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台灣電影市場這麼冷...

沖繩黑八寶 wrote:
蔡明亮耗時3年、斥資2億元執導的《臉》,是法國羅浮宮首部典藏的電影作品,還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盛大首映,十分風光。不過上週五晚場上映後因中秋節、天氣影響,全台首週3天票房僅43萬元 ,不如預期。


如果拿自己的錢去拍那就沒問題。
沒票房的電影只是給導演自爽, 這兩億是花誰的錢。
電影拍出來觀眾看不懂。表示導演的表達能力有問題、還是觀眾有問題...
realsky28 wrote:
得獎的電影 是不會賣...(恕刪)


所以,到底是要賺錢?還是要得獎?

要得獎,就不要在意票房的事情,要賺錢,就請花一點心思去創造話題。

又要得獎又要賺錢,不是每天在過年的(例:海角七號)
聽的懂人話的主管才是好主管!!
大導演的OS:只能說 姜太公釣魚 願者上鉤 你們不是我的魚囉....


那....誰才是它的魚呀!?



說穿了....這些導演根本沒有拍出一部成功賣座商業片的實力....就這樣而已.....
盡拍些給鬼看的電影來自抬身價....
拍一部成功的商業片 所需要的技術與無限想像 遠遠超過這些導演的眼界與能理解程度....

就承認吧 有勇氣承認 大家也就不會再追殺這個問題了......
discoby wrote:
說穿了....這些導演根本沒有拍出一部成功賣座商業片的實力....就這樣而已...


其實拍A片的導演也比這個有生產力。 這些燒錢的導演說穿的真的是才能不足.

拍A片的導演也有得奧斯卡. 不管是戲劇張力與內容都是上品

舉例滝田洋二郎 多有生產力有才能

只能說賠錢導演不是浪得虛名....
earl258 wrote:
其實拍A片的導演也比這個有生產力。 這些燒錢的導演說穿的真的是才能不足.

拍A片的導演也有得奧斯卡. 不管是戲劇張力與內容都是上品

舉例滝田洋二郎 多有生產力有才能

只能說賠錢導演不是浪得虛名..


跟女友或老婆一起看

看完後或是看到一半也會增加人類生產力呢

ghost729 wrote:
如果一件作品需要作者解釋半天才能讓人看懂 , 那不叫藝術 , 我說那只是自爽兼硬拗而已 ; 真正的藝術是不需任何說明即能讓人從內心產生共鳴與認同 .
..(恕刪)


那一堆 畫家畫的畫

還有一堆 看不懂雕像
怎會一堆人說是 藝術 ?

價格還很貴 ..

或是一群人 表演看不懂舞蹈 ..
taiwan2008 wrote:
那一堆 畫家畫的畫還...(恕刪)


或許是有些東西就算看不懂內涵,
還有造型美和肢體美可以欣賞吧?

但我也覺得更多是人為炒作,
為的只是提高藝術品市場的金錢價值。
反正愛附庸風雅的有錢人多的是,
那種錢讓他們去花就好了。
對電影不是專業,
但是我想那導演的作法,確實有相當譁眾取寵的成分,只說是100%藝術的話,那太武斷牽強了
但是回頭想,現在這種市況,做這些事情,也是行銷的考量跟不得不然
不然這種台灣每年一大堆的小成本電影,可能上媒體版面嗎?

不過,感覺都是飲鴆止渴,惡性循環,本土電影會這樣子的模式發展,然後興盛下去才有鬼
看看海角七號,粗糙的部分有,商業也確實有商業化,但是他先靠攏了某一邊一點
起碼他拿到了活下去的門票,有觀眾買單,再來走下一步

而不是一直那些自high的自以為拍出很了不起片的導演,
沒人看得懂,
他也做不出足夠的宣傳來向大眾傳達他想表達的意念
要怪誰.....
電影能塑造的共同感動跟意念傳達,我們都感受不到,難不成只能如同某名導自以為的,是觀眾水平不夠,而不是他的電影有問題?
他的電影傳達意向沒問題嗎?他的宣傳夠碼? 他們對這個惡性循環沒有責任嗎?
最好是一部[海角七號]賣錢

一堆人跳出來砸錢要拍電影..

本末倒置去了...

為了賺錢拍電影.. 也拍不出好東西吧~

台灣人有錢...但是沒想法啦..


拍電影最重要的是劇本...

沒有故事....那派出最會說故事的人也沒用~

所以作家....遠比導演重要一百倍!!
https://vanson03086.wixsite.com/website
vanson5917 wrote:
最好是一部[海角七號...(恕刪)


而且我覺得台灣電影圈所謂的藝術

好像總脫離不了"色" 這一話題

總是用"色"來做旗幟 劇本

同性戀~亂倫~裸女 雜交 等題材

是在拍另類的迷片??



難道所謂的藝術只剩下用肉體去表達嗎?????????????????

那這藝術也太淺了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