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比較認同明球評'曾文誠'在電子報中所說的不能單就以一場'分數'來決定'實力'的高低, 因為有很多是臨場的球感.運氣.心態都會左右比賽勝負的分數, 看到的是投手的球速, 變化球的掌握, 好壞球的控制, 到捕手的阻殺率, 野手的傳接球準確度, 落點的判斷, 移位反應時間, 到異常狀況的處理能力, 攻擊的部分也涵蓋了好壞球的選球能力, 揮棒速度, 擊球準確度, 跑壘前進速度.繞壘推進能力, 從這些去看一支球隊, 大概不難發現日職的球員水準是在什麼樣的level...
其實, 像林英傑 張誌家, 進入了日職之後對於體能訓練量, 大概都是超出在台灣非常多, 球員之間的競爭激烈自然不在話下, 像胡金龍 曹錦輝 陳鏞基, 到美聯打拼的, 體型的成長更加明顯, 足足都大了一號, 拿著這些回到中職的選手, 一對照之下, 就發現了中職的選手跟人家競爭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值得思考.....
呵呵..小小感想..大家參考參考..
說真的 要玩職棒 不敢砸錢 不肯用心經營 是不可能會有進步的!我目前看的出有用心經營的應該只有熊隊吧! 其它時再是不想說了 明明就很有錢 還小氣八啦!讓人很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