文是表意文字,不是表音文字,
不能因為某個字的發音類似就拿來套用,
重點在於字義,中文字不脫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更何況,中文同音字非常多.
六書了解一下,說文解字查一查,
多少會有幫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