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道德是用來量別人的尺

四葉幸運草 wrote:
而且我覺得你好像很空...(恕刪)



真正有才智的人到他死亡的那一刻是無法被定義也不會定義別人的人。
因為他的人生的每一刻都在更新鮮明快活的,
很可惜的是這些人占所以人類的少數而已,所以他們是真正的自由和快樂的。




一旦你讓概念和從小到大的死知識和記憶主導你所有的生活和想法,
你就已經死了,有智慧的人是不會被過去牽絆的不論開心或痛苦。
唯有讓心自在才能得到當下最簡潔有力的一刻,沒有任何符號和形象等荒謬的東西。




我不會形容和繼續說了,
因為你的心還是抱著攻擊我以便獲得快感,所以說再多都沒用。
把自己的短暫和手段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說再多都沒用。
意義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有些人活著,但 他已經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相信你和神屍齊等人都不會空心靜心的去看的,說再多都沒用。
【可是不代表別人不會去看這些文章】


真辛苦就是有你這些胡亂定義標籤別人的人,
害我還要仗著被人投訴一直複製文字,再po一次,看清楚:






Real Freedom 真正的自由
(非傳教)Non-religions


如果我真的愚蠢到給你一套制度,而你也愚蠢到全盤接
受的地步,那麽你就仍然在模仿、順從與接受,在自己的內
心樹立另一個權威。



這個權威和你之間必會再發生沖突,因
為你覺得必須按照權威所說的去做種種事情,卻又感到力不
從心,你自己獨特的個性、氣質及內在的壓力,求斷與你認
為應該服從的那套理論互相沖突,因而產生了矛盾。




於是你陷人了兩面的生活,一面是制度告訴你該做的事,另—面則
是你每日的實際生活。其實、你之為你才是真實的,而不是
那意識形態、但是你如果向它臣服了,你就不得不壓抑自己。
如果你老是按照他人的標準來認識自己,你就永遠停留在做
“機器”的人類。





這個事實並不難理解,但是你能否把它應用在生活上,使你
的心不再投射任何權威,不論這個權威是書籍、老師、丈夫、
妻子、父母、朋友或社團。我們一直都在某種假定的模式下
運作,而這個模式就變成了意識形態和權威。如果你能識破
“我該怎麽做”這個問題背後想建立的一個新的權威,你就徹
底結束了你與權威之間的瓜葛。







“我願意改變,告訴我該怎麽做?”這話聽起來非常熱忱認
真,其實不然。事實上,他正在期待一個可靠的權威為自己
帶來內在的秩序。但是外在的權威真能帶給人內在的秩序嗎?
實際上,從外在強制下得到的秩序,反而助長了內在的不安。





讓我再講得明白一點。假設我已經從生命的深處看到了
改變的必要,而且也不能再依賴任何傳統的途徑,因為傳統
使人懶散、被動和臣服,我又不可能找人來幫我改變、即使
是老師、上帝、信仰、理念等外來的壓力或影響都無能為力,
那麽,接下來呢?





首先,你能不能拒絕所有的權威?如果你能辦得到,就表
示你已經不再恐懼。然後又會如何呢?如果你拒絕那些已經在
你心中存在好幾個世代的傳統謬誤,如果你拋棄所有的包袱,
然後會怎麽樣?你自然會感到有更多的能量釋放出來,你會發
現白已有更多的能力、動力和更大的熱情及活力。如果你沒
有這些感覺,那表示你還沒有扔掉那些包袱,還沒有丟掉那
死氣沈沈的權威。





你一旦將其拋諸腦後而重獲生命力,就不會再有任何恐
懼了。你既不怕犯錯,也無懼於是是非非,達份活力的本身,
豈不是最人的突變?我們如果想見到真相就必須具有無窮的生
命力,但是內心的恐懼卻把這股活力消耗了。如果我們能將
各種形式的恐懼拋諸腦後而重獲生命力,那麽這股力量的本
身就能帶來內在的突變,你其至根本不必再費任何力氣了。




因此你只有靠自己了,真正有意革新的人必定會面臨此
種情境。當你不再向任何人、物求助時,你就有了主動發現
的自由。何處有自出,何處就有活力。在真正的自由中.是
不可能產生錯誤的。




自由和反叛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在自由之中,沒有所
謂的對或錯。如果你真的自由了,你的行動就是由存在的核
心出發的,因此無憂無懼;只有無懼,才能勇敢地愛,有愛
就能隨心所欲了。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先認識自己,但不是根據我或其他
分析家、哲學家的觀點。如果我們還是根據別人的標準來認
識自己,那麽所認識的就只是“他們”,而不是“我們”,
因此我們應該認識的就是自己的真相。





認清了我們無法依賴外在權威來改造自己的心理結構之
後,我們還得面臨更大的考驗,那就是我們必須據棄自己內
心的權威,那些由自己的經驗所累積的意見、知識、觀念及
理想。昨天的經驗教你一些事情,所教的就成了新的權威;昨
天才建立的權威和流傳千年的傳統是同樣具有破壞性的。





要了解我們自己,不需要任何昨日的成千年以前的權威,因為
我們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永遠在變動、流動而永不止急的。如
果我們透過昨天已死的經驗來看自己,我們就看不見那活生
生的進展,以及那些活動的美和本質了。





只有死於昨日種種,才能使你從內在及外在的所有權威中
解脫,你的心才能時時年輕、新鮮、天真無邪、充滿熱情活
力。只有處在這種心境中,人才能觀察和學習。




要達到這種境界,你需要極大的覺察力,
需要對自己內心活動的覺察力。
你只是覺察不修正,也不指示它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
因為你一糾正它,便樹立了另一個權威及督察。





現在讓我們一塊來檢視自己,這並不意味當你閱讀時有
一個人在旁邊解說,也不是要你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解說,而
是要一起進入心靈最隱秘的—角去探索。要進行這項旅行,最
好輕裝上路,千萬別攜帶我們搜集了兩幹多年的家當——那
些觀點、偏見、結論等的包袱。請忘卻你對自己的認識.也放
下你對自己的看法,我們要好似一無所知地開始。




昨夜還是暴雨傾盆,此刻已經雨過天睛了。今天又是嶄新
的一天、讓我們迎接它,把它視為僅有的一天。讓我們擺脫
昨日的記憶,步上新的旅程,開始真的去認識自己,活出自我和真我。



—by krishnamurti (克裏希那穆提)


【【【謝絕具有偏見和潛在人身攻擊手段的噁心分子和搬弄是非的言論,恕不奉陪回覆】】】
spycam wrote:
真正有才智的人到他死...(恕刪)

好了好了
我知道今天九點還要上班
所以你心情不好也是能體諒的
如果你已經滿足
那你就不需假外物需求
如果你不滿足
今日你就一直想爭論
現在不是在吵架
聲音比較大就是贏家
碎玉軒沈眉莊妳會想嫁胖胖的男生嗎?就像肥肥的蔣大!!
st2393440 wrote:
一個學哲學的人...(恕刪)




這根本不是哲學,依舊落入個人對對方的局限,
選擇性的依自己的喜好斷定,說再多都沒用。
懂的人還是會懂,
以下這些文章不是針對你,
不要像神屍齊和ryoma那樣自大以為全世界都是爲了他,
要自己對號入座也不能阻止你的噁心。
(我所謂的你不是指你,是指大家包括我)






質疑克里希那穆提
-大衛.斯吉特(David Skitt)




  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一八九五至一九八六年)的一生及其教誨,都曾引起極大的爭議。有人尊他為「世界導師」、二十世紀的彌賽亞(Messiah,救世主),也有人認為,如果說他與眾不同,不過是因為他是個特別容易犯錯的人類。

  許多認識他的人,都感受到他散發出一股神聖而無條件的愛,那股愛沛然不可禦,令人肅然起敬。不過,也有些人只是約略領會到這點。另外,【更有些人覺得備受誤解或藐視,而以飽含痛若的矛盾情感回應。】即使親近他多年的,仍舊參不透他性格中的某些層面。






  但是,不論克里希那穆提罩著什麼樣的神祕感,半個多世紀以來,有關他的書籍、錄影帶和錄音帶卻讓世人看到,克里希那穆提如何熱烈地主張,我們所面臨的一切問題,需要人類意識的徹底轉變才得以解決。

  難道克氏的要求不可能成真嗎?難道他獨自經歷這樣的轉變嗎?如果他獨自經歷這樣的轉變,那麼這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呢?




  本書蒐羅了克氏生平最後二十年的十四篇對話,對話中就論了上述這些問題。參與討論者包括科學家、佛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和天主教耶穌會教士。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稱得上是克氏的「信徒」,而是前來討教、請益和挑戰的。這是克里希那穆提有生之年,一真督促他的聽眾和讀者去做的事,雖然見得每次都奏效。

  書中提出了一個令人悸動的問題:沒有衝突,人類能夠生存嗎?透過書中對話,【克氏主張,只有當人們認清,外在衝突(與另外一個人的衝突或戰爭中的集體衝突)是由個體的內在衝突引發而來時,人類才可能在沒有衝突的情況下生存。】





  不論是我們自己或其他人,之所以產生這類衝突,就錯在大力強調「應有面目」,而不管「本來面目」。或者,換一個說法即是,總覺得理想與四標比觀察事實和了解事實更吸引人。通常,【如果所發生的事實令人不悅,我們往往抗拒、逃避或壓抑它。】但就如克氏所言,【這種「逃避事實」的方式是危險的。他表示,由於這種反應,我們便由所經歷的事件,分裂出一個虛假但強烈的自我感,由「所觀之物」分裂出「觀者」。】

  【這個分離的自我一個虛構的思想,以不可避免的有限經驗為基礎,是一個心智的傀儡。】對克氏而言,不論在兩個人或兩個國家之間,這個分離的自我都是暴戾之心。他強調,【這不只是某些心理不平衡的人所特有的問題,全人類都深陷在這個問題中。】






  「觀者就是所觀之物」,這是一個重要而難以理解的觀念,其中有許多含意,在此僅簡略勾勒出其一。在克氏與理論物理學家兼哲學家且為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會只的大衛.博姆(David Bohm)的對談中,更可見其深意。

  到底,一個人可以成就些什麼呢?克里希那穆提並沒有擬定一份行動計畫書給大家。他要問這個問題的聽眾,【在一生中以非判斷的方式「保持本來面目」,去試驗、去看看所經歷的事物是否能揭露並澄清其意義。】他主張,在這麼做的同時,【我們不僅發掘出自我意識,也發掘出全體人類的意識。】因此,這並不是「神經過敏、不平衡、自私」的內省。我們反而正在進行「無觀者的觀察」,這其中【沒有思想的動靜、沒有歸類、沒有辨護、沒有譴責、沒有改變的欲望,只有一種親愛和關懷感。而這並不是某種神祕或超世俗的觀念。】










  在與阿希特.彰德瑪爾(Asit Chandmal)及博姆的對話近尾聲時,克里希那穆提談到了弟弟尼亞(Nitya)去世時他的反應:【「絕對沒有離開這上頭……離開那種悲傷、那種震驚、那種感覺……克並未隨慰藉而行……事實就是這樣。」然後,心智的另一個次元可能開始起作用。我們可能很難以這種方式「保留」經驗,】而在氏與美國哲學教授瑞尼.韋伯(Reneen Weber)的對談中就討論到這點。

  這次的對談很清楚地讓我們曉得,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誨」如何深入人類共有經驗的核心。他告訴我們如何面對這類經驗,他不要我們接受這類經驗,而是要我們去試驗。在他與伯納.雷文(Bernard Levin)的對話,他【猛烈抨掌教和信仰,認為它們是通往了解的障礙。】






【只有經過格的試驗和實驗──理清他人說的是真是偽──我們才能夠自行發現真理。他認為,其他評估實相的方式,例如依賴權威或聖經經文,不過是把我們轉變成「二等人」。】








  針對本書最後一個問題,【克氏很清楚地表示,他拒絕成為眾人的「典範」。】他在一九八二年的一次談話中說道:【【「演說者是為自己演說,不是為別人演說。他可能正在欺騙自己,他可能正試圖假裝成某樣東西。他可能有許多想法,而你並不知道。所以,要抱持相當的懷疑態:懷疑、發問……」】】




【他不僅拒絕擔任這類角色,同時極力主張,
不論在他身上或別人身上尋求任何形式的「典範」,都是心理上的殘缺。】






【藉著仰賴另一種權威,創造出一種孩子般的依賴、服從,
以及一種暫時但終究虛偽的安全感,這種做法「使腦子萎縮」。】






【它使宗教分裂,也往往使政治分裂,因為這類「眾人典範」的擴散,
無可避見地在「他們」和「我們」之間製造出「忠誠」的藩籬。】







【而這種麻木不仁的屈從,就好比內在衝突,徒然浪費能。
原本,實相不斷變化,而能量就是用來以不同的方式探索和回應實相──也就是生命的本質。】









  書中的對談和討論大部分熱情而幽默,就連和劇作家兼廣播業者隆納德.艾爾(Ronald Eyre)探討死亡也不例外。本書編輯曾試圖現當時情境,可惜沒有成功。

  克里希那穆提所說的,是一種有西方思想的東方宗教哲學嗎?讀者可在克氏與佛教學者瓦爾波拉.拉胡拉(Walpola Rahula),和天主教耶穌教會神父尤金.沙勒(Eugene Schallert)的對話中找到答案。這些內容可能會令將克氏歸類為「東方玄想家」的人士十分訝異。事實上,克氏關懷西方思想,也對西方思想提出許多精闢的見解。艾麗絲.莫多克(Iris Murdoch)就指出,深受西方哲學薰陶的她,可以舉出柏拉圖來闡釋克里希那穆提的某些論據。另外,湯瑪斯.霍比斯(Thomas Hobbes)的名言:【「曾經內省的,應該知道其他人的思想和熱情。」】也令人想起 克里希那穆提的主張:「我就是世界。」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







  曾有西方哲學家以類似克里希那穆提的方式探討自我的問題──不過,嚴格說來,卻不像他這般廣泛而深刻地描繪出日常經驗的含意。當維根史坦(Wittgenstein)說「個人的感受和自我是同樣的,它們患難與共」時,有些讀者可能會覺得這話和「觀者就是所觀之物」並無差異。「難以捉摸的『我』」更重申了如休姆(Hume)和萊爾>(Ryle)許多哲學家的主張。然而,儘管這些主張相同,但在哲學和心理學上,談到「個人認同」和「意識」這兩大課題,至今仍無人和克氏持相同的見解。而神經科學家們更在腦中尋找「控制中心」,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成功。








  讀者可以自行探索,克里希那穆提是不是藉能否運用思想,來剖析針對自我所衍生出來的各式衝突觀點。但不論何時,【他都積極地要求我們,要隨時「警醒」,放下未經試驗就由宗教「權威」、哲學家、心理學家、上師和包括他自己在內的任何人所肯定的一切。】







【這個世界急需新文化,在這個新文化,我們不再做「二等人」,不再為自己下決定,而是自行「發現」問題。】克氏在與友人普普.賈亞卡(Pupul Jayakar,甘地夫人的文化顧問)的對談,就探討了這麼一個文化的內涵。







  對第一次閱讀克氏言論的讀者而言,這十四篇對話所涵蓋的範圍和詞彙可能令人望文生畏。究竟這是哲學?心理學?還是宗教?抑或三者皆是?【【克里希那穆提本人並不喜歡為自己的談話內容命名。】】







【【他的話題有如天馬行空,總是信手拈來,便自然而然地囊括了人生的各個層面。】】對克氏而言,探索我們是否錯將生物學的進化模式運用到心理學的領域,和宗教的人生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電腦是否正確地模擬人腦,也和宗教的人生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對克氏來說,這些並非偶發,它們不單是智力有興趣研究的題目,而更是決定我們生活品質的重要議題。









  克氏早年就決意不用專門的詞彙,這表示他採用簡單的詞句來形容往往複雜難懂的心智狀態。這樣的做法當然有許多優點,但偶爾,讀者也會要求解釋。有時,聽眾會要求克氏為某些字詞重定義:例如,「熱情」(passion),克氏認為是「持續的能量,其中沒有思想的動靜」;而「知識」(knowledge)一詞則視上下文而定,不過通常指心理層面,囊括了我們的喜和惡、信仰、偏見、對自己本身和他人所下的結論;「衝突」(conflict)幾乎全指內在的衝突。

  同時,他的用詞如行雲流,不斷變換。他仔細為自己談到的名詞下定義,更告誡聽眾留意文詞的定義,因為這些定義很容易支配或阻礙了我們的思考方式。他不斷警告道:「字詞並不代表東西,描述的文句並非被描述之物。」用得恰當貼切的文句,不過是提示、線索,引人走向不死的真理。

  和約拿.沙克(jonas Salk)對談的開場白,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克里希那穆提總是強調,為了「行得遠」,【一個人必須「始於近處」,是由自己開始。】他看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境遇和所謂的「俗世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今的我們,已經逐漸覺知到,我們的世界和留易及貨幣問題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成立了如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ke Organization)和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 Monetary Fund)等團體。我們已經認知到,有必要成立以環和人口為主題的世界會議。我們也了解到,要正確預測某個國家的氣象,必須有一套掃描全球氣象的衛星系統。





  克里希那穆把更根本、更重要的東西展現在我們眼前,讓你看到人心的共同點,了解世界人類共通的心智運作方式。他認為,【【不論在任何領域,只有心智上真正了解這一點,才會自然流露出正確的行為。】】以也的觀點,【【緊緊抓住宗教信仰和國籍身分,其實是神經過敏的表現。這類行為製造出心理上隔離,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克里希那穆似乎一直是退在一旁觀察整個人類的境遇,包括人類個人和共同的問題。然後發現:任何意甚佳的組織,沒有人類的推動,能夠成功嗎?我們是不是一直都本末倒置呢?我們還有能力做別的事嗎?如果我們認真考慮這些連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已發行的克里希那穆提演講集和對話錄約有四十本,幾乎全都已譯世界各主要語言。有關克氏方教誨光碟片,從一九三三至一九八六年(克氏自己認為早年的這類記錄是「斷簡殘篇」),內容約可輯成兩百本書。其他資料、筆記、錄音帶、信件,大約又可輯成另外一百多本書。這樣大產量到底有什麼影響?有沒有人因此而徹底改變?







  一九八○年代在紐約,克里希那穆提曾針對第一個問題答道:【「影響少之又少。」】至於第二個問題,在他去世前不久說過,沒有人曾接觸到他所說的意識,後來,他又補充道:「如果人們奉行這些教誨,也許會領略一二。」

  【對我們之中的有些人來說,這可能是重點,也許令你鬆一口氣,然後把這本書束之高閣。畢竟,這些教誨太難。】不過,克里希那穆提所提出的問題,卻不那麼容易揮之即去。例如,【「所謂的智慧就是了解愛是什麼」】,或【「別為未知做準備」】等評語,仍舊縈繞在腦海中。悄悄環顧周遭,看看是否出現了令人振奮的徵兆(其實,我們並不曉得這徵兆生得何形何貌),看看是否有人已經實行了克氏的教誨,徹徹底底地改變了。








【【一個人只有盡其所能測試過和應用過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誨,才有資格判斷克氏所要求的是否不可能做到。】】這是克氏留給我們的難題。








【【你可以把克里希那穆提所說的話,解釋成一種無止境地探究人類的狀態。但是所有解釋的價值,包括上述這句話,不一會兒便煙消雲散。】】






就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說:「讓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解釋止息於何處,真正的覺知或體驗始於何處。
目前為止,你可以跟著解釋前行,【但剩下的旅程,你必須自己探索。】」
四葉幸運草 wrote:
好了好了
我知道今天九點還要上班
所以你心情不好也是能體諒的
如果你已經滿足
那你就不需假外物需求
如果你不滿足
今日你就一直想爭論
現在不是在吵架
聲音比較大就是贏家..(恕刪)



我笑了,依然落入爭輸贏的小框架裏面,
看來你永遠都不會自在快樂的。



你的經驗就是你的局限,
觀者就是所觀之物。

以上者兩句先瞭解含義在來發文吧!



小弟弟,乖乖睡覺,這貼不適合你,
說不上又想插嘴,插嘴又更不上話又不明白,
還不如潛水好了,
此貼最好沒有人回應總好過不明就裡的人嘴炮作為攻擊別人的手段。


叫你小弟弟可以吧?
感覺如何?反正你也再別貼攻擊過我,
我知道我變成衝突人了啊,
可是至少我還有意識到這點,
而你,是否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在衝突呢???






spycam wrote:
我笑了,依然落入爭輸...(恕刪)

誰快樂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應該快被停權了。
快去生一個手機號碼吧!
你的仇人真多,30天真的不夠你進行處理。
pill wrote:
誰快樂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應該快被停權了。
快去生一個手機號碼吧!
...(恕刪)





有本事發言老早就預算到停權了,
還要你提醒,大家有眼睛看的,
01是會改變的。除非站方有隱議程。


這篇文章有發等於沒發,0分



總好過一些仗著免死牌的傢伙繼續利用免停權的淫威攻擊辱駡別人。

相信你這大人會分辨是非吧!




有智慧不等於有知識,那些智慧只不過是靠記憶力強記而已,毫無界分的覺察自己的內心和心念,認識自己就是智慧的開始。—提穆那希里克
當道德真正成為用來量自己的尺的時候.........汝才有資格去用道德衡量別人.............
spycam wrote:
ray36213621,明彥,諾基亞西門子這些id
已經被證實是神屍齊ryoma師徒兩人的分身或machi出來【虛張聲勢壯膽】的,

來~請問一下~你的證實在哪裡
提出來給我看啊
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咧~嘴砲打輸就說別人是分身


夭壽喔~我笑翻了

他居然能打出那麼多字,好厲害喔

我自己認輸~~~~~~~~~~~~~~~~~
閒聊與趣味,喇到天翻地覆,認真就輸.....當個快樂喇賽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