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本身就是佛教徒,小說標題及內容有不少取自於佛經,《天龍八部》就是其一。

《地藏經》有提到「天龍八部」,《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云:「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天龍八部是佛教的八種護法神,佛陀演說大乘佛法時,天龍八部都會來參與及護持道場。
我是覺得很多網友說的自己很厲害,要怎樣修道悟道
但我一直覺得世上99.99999%都是凡夫(別騙了),
有人能如下面這位大師這麼厲害,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嗎?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鸠摩羅什入長安,並組織了大規模的翻譯佛經事業。但是姚興卻一直希望鸠摩羅什能後有子嗣。於是姚興對鸠摩羅什說“大師才學超眾,天下沒有第二個了,怎麼能沒有後代呢?” 說罷便賜予鸠摩羅什宮女十余人,強迫羅什接受,並將羅什接出僧群,單獨安排了住處。

  這事在當時的僧人中引起震動,有些僧人羨慕羅什的艷福,便想學羅什的樣子,做個剃發在家的和尚,將出家生活與在家生活兼收並蓄。於是很多僧人也開始結婚生子,過起了俗世的生活。

  鸠摩羅什不敢疏忽大意,便召集眾僧,示以一滿缽的針說“你們若能與我同樣,將一缽銀針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們娶妻蓄室。否則,絕不可學我的樣子。”說罷,竟真將一缽銀針吃到了肚裡,與平時飲食一樣。諸僧見羅什有此異能,不敢效仿,遂罷卻了娶妻之意。鸠摩羅什仍不放心,他每次登座講法,必要對大家解釋說“我被逼無奈,娶妻蓄室,行為雖同常人,精神卻超越俗事。譬如蓮花,雖生臭泥之中,卸能出污泥而不染,你們要像采撷蓮花的芬芳一樣,但取其花,不要取其泥,我的戒行有虧,但是我翻譯的經典,如果有違背佛陀的本懷,讓我深陷地獄。如果我翻譯的經典不違背佛陀的本懷,那麼讓我死後,我的舌頭不爛。”

圓寂後荼毗時顯現了金剛不壞的舌捨利,羅什大師舌的捨利,在甘肅麥積山附近的武威,市中心有鸠摩羅什寺,還有他的舌捨利塔。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是覺得很多網友說的自己很厲害,要怎樣修道悟道
但我一直覺得世上99.99999%都是凡夫(別騙了),
有人能如下面這位大師這麼厲害,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嗎?


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姚興攻滅後涼,親迎鸠摩羅什入長安,並組織了大規模的翻譯佛經事業。但是姚興卻一直希望鸠摩羅什能後有子嗣。於是姚興對鸠摩羅什說“大師才學超眾,天下沒有第二個了,怎麼能沒有後代呢?” 說罷便賜予鸠摩羅什宮女十余人,強迫羅什接受,並將羅什接出僧群,單獨安排了住處。

  這事在當時的僧人中引起震動,有些僧人羨慕羅什的艷福,便想學羅什的樣子,做個剃發在家的和尚,將出家生活與在家生活兼收並蓄。於是很多僧人也開始結婚生子,過起了俗世的生活。

  鸠摩羅什不敢疏忽大意,便召集眾僧,示以一滿缽的針說“你們若能與我同樣,將一缽銀針吞入腹中,我就同意你們娶妻蓄室。否則,絕不可學我的樣子。”說罷,竟真將一缽銀針吃到了肚裡,與平時飲食一樣。諸僧見羅什有此異能,不敢效仿,遂罷卻了娶妻之意。鸠摩羅什仍不放心,他每次登座講法,必要對大家解釋說“我被逼無奈,娶妻蓄室,行為雖同常人,精神卻超越俗事。譬如蓮花,雖生臭泥之中,卸能出污泥而不染,你們要像采撷蓮花的芬芳一樣,但取其花,不要取其泥,我的戒行有虧,但是我翻譯的經典,如果有違背佛陀的本懷,讓我深陷地獄。如果我翻譯的經典不違背佛陀的本懷,那麼讓我死後,我的舌頭不爛。”

圓寂後荼毗時顯現了金剛不壞的舌捨利,羅什大師舌的捨利,在甘肅麥積山附近的武威,市中心有鸠摩羅什寺,還有他的舌捨利塔。

務必要附上人家的自謙之文

「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是覺得很多網友說...(恕刪)

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印光大師)
不管是什麼打坐唸經唸佛,都不會有什麼功德.所有的功德,都是來自日常生活沒有在唸的時候,你的起心動念衍生的行為去累積的.

並不是教人不要打坐唸經唸佛,而是不要以為每天沉迷於打坐念佛,就能累積什麼精神資糧,很多佛教徒,以為光那樣就可以修練成佛.

打坐念經,最重要的,是攝心.是在反省懺悔,把被花花世界牽著走的心再拉回來;是要認識自己,把自己心裏被淹沒的佛性找出來,擦拭乾淨讓它再放光明.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檢視,端正我們的心思與行為,偏了就趕快再拉回來.這樣的自己,我們說什麼做什麼,都能夠帶給世界良善的影響,這才是我們"生"的目的.

無助的時候,念佛號,發出求救訊號,自會有良善的無形眾生聚集助你渡過最困難的時候.

2003大叔 wrote:
不管是什麼打坐唸經...(恕刪)


前面都贊成
最後一段不贊成
人有人的因緣,鬼神有鬼神的修練
各不相干,不應互相干擾
不應遇到困難就求助於鬼神
應該報這正面的心態去面對與承受
這些都是本來就會發生的因緣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我是覺得很多網友說...(恕刪)


佛教不只漢傳教派
泰國與日本的和尚都是可以娶妻的

如果佛教沒有傳到中國
搞不好全世界和尚都可以娶妻

難道娶妻就不可以修道? 佛陀有這樣說嗎?
堅持這樣的執念,甚至啟動神通吞下一缽銀針
可以證道所以讓人佩服?

我很佩服她的吞針神通
但是我不認為他能得道

KCLin0423 wrote:
佛教不只漢傳教派
泰國與日本的和尚都是可以娶妻的

如果佛教沒有傳到中國
搞不好全世界和尚都可以娶妻

難道娶妻就不可以修道? 佛陀有這樣說嗎?
堅持這樣的執念,甚至啟動神通吞下一缽銀針
可以是得道所以讓人佩服?

我很佩服她的吞針神通
但是我不認為他能得道

我所佩服的是「掌握語文的能力」

四字文譯法『我猜』是出自《詩經》

白話文

如果一個外國人,能懂《詩經》之美

然後把想表達的,能以《詩經》形式表達

不管是哪時哪裡人,我都佩服

至於得佛道否? 應以問佛,不能問我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一人決策小組 wrote:
有人能如下面這位大師這麼厲害,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嗎?
前文說到很多次,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

有些僧人看上去瘋瘋顛顛,但實際上是外濁內清,是菩薩示現,是教化眾生的。不要亂學喔。


舉兩個公案:



在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只鴿子的翅膀吃。志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志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裏吐出兩隻鴿子,一只就飛了,另外一只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只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志公禪師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裏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而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禪師這種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可是他卻到處去教化眾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裏就吐金,往佛像鋪。

正在吐著,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鋪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裏邊,口裏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裏黏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鋪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
KCLin0423 wrote:
前面都贊成
最後一段不贊成
人有人的因緣,鬼神有鬼神的修練
各不相干,不應互相干擾


那是我自己的感覺.人的精神散發出正向的信念,就會吸引喜歡正能量的靈聚集.關鍵時刻,它們或許會願意擋下因果,助你逢凶化吉.所以每次驚險過關,內心都會感到沉痛,都是自己的福德不足.

"人有人的因緣,鬼神有鬼神的修練",是啊,這是理想狀態.但問題是,你所敬拜的佛像,背後真的是佛陀世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