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經歷之北宜公路怪事

不值得 wrote:
因為那時才發現原來北宜有很多路段到了晚上是完全沒路燈,但都已經騎上來了,後悔也來不及,

只好繼續騎,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幾台車。在沒有路燈的路上騎車,陪伴著我的只有月光還有機車大燈,...(恕刪)


我用單車騎過晚上的蘇花、花東、南迴、南橫,沒開前燈低著頭騎是看的到路的(豪雨時只能根據貓眼石跟交通標線來判斷)。

如果當天有月光的話,其實不用低頭騎車也看得到路~
稻香小鎮 wrote:
在1997年也就是民國86年,當時高三畢業大學聯考考完,因家住苗栗後龍這邊想說聯考完解脫了一定要好好的運動享受午後的陽光放鬆一下,於是就約了一個同學,因地利之便所以到本地有名的一所醫校(當時尚未改制成醫專)在校區後方司令台旁邊的籃球場打球(這邊後山日據時期是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在當時(暑假)還有蠻多住東部地區的學生(女)因為家住得較遠所以有些就留在學校讀書,下午這些該校學生便到那邊的球場運動...所以嚕! 當時小弟與我同學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呀!原來打球也可以這麼賞心悅目,才發現原來運動的好處之一是可以訓練眼力......(恕刪)


補充一下
日據時, 苗栗縣後龍的確設有海軍的機場, 但並非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
(謠傳及報導並不正確, 許多日據時代的日軍機場也常被謠傳有神風特攻隊駐紮.)
但實際上在台灣,做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的只有在臺中、臺南、新竹、宜蘭(南機廠)四處.四處基地計出擊三千四百六十一架次,尤以新竹架次最為頻繁.
但曾在後龍機場訓練及服役的飛行員的確是有可能轉調往其他四個神風特攻隊的基地.

此外
唯一被證實確定為神風特攻隊的台灣人-劉志宏(日本名:泉川正宏)是苗栗人
http://tw01.org/profiles/blogs/shen-feng-te-gong-dui-ri-ji
====================
劉志宏
日本名:泉川正宏
1923.8.29生
臺灣人苗栗銅鑼出身
日本陸軍少年飛行兵11期
所屬為陸軍特別攻擊隊菊水隊﹝第4航空軍第5飛行團74戰隊﹞
駕駛機型為中島式百式重爆機
1944年(昭和十九年)12月14日、菲律賓比島(ネグロス島 Negros)南方付近に「敢行」に赴き戦死した。
1960年入祀日本靖國神社。
劉志宏(1923-1944),日名泉川正宏,新竹州苗栗郡銅鑼庄人,於日本東京陸軍航空學校、所澤陸軍航空整備學校接受飛行訓練。是記錄可證實的台灣籍神風特攻隊隊員

劉志宏名列陸軍少年飛行兵第十一期,並非專職飛機駕駛員,但肩負轟炸機的通訊、航測與機槍射擊任務。

昭和18年(1943)分發至滿洲公主嶺第五飛行團74戰隊,昭和19年(1944)日軍的絕對國防圈中心點─塞班島,落入美軍掌控,為免補給線中折。

日方發動雷伊泰島戰役,為削減美國航艦行動力,但又避免過多優秀飛官折損,第一航空艦司令長官大西瀧次郎發布命令,徵求自願駕機衝撞美軍航艦勇士,神風特攻隊於焉誕生。

其間曾作為神風特攻隊飛機起落據點者有宜蘭機場、新竹機場、臺中機場和臺南機場等四處,其中新竹機場的特攻戰機起降次數最為頻繁,其次是宜蘭機場。

當時特攻命令頻仍,身負敢死勤務的劉志宏經常遊走於死亡邊際,生死一線間。

昭和19年(1944)12月14日,第五飛行團95戰隊和74戰隊組成「菊水隊」,編列9架飛機,劉志宏為危急的日本而奮戰,於當日6時起飛前往菲律賓雷伊泰海域執行特攻行動,然於尋獲敵鑑之前,即被美軍雷達偵測到。

美軍派出戰機攔截,劉志宏駕駛的戰機不幸慘遭擊落,任務失敗,49名特攻隊員中,僅有2名日本飛行員掙脫死神召喚,劉志宏的英年就此凍結在21歲又4個月。

劉志宏是目前唯一公認的臺灣人神風特攻隊隊員,其英勇事蹟令人感懷。

文章介紹引用:http://wtfm.exblog.jp/9802506/
===================
稻香小鎮 wrote:
那邊本來就是極陰之地,有個陰陽交界之處。(01這裡如果剛好有該校畢業的或是當地人麻煩現身說一下吧!)
我所遇到的事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也聽那邊讀書的小護士說發生很多怪事,後山有一些...(就此打住)
當地人在那所學校興建後校區時怪手曾今挖到清朝夫妻合葬的棺木嚇得怪手司機不敢再開挖。
小女孩和女生的聲音是小弟與我朋友親耳聽到的,女生跟男生的聲音差異甚大所以不可能會聽錯!
當時就是親眼看到這種椅子在自轉。...(恕刪)


苗栗縣後龍鎮溪洲里砂崙湖79-9號(鄰近外埔漁港)的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其實很多學校的校地在過去都是墓葬地..
整建時挖到些東西其實算常態..
sdafdsagdsagdsfdfdsaf
Mess with the best, die like the rest, fuckers.
fisheries wrote:
補充一下
日據時, 苗栗縣後龍的確設有海軍的機場, 但並非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
(謠傳及報導並不正確, 許多日據時代的日軍機場也常被謠傳有神風特攻隊駐紮.)
但實際上在台灣,做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的只有在臺中、臺南、新竹、宜蘭(南機廠)四處.四處基地計出擊三千四百六十一架次,尤以新竹架次最為頻繁.
但曾在後龍機場訓練及服役的飛行員的確是有可能轉調往其他四個神風特攻隊的基地.

此外
唯一被證實確定為神風特攻隊的台灣人-劉志宏(日本名:泉川正宏)是苗栗人
http://tw01.org/profiles/blogs/shen-feng-te-gong-dui-ri-ji
====================
劉志宏
日本名:泉川正宏
1923.8.29生
臺灣人苗栗銅鑼出身
日本陸軍少年飛行兵11期
所屬為陸軍特別攻擊隊菊水隊﹝第4航空軍第5飛行團74戰隊﹞
駕駛機型為中島式百式重爆機
1944年(昭和十九年)12月14日、菲律賓比島(ネグロス島 Negros)南方付近に「敢行」に赴き戦死した。
1960年入祀日本靖國神社。
劉志宏(1923-1944),日名泉川正宏,新竹州苗栗郡銅鑼庄人,於日本東京陸軍航空學校、所澤陸軍航空整備學校接受飛行訓練。是記錄可證實的台灣籍神風特攻隊隊員

劉志宏名列陸軍少年飛行兵第十一期,並非專職飛機駕駛員,但肩負轟炸機的通訊、航測與機槍射擊任務。

昭和18年(1943)分發至滿洲公主嶺第五飛行團74戰隊,昭和19年(1944)日軍的絕對國防圈中心點─塞班島,落入美軍掌控,為免補給線中折。

日方發動雷伊泰島戰役,為削減美國航艦行動力,但又避免過多優秀飛官折損,第一航空艦司令長官大西瀧次郎發布命令,徵求自願駕機衝撞美軍航艦勇士,神風特攻隊於焉誕生。

其間曾作為神風特攻隊飛機起落據點者有宜蘭機場、新竹機場、臺中機場和臺南機場等四處,其中新竹機場的特攻戰機起降次數最為頻繁,其次是宜蘭機場。

當時特攻命令頻仍,身負敢死勤務的劉志宏經常遊走於死亡邊際,生死一線間。

昭和19年(1944)12月14日,第五飛行團95戰隊和74戰隊組成「菊水隊」,編列9架飛機,劉志宏為危急的日本而奮戰,於當日6時起飛前往菲律賓雷伊泰海域執行特攻行動,然於尋獲敵鑑之前,即被美軍雷達偵測到。

美軍派出戰機攔截,劉志宏駕駛的戰機不幸慘遭擊落,任務失敗,49名特攻隊員中,僅有2名日本飛行員掙脫死神召喚,劉志宏的英年就此凍結在21歲又4個月。

劉志宏是目前唯一公認的臺灣人神風特攻隊隊員,其英勇事蹟令人感懷。

文章介紹引用:http://wtfm.exblog.jp/9802506/
===================...(恕刪)



神風特攻隊機場 後龍人搶救


苗栗縣後龍鎮溪洲及外埔地區於日治時代曾開闢作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的軍機場;日本戰敗,軍機場廢除,砲台、碉堡及防空洞則被沙丘淹沒或散布田間任其荒廢,僅剩碉堡、防空洞的遺跡。溪洲社區發展協會和地方文史團隊積極爭取興建「後龍軍機場文史館」,盼將歷史遺跡保存下來。

後龍文史工作者陳朝棟指出,台灣位於亞熱帶,與日本本土的氣候截然不同,太平洋戰爭時日軍為急速擴充航空兵力,選擇台灣作為海軍飛行員飛行技術訓練場所,以適應東南亞及華南的航空作戰。而後龍鎮沿海地區因地勢平坦開闊,也被日軍規劃為訓練場之一。

數萬台工建成飛行場

陳朝棟說,當時日軍強制徵收外埔、水尾及溪洲等地三百多公頃的土地,勞動數萬名台籍工人,將後龍外埔、水尾、溪洲及大山腳一帶沙丘全部夷平,以礫石及紅土作為飛機跑道,並興建兵舍、修護廠、飛機掩體壕、防空壕等附屬設施,時稱「外埔飛行場」。

待機場完工後,日軍分批派遣平均年齡十八歲的海軍預科飛行練習生,到後龍接受特殊飛行技術的魔鬼式訓練。結訓後,便調至前線作戰,到了戰爭末期,不少人參加神風特攻隊為日本國捐軀。

剩7碉堡、2防空洞

陳朝棟指出,三十二年十月間,美日爆發「台灣航空戰」,雙方損失慘重,當時後龍機場也飽受美軍的連番轟炸與掃射,機場設施幾乎全被摧毀。隨著歲月的侵蝕,砲台現已毀損,遺跡難尋,僅剩七座碉堡、兩座防空洞的遺跡。

陳朝棟說,九十一年間,八位曾在後龍軍機場受訓的日本飛行官,舊地重遊,重返當年受訓現場,雖景物已非,但他們憶起受訓往事仍激動不已。


.................................................................................


八旬神風特攻隊 苗栗再相會


八位年近八旬的日本神風特攻隊員,廿四日重返苗栗縣後龍外埔日軍機場舊址話當年
。現居頭份的台籍神風特攻隊員邱逢德特地前往相會。眾人撫今追昔,不禁感慨萬千,也
衷心祈禱戰事永絕,讓人間永享太平。

此次神風隊員重遊舊地,是由旅居台北的後龍人陳德全聯繫促成。他因為母親在日據
時期曾任後龍公學校校護的關係,而與假日到學校打球的日本海軍特攻隊飛行員相熟,並
建立友誼。日軍戰敗後離台,他與這批飛行員仍時相聯繫,最近因感於大家年事已高,遂
安排其中八位飛行員重返機場舊地,一償宿願。

八位日籍特攻隊員田中龍彌、兼重猛、佐佐木五行、馬場定夫、淵本信夫、西野良夫、
友弘昭、中尾久士,昨日上午十一時抵達後龍鎮公所,由鎮長黃丙煌等地方人士接待。隊
員兼重猛贈送一冊由其編纂的特攻隊員回憶錄給黃丙煌,黃亦回贈特攻隊員每人一冊載有
當年後龍日軍機場歷史的鎮誌,西野良夫當場在鎮誌內發現自己早年在台灣所攝的軍裝照
片而甚感驚喜。惟照片中其他同伴皆已戰死,眾人亦不勝唏噓。

領隊田中表示,他們加入海軍航空兵,在後龍機場受訓時已是太平洋戰爭末期,因戰
況不利,大部份受完訓的戰友都被指派參加神風特攻隊,開著飛機撞擊美艦殉國,當時的
慘烈記憶於今仍相當鮮明。

田中於戰後擔任日航國際線駕駛,每回飛臨台灣後龍上空時即以筆記下飛臨次數,亟
思能有機會重遊舊地。他在退休前一共飛臨後龍上空二百四十六次,這次終能一償宿願親
臨舊地,心中亦是感慨萬千。

僅賸獨臂的兼重猛亦表示,他在日本宣布戰敗前一週返抵九州,不料甫下軍機即在機
場遭美機轟炸,當場被炸斷一臂,如今思及戰時種種,亦有恍如隔世之感。

趕往相會的台籍神風隊員邱逢德與田中等八人雖素未謀面,但因有著戰時的共同記憶
與經歷,見面後亦備感親切。邱逢德思及在日本「待命出擊」往事,表示當時已是生死一
線,非親身經歷者難以了解其中之殘酷。

已七十八歲的邱逢德,體力和精神仍健碩如昔,他回憶自己在六十年前加入日本海軍
航空兵時,日軍已開始顯露敗象,他在受訓後輾轉調防至日本本島,其部隊在戰爭的最末
期,則成為神風特攻隊的基地,隊友們也一個個地執行起「有去無回」的任務。

他表示,神風飛機出擊時通常只載有單趟機油,意即已打定主意不抱返航希望,凡是
被指定翌日出擊者,即開始整理衣物,交代遺言、遺書。他回憶在隊部「待命出擊」的最
後那幾個月,看著出擊隊友一個個踏上不歸路,每天過的日子只能以「生死一線」來形容
,到最後也只能抱定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信念,方能撐得住精神。

邱逢德說,一般人只知有神風飛機,但另一種更為殘酷的「人肉魚雷」則鮮為人知。
那是因為日本到戰爭末期物力已消耗殆盡,連執行自殺任務的飛機數量亦已不足,不得已
只好將魚雷改裝加上外部操控舵及引擎,將人綁繫在魚雷上成為人肉炸彈,再「駕駛」魚
雷衝撞敵艦。他亦曾接受此種訓練,所幸在終戰前仍未被選中出擊,最後幸能全身而返。

身為少數倖存的台籍神風特攻隊員,經歷過殘酷的戰爭現實,反而磨練出邱逢德豁達
的心境與進取的人生觀,他與廿餘位台籍神風隊員皆加入日本的「海原會」,定期前往日
本祭奠戰死的隊友。




介紹引用: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sep/26/today-north1.htm
http://taiwanairpower.org/blog/?p=1686
http://www.ptt.cc/bbs/NTU97DFLL/M.1035559950.A.7C7.html



有聽過老一輩的說過, 但 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與起落點以前是否存在於後龍呢?
稻香小鎮 wrote:
神風特攻隊機場 後龍...(恕刪)


各報記者寫的新聞, 大多未經考證, 且因本身非此方面的專家亦未有深入研究, 往往有誤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若你去查證更多的資料就會發現.在台灣做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的只有在臺中、臺南、新竹、宜蘭(南機廠)四處.基本上神風特攻隊的隊員來自各機場, 在擔任特攻隊前有其他機場的飛行訓練與經驗是很正常的. 其實日據時代分布日本海陸軍航空隊分布在台灣的機場很多.
日據時代機場探索
http://taiwanairpower.org/blog/?p=1228
二戰時期日本海陸軍在臺灣之飛行場
http://www.ntl.edu.tw/public/Attachment/112269552694.pdf
===
邏輯
1.戰時有航空隊飛機起降駐防的機場皆具備訓練飛行員的功能.
2.戰爭後期大多數飛行員會被派至特攻隊或參與特攻任務.
曾訓練這些後來成為特攻隊員的機場不代表就是神風特攻隊的訓練基地, 更不代表是駐在地及起落據點.
===
其實以第一則新聞來分析,
第一段明顯是該記者採訪後自己撰寫的標題及摘要(應為未經查證張冠李戴想當然爾的謬誤), 與後面被訪談者的陳述明顯有差異, 被訪談者(陳朝棟)頂多談到此機場訓練出來的飛行員後來在戰爭末期有部份參與特攻隊! 被訪者完全沒有談到此機場是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 除了此報導外, 似乎沒有任何史料談到此機場為神風特攻隊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

以第二則新聞來分析則更為有趣,
後龍外埔日軍機場為海軍所屬的機場, 那八個日本人當年是屬於日本海軍航空兵, 但這八人是不是皆屬於正式的神風特攻隊員則是令人存疑的, 因為報導中被訪者僅有人表示其在後龍外埔日軍機場受訓完的隊友後來大部份被派至神風特攻隊(此外,戰爭末期幾乎所有飛行員都被要求會參與特攻任務(會不會真的有參與特攻任務是另一回事), 未必屬於特攻隊), 但他並未表示自己是不是亦然? 更沒有講到他們在神風特攻隊的任何任務及經驗.
且最大的錯誤是邱逢德的部份, 實際他應是日本陸軍, 所以他並沒有講到他有在後龍外埔日軍機場受訓或服務或起降過, 事實上這機場根本就是海軍的. 所以他當然跟這八個日本海軍航空素未謀面, 因為軍種根本不同 (機場不同, 飛的飛機也不同!)!

至於我前面講過, 目前被台日各方文獻紀錄確認屬於日本神風特攻隊的台灣人只有劉志宏一人!

至於你沒引文的"再訪後龍飛行場"該文
完全沒提及該機場跟特攻隊有何關係.

有趣的是
1.劉志宏屬於陸軍航空兵, 昭和1943年畢業後,就以「陸軍航空兵伍長」的階級分發到滿州(中國東北)公主嶺的航空基地,配屬單位為陸軍第四航空軍第五飛行團轄下的「飛行第七十四戰隊」(部隊番號:威九一三二)之後該戰隊調防菲律賓,他最後起飛執行任務的機場是位於菲律賓馬尼拉克拉克基地飛行場群東南方的一個無防空武裝機場「デルカルメン」(Del Carmen). 他從來沒在台灣的機場服役過.
1944年12月13日第五飛行團為因應美軍的持續攻擊與鞏固菲律賓防衛線的考量下,將七十四戰隊與九十五戰隊殘餘的飛機與人員編成「陸軍特別攻擊隊菊水隊」(菊水特攻隊).
詳請參考
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 曾令毅碩士論文 :日治時期台灣航空發展之研究-第二節 從少年飛行兵到特攻隊員
http://192.192.13.192/cms/UserFiles/981201_6.pdf
http://blog.roodo.com/kcn/archives/8909023.html

2.創立"神風特攻隊"的是日本海軍第一航空艦隊司令大西瀧治郎中將, 1945/1/6他將日本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部移至新竹機場,並訓練指揮特攻隊.日本海軍在本土先後完成八個神風特攻隊的編組,代號分別為「敷島」、「朝日」、「大和」、「山櫻」、「純忠」、「誠忠」、「忠勇」、「義烈」.而台灣的神風特攻隊命名為「新高特別攻擊隊」(以新高山(玉山)為名), 該隊在台共招集了四十四名海軍飛行員, 而臺中、臺南、新竹、宜蘭(南機廠)這四個訓練基地及起落據點皆屬於日本海軍航空隊. 而沒有史料紀錄台灣有布署或成立陸軍航空隊所屬的特攻隊, 意謂屬於日本陸軍航空隊的特攻隊及其隊員應不會是由台灣的機場起飛.
詳請參
http://blog.roodo.com/kcn/archives/3955173.html
稻香小鎮 wrote:
邱逢德說,一般人只知有神風飛機,但另一種更為殘酷的「人肉魚雷」則鮮為人知。
那是因為日本到戰爭末期物力已消耗殆盡,連執行自殺任務的飛機數量亦已不足,不得已
只好將魚雷改裝加上外部操控舵及引擎,將人綁繫在魚雷上成為人肉炸彈,再「駕駛」魚
雷衝撞敵艦。他亦曾接受此種訓練,所幸在終戰前仍未被選中出擊,最後幸能全身而返。...(恕刪)


這個很有名喔! 對二戰太平洋戰史稍有涉獵的都知道回天(かいてん,Kaiten)這戰史上著名的兵器.
此外這根本不是啥魚雷所改裝的! 更不是啥將人綁在魚雷上!而是特別設計及製造的具備魚雷功能的自殺式特別潛艇.
且回天1944年(昭和19年)8月即被海軍採用成軍, 比1944年10月成立的海軍神風特攻隊還更早!
http://zh.wikipedia.org/wiki/回天



這內容的重大錯誤還真不知是到底是被訪者還是記者的無知所造成的!
如果"他亦曾接受此種訓練,所幸在終戰前仍未被選中出擊,最後幸能全身而返。"這真是邱逢德所說, 那就大概真的是只有唬爛可以解釋了!!!
有人覺得路上鬼變多了嗎.尤其是居家住宅...
總覺得家中有些遊魂會去碰東西,咚一下,叮一下...
66年前 他加入神風特攻隊...
 虎尾建國眷村為爭取保留,積極進行資源調查,發現八十二歲的張文仁是日本神風特攻隊最後一期學員,當年就在眷村原址的空軍基地受訓,雖入伍三個月日本就戰敗投降,讓他來不及「捐軀」,但其他學員留下指甲頭髮、從容赴義的果敢決心,至今依舊深印他腦海。

 現居台北的張文仁偶爾重返虎尾,他在十七歲春天入伍成為神風特攻隊一員,張文仁指出,戰爭末期,日本幾乎彈盡糧絕,「那時候美國的軍隊很多,每天來,沿著鐵路把交通設施炸毀,敢死隊只好一架飛機炸一個目標,剛開始美國人嚇的要命」,不料八月日本就投降,「當時正式訓練都還沒結束!」

 張文仁認識的日籍隊員河野在機場外和美軍空戰而殉職,骨骸安奉在虎尾寺,每年日本戰友都會返台祀拜。當年受訓學員就住在現在的建國三村,他最難忘的是某次空襲結束後卻出不了防空洞,洞口被一顆炸彈堵住,還好未爆。

以上是2010-08-18的 中國時報,由許素惠在雲林的報導

神風特攻隊的歷史,要保存的呼聲很多,
小弟也支持保存,就像德國也保存了很多二戰遺跡,
但在台灣,由於缺乏對法西斯主義的認識,所以往往是以緬懷「台灣過去」的同時,
往往也不明究理的緬懷起法西斯主義的侵略史。
georgenee0502 wrote:
66年前 他加入神風特攻隊...
 虎尾建國眷村為爭取保留,積極進行資源調查,發現八十二歲的張文仁是日本神風特攻隊最後一期學員,當年就在眷村原址的空軍基地受訓,雖入伍三個月日本就戰敗投降,讓他來不及「捐軀」,但其他學員留下指甲頭髮、從容赴義的果敢決心,至今依舊深印他腦海。

 現居台北的張文仁偶爾重返虎尾,他在十七歲春天入伍成為神風特攻隊一員,張文仁指出,戰爭末期,日本幾乎彈盡糧絕,「那時候美國的軍隊很多,每天來,沿著鐵路把交通設施炸毀,敢死隊只好一架飛機炸一個目標,剛開始美國人嚇的要命」,不料八月日本就投降,「當時正式訓練都還沒結束!」

 張文仁認識的日籍隊員河野在機場外和美軍空戰而殉職,骨骸安奉在虎尾寺,每年日本戰友都會返台祀拜。當年受訓學員就住在現在的建國三村,他最難忘的是某次空襲結束後卻出不了防空洞,洞口被一顆炸彈堵住,還好未爆。

以上是2010-08-18的 中國時報,由許素惠在雲林的報導

神風特攻隊的歷史,要保存的呼聲很多,
小弟也支持保存,就像德國也保存了很多二戰遺跡,
但在台灣,由於缺乏對法西斯主義的認識,所以往往是以緬懷「台灣過去」的同時,
往往也不明究理的緬懷起法西斯主義的侵略史。...(恕刪)


虎尾機場的確是日本海軍航空隊的機場.
http://zh.wikipedia.org/wiki/大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列表
但WIKI上寫著該航空隊為"初級訓練"

不知是否有文獻資料顯示"張文仁"是新高隊(台灣的神風特攻隊)一員嗎?
(受訓學員跟真正的特攻隊成員應該是不同的!)


傳為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訓練基地的舊日軍機場很多!
(原因可能是在戰爭後期只要是有航空隊駐守的機場皆有訓練飛行員的功能, 而這些機場訓練出來的飛行員後來有成為特攻隊者, 則這些機場算不算訓練特攻隊員的基地/機場?)
但確定有特攻隊隊員編制及出擊紀錄的僅有新竹,台南,台中,宜蘭(南機場)四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