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名字差異看兩岸大不同


Petruchio wrote:
1.諸葛"亮" 說...(恕刪)



三等公民 wrote:
你是說水扁嗎?...(恕刪)


陳水扁是因為家裡的父母沒讀過什麼書。這種情形不算。

我指的,是讀過書、認些字的台灣人,也不至於為自己兒女取出滿街「王莉」、「李莉」或「王磊」、「李磊」的人名。

Tarunaka wrote:
我指的,是讀過書、認些字的台灣人,也不至於為自己兒女取出滿街「王莉」、「李莉」或「王磊」、「李磊」的人名。


我女兒的同學姓李,單名一個歷字,父母都大學畢業,你說他們有沒有念過書?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絕代蝴蝶 wrote:
我女兒的同學姓李,單名一個歷字,父母都大學畢業,你說他們有沒有念過書?



「取單名」=「沒讀書」,這話我沒說過。

我說的是毫無個性的「普遍現象」。

Tarunaka wrote:
我指的,是讀過書、認些字的台灣人,也不至於為自己兒女取出滿街「王莉」、「李莉」或「王磊」、「李磊」的人名。


那台灣滿街的怡君、佳慧、惠君、雅婷…閣下又做何解釋?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絕代蝴蝶 wrote:
那台灣滿街的怡君、佳...(恕刪)

算命師算出來的 (誤)

絕代蝴蝶 wrote:
那台灣滿街的怡君、佳慧、惠君、雅婷…閣下又做何解釋?...


沒什麼好解釋的,一樣是沒個性。

你所列的「沒個性」的台灣名字,要是有一兩個出現在同世代的大陸人身上,我都會覺得驚艷。

可惜的是,都是你丟我撿後的結果。

比方說,台灣叫「雯婷」的不少。我們認為沒個性的,大陸人撿去用。我認識的一個上海姑娘,就在出社會後把自己的單名改成了「雯婷」。

台灣的個性(或沒個性),也只反映了一整個世代。下個世代又會有不同的取名風格。以前「玉嬌」、「美香」的歐巴桑名字,在下一個世代又有不同風貌。

大陸的沒個性,則從文革以來一直延續。六十、七十、八十後出生的,單名或雌雄不分的現象依舊明顯。

異鄉苦工 wrote:
這沒啥好痛的
傳承又不代表一定要認同
你不能走出自己的路嗎...(恕刪)


不認同那為何要傳承它呢?
行到水窮處

Tarunaka wrote:
「取單名」=「沒讀書...(恕刪)


中國漢以前朝代士人均取單名,單名才符合貴族身份
只有不讀書的草民才娶多字名。
比如嬴政、孔丘、李耳、曹操、諸葛亮、荀彧等等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旁。 胡無人,漢道昌。 陛下之壽三千霜, 但歌大風雲飛揚, 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胡無人,漢道昌。

往事越百年 wrote:
中國漢以前朝代士人均取單名,單名才符合貴族身份


單名之外,先秦取名不避俗,粗野,也是特徵。

鄭獻公,名「蠆」(蠍子)。

晉成公,名「黑臀」。

魯國有個孟孺子,名「彘」。

魯桓公生莊公。莊公生日和桓公一樣,所以莊公名「同」。樸實無華得很。

這種不避俗的粗野現象,到了漢朝就少見了。

所以我才說,中國大陸目前的取名風格,呈現的是一種「返祖現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