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惹毛你的客戶:親痛仇快的防拷CD


David Jackson wrote:
我到現在還是很氣,乾脆就不買正版片了,直接把我的汽車音響改裝成可以讀MP3的,然後把之前好聽的音樂轉成MP3格式,再燒成CD去放,
哼!!!!這就是我抗議的方法,誰叫你們這些唱片業者不聆聽消費者的心聲。既然不重視,那我也不想買~~


對啊! 不過『松隆子』的一定要買正版的喔!

lars wrote:
音樂的品質很重要吧...
我相信國內做詞作曲的人才鐵定不少...
不過廠商只愛找國外的取來配國語歌詞...
這不就是間接打壓自己人的市場嘛...


這些音樂人口口聲聲要別人尊重他們的智慧財產權....那他們自己的版權觀念又如何呢????
動不動翻唱來翻唱去...每一次都有告知原創作人嗎??....有付人家版稅嗎????
最最沒版權觀念的人------------>就在我們"偉大"的唱片業.....
MissX wrote:
國內這些唱片業者,拿著IFPI當令箭...
有時間打官司,沒時間把音樂創作搞好就是了= =a

樂了唱片公司,倒是苦了歌手!

小貓 wrote:
貓最近都在聽相聲..

您都聽哪家的?不能叫您「拷」,也不說「交流」,留個話「哪買的?」
我也有點兒這個嗜好,只是慚愧,「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卡帶壞了,又沒時間找!
現只有「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一輯,慚愧!慚愧!

fish0225 wrote:
不一定吧
前一陣子有聽到一首歌
"買什麼送小姐"(請翻成台語)
竟然把好好的一首拉丁歌改成那樣

有次正在用餐,聽到這首歌,差點把面噴到對面去,還好臉正面向著碗!

DogHuang wrote:
虧他們還有臉上街頭遊行...我的錢也不想給你們這些爛貨去開跑車泡吧~~

還跑車勒!不知道是炫耀?還是裝闊??他們賺得錢不就是歌迷買正版唱片才有的嗎?
如果大家都不買原版 CD,他們會有跑車開嗎??
2/10 - 長腿秀英的生日! 9/22 - 舞后孝淵生日!

Charles Laih wrote:
您都聽哪家的?不能叫您「拷」,也不說「交流」,留個話「哪買的?」
我也有點兒這個嗜好,只是慚愧,「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卡帶壞了,又沒時間找!
現只有「張飛要出來了,別害怕」一輯,慚愧!慚愧!


偷偷的跟你說,
舞影阿姨有很多喔!!!
用觀景窗看見幸福的瞬間~ 用相機紀錄幸福的瞬間

fish0225 wrote:
阿福 wrote:

突然覺得台語歌的歌詞意境比國語歌高很多ㄋㄟ

不一定吧
前一陣子有聽到一首歌
"買什麼送小姐"(請翻成台語)
竟然把好好的一首拉丁歌改成那樣



我說的沒錯吧!!!!!!!!!!我雖然無憑無據........但我就是覺得這些"音樂人"沒經過國外原創作人的同意就隨便用人家的曲來填詞........是外國人不和這些"沒版權觀念的音樂人"計較...要不然.....要告他們難道還不容易嗎????
silence wrote:
偷偷的跟你說,
舞影阿姨有很多喔!!!

姨~大寶要聽啦!
2/10 - 長腿秀英的生日! 9/22 - 舞后孝淵生日!
風之痕 wrote:
fish0225 wrote:
阿福 wrote:
突然覺得台語歌的歌詞意境比國語歌高很多ㄋㄟ

不一定吧
前一陣子有聽到一首歌
"買什麼送小姐"(請翻成台語)
竟然把好好的一首拉丁歌改成那樣



我說的沒錯吧!!!!!!!!!!我雖然無憑無據........但我就是覺得這些"音樂人"沒經過國外原創作人的同意就隨便用人家的曲來填詞........是外國人不和這些"沒版權觀念的音樂人"計較...要不然.....要告他們難道還不容易嗎????

個人做一下修正,這首歌叫做Besame Mucho
是一首英文歌(我是很懷疑啦)
台語歌的相關網頁在這裡
看到那種歌詞...唉.....
作曲者還掛台灣人的名字

風之痕 wrote:


fish0225 wrote:

阿福 wrote:

突然覺得台語歌的歌詞意境比國語歌高很多ㄋㄟ

不一定吧
前一陣子有聽到一首歌
"買什麼送小姐"(請翻成台語)
竟然把好好的一首拉丁歌改成那樣



我說的沒錯吧!!!!!!!!!!我雖然無憑無據........但我就是覺得這些"音樂人"沒經過國外原創作人的同意就隨便用人家的曲來填詞........是外國人不和這些"沒版權觀念的音樂人"計較...要不然.....要告他們難道還不容易嗎????


您不了解的事可不用這麼大聲批評, 這些都是要付版權費用的, 只是可能費用不高罷了.
早買早享受 晚買晚後悔 不買不高興
內人從事於唱片業, 資歷已有十多年, 也可算是非常資深的業內人士. 由於她的緣故, 小弟有機會能參予唱片業的一些發展過程(退伍後一度考慮是否要投身其中), 並認識這個行業的經營者, 以及藝人, 創作人. 所以關於這個話題, 小弟發表一下個人的觀感, 大家也許可以交流一下.

唱片業在過去(大概1998年前左右), 真的還算容易經營, 但在大環境轉變之後, 唱片業已是不折不扣的夕陽工業, 在台灣完全看不到未來. 各位若認為這個行業存在暴利, 可以用一個很單純的角度來觀察 -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在台灣要是某行業有暴利可圖, 很容易吸引到資金投入, 但唱片業目前的狀況並非如此.

台灣的國際唱片公司, 經營心態不外皆以台灣當跳板, 進而進攻大陸東南亞. 他們的經營目標也很單純 - 外國老闆就是看數字. 若不賺錢, 外商嘛, 收掉即可. 很不幸的內人正好身在本土的那家, 恰巧又是堅持推廣分眾音樂市場理念的某間子公司, 於是不景氣這個名詞就變成了動詞, 乃至形容詞. 裁員失業? 那已經是兩年多以前的事了. 昨天一場喜酒, 眾多老同志可是見面不離三句話 - 找工作, 介紹工作, 以及大家互相挖苦沒有工作. 當然事情都還是在, 只是人人都了SOHO族 - 比台北橋下天天等工作吃飯的勞工同志們好不到哪裡去啦!

如此的環境究竟對台灣的音樂及消費者有什麼影響? 影響其實已經開始慢慢浮現. 在從前, 一線歌手平均銷售二十萬張的環境裡, 市場容許一些小眾音樂有一~三萬張的生存空間. 這個數字原本已在獲利邊緣, 其實是沒有投資報酬率可言的, 通常需要經營者一些理念上及財務上的支持才能實現. 目前由於盜版的緣故, 整體音樂市場的餅縮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大小, 這個空間也被擠壓得不存在了. 所以在市場上我們只能看見懾懾巨星, 但其他的音樂人及新的聲音在哪裡?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將會出現.

也許有人知道十年前有家水晶唱片, 這間艱苦經營的公司培育了伍佰, 朱約信及不少幕後的優秀人才. 除了水晶, 行有餘力的主流唱片公司有時也不吝於支持具潛力的音樂人, 音樂的多樣性造就了台灣的另一項奇蹟 - 小小台灣成為整個世界華語音樂文化的中心. 這是除了電子業之外, 另一項台灣的驕傲. 當阿妹站上北京的舞台, 也代表著台灣文化徹底征服了大陸. 我相信這是除了鈔票與槍桿子之外, 台灣另一項能夠憑藉的武器 - 文化上的影響力, 當然最淺顯的即是眾多來自台灣的超級巨星. 若我們要持續維持在華語音樂文化上的霸權地位, 未來必須如何走下去? 音樂多樣性的貧乏, 已逐漸扼殺新的聲音, 新影響力的產生. 曾經有一個世代, 在不滿意打開電視廣播都是淨化歌曲時, 只能選擇ICRT. 目前的這一代在不喜歡周杰倫, 孫燕姿時, 是否還有其他屬於華語音樂的選擇? 而對岸除了在大家熟悉的經濟進步追趕台灣, 同時在音樂文化上也慢慢的開始發酵. 聽到來自對岸的"新褲子", 足以讓人不寒而慄; 能夠在如此先天不良的環境中成長發聲, 難道我們未來的下一代, 除了飛彈坦克以外, 又可能將遭遇來自文化上的強大壓力逼近?

回到我們一開始的話題. 我不否認使用這些防拷技術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家可以大加批評. 但除了這拙劣的防拷手法外, 希望大家還能夠平心靜氣的聽聽不一樣的聲音. 當正宗台灣土產糯米團必須出口到香港這個蕞爾小島出唱片找機會時, 這裡面應該是真的出了一點問題.

最後套句內人常敘述的場景: 常遇到許許多多對台灣唱片業憤憤不平的人士, 大家彷彿都是這行的專家, 都能夠看透這個唱片業的問題, 責難當事者的愚蠢, 並當場提出一套看似合理的解答.

既然問題與答案都那麼簡單....那, 為什麼大家都還是失業, 救星為什麼還沒出現呢?
早買早享受 晚買晚後悔 不買不高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