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twoh2 wrote:恩 我想請問一下 那台語 是怎麼解釋"不會" ? 台語說不會的意思是 不會麻煩 的意思只是省略點講 "不會" , 替代說 不需要道謝的意思就是幫了人家 別人跟自己道謝 自己覺得這只是小事一件 不需要道謝國語的 不會 跟 多謝 應該是因為台灣人講台語的習慣.但是也沒到要被批 (劈?) 的地步吧?管他別地方講國語普通話北京話的人怎麼想地球是繞誰轉? 一定不是繞著那個人轉
我對樓主的見解的自我解讀:(1)樓主認為 "台灣人現在使用的閩南語" 可以被稱作 "台語",雖然台灣以外的華人可能會對 "台語" 這個詞感到錯愕。(台灣以內,也有人不怎麼認同)(2)樓主知道:在台灣,使用 "不會" 來回應 "謝謝你",很多人都這樣子用,多數人也都聽得懂。但樓主主張這不是 "正確國語",並認為此風不可長;樓主希望大家能認同:既然台灣人要說國語,就應該要說得 "正確"。(3)樓主覺得台灣人會說國語,這是一個很珍貴的資產!其珍貴之處在於:台灣人可以用這種語言和台灣以外的華人溝通而不會有隔閡。當然,前提是你要說得正確。(4)樓主認為台灣人有很多集體二百五的行為。個人對樓主的一些提問:(1)台灣人應該使用 "正確台語" 比較好;還是使用 "正確閩南語" 比較好?在和台灣以外的閩南人溝通的時候。(2)現在有數以億計的人,以 "沒事" 來回應 "謝謝"。請問 "沒事" 是源自何種語言,又您會對這些人做些建議嗎?(3)"咶噪"這個詞,和"不會"這個回應;哪個比較令講普通話的的華人感到錯愕?(4)以"吹喇叭"為例,真的只要會說 "正確國語",華人間就會溝通無礙嗎?(5)會說國語則可以和台灣以外的華人溝通,可不可以由此推論,會說英語則可以和台灣以外的英語人士溝通,這也是一個很珍貴的資產。(6)"集體二百五" 是錯誤的國語,正確說法應該是 "風俗習慣"。茲舉一例: "數百年前,某地發生口蹄疫,一個領袖明智地下令:所有豬肉皆不可食用。數百年來,人們視豬肉為污穢之物,再也不會去吃它。
Tarunaka wrote:光這一點,怎麼可以不謝我傳授「豆知識」的苦心孤詣哩! 我剛花時間從頭看到這真的覺得我進來看文跟回文是浪費生命這讓我想起電影時光機器裡面圖書館內的人工智慧地球人都跑光了 他還是在那一個人自言自語說自己學問好
pcking wrote:國語的 不會 跟 多謝 應該是因為台灣人講台語的習慣.但是也沒到要被批 (劈?) 的地步吧?....(恕刪) 你是這裡面腦子最清晰的人。這個討論串,我一共遇到下面幾種人:(1)至今不知道錯在哪裡;(2)承認是錯的,但嘴巴不服:「錯了又如何」;(3)承認是錯的,但認為「沒那麼嚴重吧」。你是第三種,腦子最清晰。第三種人有一種好處:懂得通權達變。心裡知道該講甚麼話,真的遇到不同地方的來客,他能很彈性地調整身段,求同存異。沒錯:是沒到該批的地步。作為一個預備知識,記著沒啥不好。下回遇到別地方的來客,各自尊重一下,以雙方都懂得的方式溝通,就行了。很多人都說:台灣人會作生意。作生意靠的當然不是第一或第二種人,這些人都跑來Mobile01與我Tarunaka瞎抬槓了。
Tarunaka wrote :別人說「謝謝你」台灣人受了台語影響,十有八九的人都回答「不會」。不知錯在何處的人,可以試著理解這段英文:"Thank you very much!""I can not."滑稽吧? 樓主會不會餓? Are you....樓主:"I can not." 樓主會不會累? Are you...樓主:"I can not." 樓主會不會覺得寂寞? 覺得冷?Are you....樓主:"I can n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