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章要看前後文才能知其意
"例如「生長」之「長」與「長短」之「長」讀音意義皆不同,嚴格來說是兩個字,只是寫法相同,就是重形字。"--Wikipedia同形字
所以你舉的例子其實並不嚴謹
文化的等級層次有很多
我把文字本身放在比較淺薄的那層
思考/內涵/實用/哲理的東西才算是比較深刻的
如果為了深刻的文化能更快速有效率的實行傳播學習
那相對淺薄的文化工具如文字是可以有彈性的
不是說要讓方塊字完全消失(所以日韓的漢字還常常鬼打牆倒退嚕)
只是在實用上不需要苛刻求全
對普羅大眾來說有興趣的才學
不要成為必修
其實我自己有在篆刻喜歡書法喜歡文言文喜歡寫隸書
要是廢除漢字的話
我一定會自己主動去學隸書篆書瘦金體
但不會希望我小孩的國語課在那邊刻刻刻一個字罰寫十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