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管各國文字都一堆同形字
讀文章要看前後文才能知其意
"例如「生長」之「長」與「長短」之「長」讀音意義皆不同,嚴格來說是兩個字,只是寫法相同,就是重形字。"--Wikipedia同形字
所以你舉的例子其實並不嚴謹

文化的等級層次有很多
我把文字本身放在比較淺薄的那層
思考/內涵/實用/哲理的東西才算是比較深刻的
如果為了深刻的文化能更快速有效率的實行傳播學習
那相對淺薄的文化工具如文字是可以有彈性的

不是說要讓方塊字完全消失(所以日韓的漢字還常常鬼打牆倒退嚕)
只是在實用上不需要苛刻求全
對普羅大眾來說有興趣的才學
不要成為必修

其實我自己有在篆刻喜歡書法喜歡文言文喜歡寫隸書
要是廢除漢字的話
我一定會自己主動去學隸書篆書瘦金體
但不會希望我小孩的國語課在那邊刻刻刻一個字罰寫十遍

yohowo wrote:
廢除漢字論Wiki...(恕刪)


拿來學寫作閱讀文法?

如果那樣前人寫的要用翻譯

幾千年的東西放著寫出的東西會比較好?

yohowo wrote:
廢除漢字論Wiki...(恕刪)


方塊字有其優點

看看台羅文如果改那樣會比較好嗎?

yohowo wrote:
廢除漢字論Wiki...(恕刪)


越南淪爲法國殖民地後,於1919年廢除了科舉制度,漢字和喃字也逐漸廢除,開始使用羅馬化文字(越南國語字)。

從影響現代日語這個角度來看,二戰後所進行的國語改革,是所有漢字政策造成影響最大的政策之一

那不就殖民地跟戰敗國用的嗎?
看過康熙字典嗎?看過說文解字嗎?標音方式基本跟注音符號相同,注音是把它系統化。

遇到問題不要老扯政治。

你可以說音譯用漢語拼音比較OK,但是沒必要去為反而反

中文的獨特性在於它是表意字,不是表聲字

如果改成拼音文,就全毀了。老毛推不動落了個四不像的簡化字就是個例子

到現在連大陸的中文學者都搖頭

自古就有一個詞,不是國民政府才開始的,叫"文盲"

就是只會聽說不識讀寫的人

改拼音字,就舉國皆文盲了

skyline1012 wrote:
以前國家在教育我們...(恕刪)
心大本事小,人窮嗜好多~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

yohowo wrote:
廢除漢字論Wiki...(恕刪)


五十音那在日本叫皇國正音對嗎?

yohowo wrote:
文化的等級層次有很多
我把文字本身放在比較淺薄的那層

文化是要靠文字才能完整保留....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李清照名句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

識中文的,覺得蕩氣迴腸

只會拼音的... xun xun mi mi leng leng qing qing qi qi can can qi qi

這是在咿咿喔喔什麼啊?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文字怎麼會是文化中淺薄的部分?那個想法只有拼音文化才能成立

中文不是
心大本事小,人窮嗜好多~ 巧者勞而知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
好啦好啦
大家息怒
我知道台灣人在本位主義或是文化正朔的思考都很重
看繁簡之爭就知道

其實我貼的東西也講得很清楚
我根本不是第一個提出這種意見的人
好多人好多國家早就在努力了
我也不期待我死之前看得到漢字被廢
只希望這個方向不要被淹沒

畢竟每件事都有利有弊
就算利大於弊
想要守成的反對聲音還是會很重
就像煤氣燈公司當年瘋狂攻擊愛迪生的電燈公司
或是馬車公司瘋狂攻擊福特的T型車一樣

我只能以不招人怨是庸才來自許了
(本來是要說自許前瞻...後來想想百年前就有人這樣大聲呼籲了...前瞻也輪不到我XDD)


乾脆廢除文字,完全口語相傳,小學生完全沒負擔,但是這樣怎麼上01拉底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