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老鵰 wrote:答案一或二你覺得合理麼? 要嘛損失一千萬,不然就損失更多,因為多了詐欺罪背負的損失……一千萬是大數字,基本上不可能出現選項一的情況。另外,假如偽鈔是這個年輕人印的,只用於這次交易,而且老闆自認倒楣,那麼偽鈔對市場就沒有影響。
加藤老鵰 wrote:我的想法傾向以成本為準,因為如果在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說仿冒精品,成本和標價差非常多,被人用偽鈔黑吃黑後,如果店家對外宣稱的損失是用標價來算,恐怕比較難得到認同(特別是詐騙者) 我個人也認為以成本為準,計算損失應以既有的東西為計算基準,15元成本進貨的鞋子,不管是被假鈔騙走了,被偷了,被搶了,損失就是我花15元進貨來的鞋子,至於未來可能賺到的利潤(賣價減成本)不一定會真的實現,也許可能最後變存貨根本賣不出去,不應該把未來不一定會實現的利潤算入損失中...有可能賺到的利潤沒賺到,我個人認為不應稱之為損失,更算不上是賠...本來有的東西丟了,才能叫做損失,不確定將來能不能得到的東西,就算沒得到的話也不應列入損失計算...
sove_i_skogen wrote:要嘛損失一千萬,不然就損失更多,因為多了詐欺罪的罰金…… 你損失一張一百塊的彩券,然後對外宣稱損失一千萬喔?sove_i_skogen wrote:另外,假如偽鈔是這個年輕人印的,只用於這次交易,而且老闆自認倒楣,那麼偽鈔對市場就沒有影響,只發生一千萬的現金移轉:現金從老闆移轉到年輕人手中。 哪裡有一千萬的現金移轉??那個被老闆吹噓出來的現金根本從來就不存在,它只是”標價”.
加藤老鵰 wrote:如果這是你的理由,那麼為什麼你覺得”日後使用偽鈔消費(並且成功)”可以得到無損失的結論???”不同的時間可能正值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日後”每一元的購買力和交易時每一元的購買力並不相同,不是麼? 損失是一個時間點的事,表示一筆金額在極短時間內轉進轉出,且轉出的淨額為正。沒損失表示這筆金額並沒有任何變動,並不是說它此刻和前一刻的購買力相同。所以我的說法並沒有問題,一個人收到50偽幣後把它丟掉,就是損失這50元,反之則無*損失。沒有損失不表示維持購買力,假如發生輸入性通膨或通膨,購買力還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遞減。註*:見樓下鵰大補充!
加藤老鵰 wrote:哪裡有一千萬的現金移轉??那個被老闆吹噓出來的現金根本從來就不存在,它只是”標價”. 假如中的話就是現金移轉:購買彩券者→年輕人沒中的話就是沒有掀起任何漣漪。太晚了腦袋卡住啦!讀一句漏想一句……
sove_i_skogen wrote:所以我的說法並沒有問題,一個人收到50偽幣後把它丟掉,就是損失這50元,反之則無損失。 不對,你說的不是”反之則無損失”,你說的是”日後用這偽幣做消費行為”(並且成功)則無損失.前面這麼在意時間點,後面卻故意放過,標準不一喔.
加藤老鵰 wrote:不對,你說的不是”反之則無損失”,你說的是”日後用這偽幣做消費行為”(並且成功)則無損失.前面這麼在意時間點,後面卻故意放過,標準不一喔. 感謝補充~根據前後文,以我第一篇文章內容為準,括號內是已設定好的條件!不然區區50元有那個店家這麼仔細呢?現在閒聊就是怎麼說都不完整呀!除非三思後才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