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求助]學歷的年代/證照的年代?

看你什麼系轉什麼系吧

化學系轉英文系容易嗎

數學系轉法律系容易嗎

資工系轉大傳系容易嗎

重考還比較快

至於證照和學歷...沒定論的

看你走哪個行業而定
每個人都打一堆15151515的,真不知道是節省還是增加系統負擔
轉貼我哥的blog:
http://blog.ntu.net

學歷與證照

最近因為學位學歷因為普設大學研究所而嚴重貶值,所以社會上開始有很多人努力去考一些證照來強化自己的競爭力,不過台灣人對於證和照兩者的分野一直沒有很明確,所以我試著用英文解說一下,可能比較清楚。


所謂的證,英文叫做Certificate,指的是具有某種能力的證明,例如學位文憑其實也算是一種證,某些金融能力證書或是資訊證書,甚至如語文能力證書,如全民英檢證書,高考及格證書,營養師或醫師考試及格證書等,都是這一類。
所謂的照,英文叫做Licence,指的是政府或有公權力的機構所核發,准許有某個能力的人執行特定的工作,例如說駕駛執照,營養師或醫師執業執照等。

不過也有介於兩者定位之間的灰色地帶,如技術士證書,基本上是一種能力證明,但當某些法規有規定時,它就兼有執業執照的性質,又如大學教師證書,基本上應該是一種執業執照,但是如果沒有學校聘用你,它又似乎只能算是一種能力證明。

證照的公信力,其實要看發證單位的嚴謹度,大學畢業證書本來應該是很有公信力的,要拿這張證書,至少必須要修滿128個學分及格,碩博士學位更是需要產出一本具有相當原創性的論文。它之所以貶值,除了因為數量太大之外,現在的大學生究竟有沒有在求學期間受到教授嚴格的考核與教育,其實也不無疑問。

有些民間機構也自行創設證照,如品質學會發的品保工程師證照,就相當具備公信力,但是要達到Licence的水準,則可能需要再假以時日才行。



又到了畢業求職旺季

幾年前我就很關心教育體系規模不斷擴大的問題, 再加上少子化的問題, 現在大學招生錄取率己經達到80%以上, 五科考不到100分也有學校可以唸, 雖然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持悲觀的看法,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不應該反對教育的繼續普及化. 也因此我才看到了幾個大學時代就認識的朋友, 如駱明慶, 劉孟奇等的文章, 他們似乎是持這個立場較力的經濟學者.

我無意和觀點不同的人做針鋒相對的對話, 我只想以我自身的經驗, 來對現況做個描述, 身為一個中型上市企業的部門主管, 每年到了畢業求職的旺季, 就不可避免的收到人資單位送來如雪片般的履歷表, 以及必須從中選出求職者來面談的例行工作, 每年我其實都很感慨, 手中的每一張履歷表都代表著一個充滿熱情和希望的年輕人, 而自己究竟要如何才能以最慎重的方法, 為公司選才掄才? 而每一次我都非常的沮喪, 因為社會的淘汰法則, 竟是如此地牢不可破。

說來好笑,其實還是回歸到最基本的經濟供需法則,供給和需求最後仍會達到一個均衡,而這個均衡點,和學歷的供應是無關的。簡單說,如果一個社會需要1000個人才,當教育界由供應1000個大學畢業生變成2000個大學畢業生時,社會最後並不會變成需要2000個大學畢業生,至少不會馬上就改變,而是錄用排名較優的1000個,後面的1000個仍然要被淘汰,所以誠如駱教授所說,那被淘汰的那1000個大學畢業生,也有受較好的教育的權利,但是他被淘汰的事實其實並不會改變。



沒錯, 大學的普及化, 造成了人才向上流動與求進步的機會. 超過80%的錄取率, 讓大學學歷不再是一種門檻或資格標準, 只要有錢有心的人, 都有大學可以唸, 但是社會中的工作職位仍然還是一種有限的資源, 當你收到五十張履歷表, 而你只有二天的面談時間, 只能約見其中八個應徵者, 而且最後只能雇一個人時, 我得如何選擇? 如果有沒有唸過大學不能當作標準, 很自然的, 那就只能看看這個人有沒有唸過研究所, 或是唸的是哪個學校的研究所, 以及在履歷表中值得說服我自己, 這個人值的一約的經歷, 重點是, 我得很快的在第一回合靠履歷表, 就放棄其他四十二個人. 這是一場無聲而殘忍的淘汰戰。

很快的, 我就又發現到, 一個能通過書面篩選被通知面試, 在台大唸了二年研究所畢業的碩士, 居然無法通過我們公司最基本的面談, 他雖然能夠說明自己做的研究, 但無法清楚說明指導教授為何指定他研究這個題目, 在應對能力和思維邏輯上, 都無法讓我認同這是一個聰明靈活有自我看法的年輕人. 再仔細看了他的履歷表, 發現他大學是某所技專院校畢業, 高中則是某所私立職校畢業, 回頭問了他的指導教授, 也說他算是勤懇認真努力做實驗, 但資質評價其實並不是頂高, 但是他卻非常堅持自己是頂尖大學承認的碩士, 一定能夠做好技術開發的創意工作, 所以不願接受我的建議, 改應徵公司現場的製造幹部職缺, 他說他如果想做這個, 他就不用考研究所了, 我要說的是, 大學和研究所的普及固然讓有心向上的年輕人有更多求上進的機會, 但也讓很多人無法看清自己真正的能力, 非常可惜。

這種情況發生並不是特例, 也有留學回國連英文都講不流暢的, 也有回答問題的邏輯發生錯誤而不自知的,最後逼得我連研究所學歷都不看了, 我還是回頭看大學部, 甚至高中的學歷, 發現還是大學的學歷最準, 因為夠聰明的小孩子, 在現在這個時代, 一定可以考上國立大學, 然後如果夠努力, 也就能進入一所更好學校的研究所, 如果他高中唸得就不錯, 這樣的應徵者叫過來面談大概都可以通過基本專業能力考核, 我只需要看看這個人的個性特質是否符合, 就可以很快決定是否可以進用。

我必須要說,雖然這樣做可能會造成遺珠之憾,我也時常自問,難道私立大學和私立技專院校就沒有好人才嗎?高中大學唸到不好的學校,用唸名校研究所不能扳回來嗎?當然不是,這只是機率問題,我的假設是,所有年輕人都是認真面對他的大學入學考試,這裡己經決定了基本資質的高下,研究所考試則決定他對於自我生涯的決心,我在這裡完全不涉及駱教授所說的,開放大學和研究所可能可以有機會提高人才的整體質素,我相信這些人才最後一定也會到達社會各角落形成新的均衡,但從一個企業用人取才和這個應徵者的自我認定這樣的個別微觀角度來說,傳統的文憑主義不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操作得更為變本加厲。

換個角度來說,當然不是苛責這些現在在學校教書的朋友,我相信你們一定還是非常勤於治學與教導學生,但是當被你們教育的人數持續擴大,個別素質也漸漸降低時,我蠻希望個別學生受教育的品質至少能夠維持在一定的水準,至少那較優秀的1000個人也不要被後面的1000人給拖累,否則這2000個人才到了社會中,面臨真刀真槍的淘汰戰時,其實真的是挺可憐的。



我也當過上櫃公司的經理(我哥更大,是上市公司的研發主管)

簡單說,歷比較重要,先看同是台大畢業的,再看兩個人的證照誰多,如果差不多,那再看經歷(打工或社團);所以,如果學校不好,那證照再多也沒用...就這麼殘酷....
Datoe01 wrote:
看你什麼系轉什麼系吧...(恕刪)


你可能真的沒轉過系, 通常要由理工轉法商, 並不會很難! 法商轉理工就幾乎不可能! 不過會檔的科目倒是多了點. 我有一個資工同學, 他在資工唸不下去就轉到國貿去了(想當然爾, 唸不下去成績也不見的好看, 但還是轉的過), 會很難嗎? 頂多就降轉, 跟重考差不多, 但還是多賺了一堆學分!

還有你舉的這個例子已經是一個特例, 不合乎常情, 不能拿來當通論! 會想要跨類組轉系, 已經牽涉到性向問題, 想要由數學系轉法律系, 基本上他的個性已經不太可能在數學系念的好, 轉系當然不可能!

我是覺得用這種特例來討論是不太恰當, 好比舉王永慶的例子來說明國小學歷比很多研究所優秀, 來說明學歷無用! 這都是不恰當的.

你不認識我,幹麻預設我的立場?

N年前輔大英文系轉系考,小弟筆試第六

你轉過,所以你認為翻譯普立茲獎新聞稿並不會很難,或許你文武兼備

小弟是六年級二班,那個年頭聯考分數決定科系,讀出來完全無法學以致用的人,不少吧

你怎麼知道跨領域的人就是特例?
土木系不可能考建築師,因為沒學過建築設計,不過可以考很多技師看你的能耐.

土木相關科系,注重證照還有實作能力,相較於其他科系是哪所大學畢業比較沒有差別,本人的看法是這樣啦!

土木我是覺得不好讀,高職土木,四技一年級建築系,大二插考歷史系.

所以說轉學.轉系好不好考,看你自己有沒有信心有沒有毅力,往自己有興趣專長的方向去唸吧!
鋒哥經典名句:球來就打,還能怎麼打.
不得不承認, 某些公司只愛用台大, 不外乎是自己人好溝通.
有時候中字輩的還會被排擠.... 所以要看主管的心態.
愛用名牌的主管還真不少.

Datoe01 wrote:
你不認識我,幹麻預設我的立場?
N年前輔大英文系轉系考,小弟筆試第六
你轉過,所以你認為翻譯普立茲獎新聞稿並不會很難,或許你文武兼備
小弟是六年級二班,那個年頭聯考分數決定科系,讀出來完全無法學以致用的人,不少吧
你怎麼知道跨領域的人就是特例?


轉系跟翻譯普立茲獎新聞稿是兩件事, 這兩個是不太適合用來當比較的! 我覺得你很喜歡舉一些奇怪的例子? 而且火氣大了些.

所謂特例就是很少發生的事, 例如被雷打到這類的事. 畢竟由理工科要轉文法商的人在大學裡還是佔少數(但是理工畢業研究所唸商管倒是不少, 那種資工畢業想當律師的還是少數的特例), 當然我也不鼓勵這類的, 而且我在講這個轉系時並未把這種情況列入, 因為這真的是特例, 少有人為之, 也不太需要特別提出來做說明.

好比蓋房子時, 我們很少會去考慮他是否能經的起十幾級地震的破壞, 畢竟要遇到這麼大的地震機會不高, 而且房子蓋好時也沒人會特別聲明這房子經不起十幾級地震, 這事不用講大家也知道.

講轉系時, 我們講的當然是理工轉理工, 文法商轉文法商這種常見的例子! 沒人會笨到先去考個理工科系然後之後在來想辦法轉文法商, 因為沒人這麼笨, 所以也不須特別提出來說明這條路並不是這麼好走, 但非完全行不通.

六年二班的年輕小老弟, 火氣不要那麼大, 我研究所畢業時你都還沒進大學! 你那個年代聯考比我那時好考多了.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因為我當年轉系考考Pulitzer Prize.....語意的連結要自己抓出來...

如果你有考過文法商就知道啦... 如果你認為考文法商"並沒那麼難"...

說別人火氣大,先檢討你自己文章的用語吧...
商管的研究所率取率應該是所有研究所考試裡最低的
工轉商的好處是你可以選考微積分,那組的率取率通常高很多
而且你是跟同樣工轉商的人競爭,當然會覺得好考很多
不過,試試看去考不能選考微積分那組,就會知道恐怖在哪!!!!
傻米 wrote:
是先看名校畢業的證書?
還是一疊疊的專業證照?


這麼多年下來-我們小公司......................很實際的~只看證照與經歷

名校的~說的多,做的少,離職快小廟難請大佛入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