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前陣子看了本書
"帝國最後的榮耀"
裡面碧蹄館之戰的描述也算精彩
其中的遼東鐵騎應該也算是關寧鐵騎的前輩了
兩邊比較 戰鬥時間是6小時
明朝 日軍
兵力 3千慢慢增加至1萬 約4萬
傷亡 維基寫6千,明史料最高寫1千5 該書拿該戰役前後史料對照日軍約傷亡5千8百人
雙方將領 李如松等 黑田長政 立花宗茂 小早川隆景
結果 雙方退兵
個人認為這個數字明朝的將領是很猛的
說打電玩也好,說遠流出版的日本戰國書也好,nhk大河劇也好,小弟對日本戰國史有很大興趣和一點認識
長期戰國練兵+上,黑田 立花 小早川 這幾位都是有名的大名
明朝的遼東鐵騎表現的很英勇
也難怪事後李如松會哭的如喪考妣,因為這些部曲都是他長期培養訓練下來的私兵
另外NHK的大河劇 葵~德川三代
第一集的關原之戰
戰場的表現方式很有東方特色
小弟一直以為很多歷史電視電影喜歡一個人帶頭 然後所有阿兵都衝殺上去的場景 其實是很奇怪的
囶oz...,鬱卒...
小土豆 wrote:
秦國焚書坑儒是為了將...(恕刪)
無意間看到這個老討論串,個人很同意您的觀點
其實以個人事後的眼光來看,當時的清政府有一個極大的錯誤,就是錯估敵人實力然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他們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其實也不是沒有道理
個人以為在一百多年前,當時就算堪稱全球最強的英法兩國其實也不具備大規模遠程火力投射的能力,一次大規模遠征能派出多少兵力,多少後勤支援,多少先進火力?然而就是強大的決定性武力差距一次震撼住了古老的中國,否則就是以人海戰硬嗑,相較下小規模的遠征軍其實並不討好,就算在交換比上英法遠征軍能佔絕對優勢,但他們其實更沒有輸的本錢,若是被一次性全殲,母國可能甚至無法短時間內再次組織第二波遠征,因為他們當時的後勤能力絕對撐不起長時間的大規模遠征,會拖垮國力,畢竟戰爭打的就是後勤,補給,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