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行的話應該自己做這套系統! 然後免費送機器給民眾最好!
為甚麼都已經談好的合約還要反悔,然後逼迫遠東電通降價!!!!為甚麼不先想到這些問題!
雖然改為機器收費減少人工,但機器設備要錢,許多技術需要研發! 這些費用一開始絕對比人工收費還貴!如果這麼簡單,高公局自己做應該沒有問題,幹麻還給遠東電通做!
我贊成如果使用機器多一點,則機器的價錢可以降低,但是這個絕對是政府跟
遠東電通一起推的到某種程度後才會降價,而不是政府一直站在阻擾的立場然後用一些法條來修理遠東電通! 就像很多資訊設備一樣先用先贏,但是比較貴!
有人說要繼續用回數票,當然可以,就像你也不一定要使用導航系統,多花一些時間問路
或是多繞一下路應該也是可以到! 要花上萬元買不是天天都要用的導航系統值不值得那就
見仁見智!
但科技的進步就是這樣一點一點來的,買得起車而買不起機器的人應該是很少很少!(可以用
回數票),所以我個人認為多支持一下願意做事的企業,畢竟沒有賺錢是無法有服務的,就像
我們沒有納稅就沒有政府可以服務大家!
您說是不是!
sqr0930 wrote:
為什麼不乾脆把收費站設在匝道
一方面照里程收費
另一方面還可以確保高速公路順暢
(換言之 要塞車寧可塞在平面道路等候上高速公路)
支持這個看法,當初看見電子收費的規格說要把收費的位置放在現有的收費站上的時候,就覺得很怪了。
如果設在匣道上的話,既可以以里程計費,更有甚者,還可以搞個依里程區分收費的價格,越短收越貴,這樣還可以稍稍過濾一下長短途車輛。
另外,ETC車道設在現有的收費站中的車道,真的能都不減速通過車道的人,大概也不多吧~~~
基本上個人覺得,收費站就是一個塞車的原因之一。
之前,在Discovery頻道有看過一個節目,關於美國的高速公路的。
有一位教授設計了一個電腦的模型,用來模擬高速公路上的車流情況。
那次做的模擬狀況很好玩。
藍色代表正常的時速的車流,紅色代表慢速的車流。
原本充滿藍色車流的公路上,當有一台車以慢速的紅色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候,不用多久,高速公路上就充滿的紅色的車流~~~~~
在收費站前的減速動作基本上就是一個會造成塞車的原因,更不要說,駕駛人切換繳費車道的動作了。
你沒過收費站,政府就收不到這125,000,000元
(40元-每次收費分擔成本)x通過收費站車輛數=政府每次向遠通電收請款金額
假設安裝車輛數上升到2,500,000輛,每部車是只儲值500元好了,大家可以自己算算遠東集團手上隨時有多少白花花不用付利息的銀子?
今天沒有遠通,政府每次收的40元過路費也已經足夠分擔兩條高速公路的建造成本.利息支出.維護費用.收費人力
而事實上,現在的收費成本是固定的,收費員的薪資也沒有因為通過的車輛數越來越多而抽頭!
但遠通則是車過的越多,抽的越多!
換句話說,這個新制已經足矣讓遠東攤提成本和獲利,暫收款的利息收入我還沒算勒!
手續費兩元合理嗎?
各位去加油站或郵局買回數票有付手續費嗎?
希望遠通的槍手在版上發言時表明身份!
或請討論區的管理者管制一下,這邊應該不是遠東集團贊助的討論區吧!
chunchin wrote:
我覺得要幫遠東電通說...(恕刪)
我覺得 ETC 最無法讓民眾接受的地方, 如果以受益受害的角度來看:
受害者:
1. 人工收費員--因為被取代掉了, 工作沒了, 沒飯吃了...
2. 開車上高速公路的人-- 因為包括裝機卡片儲值等等要花的錢絕對比人工收費的時代要來得多...
受益者:
1. 政府--這一點不用講, 精簡了一些人事費用, 就多了一些收益
2. 遠東電通--就像很多人所說的, 企業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嘛, 賠本生意沒人做...
當然有人會說, 用 ETC 的人過收費站比較快啊, 節省時間啊, 可惜就大多數人的親身經驗來看, 這種說法似乎並不被認同, 而且用了 ETC 除了多花錢外好像還得多擔心包括儲值在內等等的額外作業, 好像那個部份沒搞好還會被罰錢似的, 在這些部份還得多花心力幾乎就抵消掉 "快速" 過站的那一點點優勢了...
所以問題大概就出在當初交通部規劃 ETC 時似乎完全沒有把 "用路人得利" 的部份給考慮進去, 既然 ETC 是一個可以節省大量成本的東西, 而高速公路又是國有產業, ETC 所節省的成本應該要讓政府, 廠商跟用路人三方面雨露均霑才是, 結果現在用路人的支出不減反增, 賺錢的都是廠商財團 (照規劃的話), 用路人不抵制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