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內湖線電車會不會太窄小了

捷運運量受到車班班次與車廂大小控制,
其中捷運車廂之大小受到月台長度跟軌道中心至月台邊緣寬度影響,
然而內湖線與木柵線屬於同一系統捷運,
那內湖線之設計將受到木柵線之規範影響,
採用中運量系統。

總不能木柵線跟內湖線設計不同的系統,
內湖線採高運量系統,
(第一車廂跟最後一個車廂的人要從哪兒下車
同一列車到了木柵線,
捷運車廂超過月台長度,
並且捷運車廂有可能碰撞到月台邊緣。
(超級碰碰車
(以上是以不變更木柵線沿線之車站月台與軌道為前提。)
我想車廂改於對向兩側式座椅,
應該是以減少座椅可以提高更多旅運量為出發點所設計。

不過值得深思的是.....
當初規劃大台北捷運交通路網時,
其旅運量評估與預測是否不當?
設置第一條捷運時,是否有不當之處,而被外國顧問牽著鼻子走?



以上為個人的愚見,如有不適之處,望請各位指正。
車小沒關係,只要班次足然後增加每一列的電聯車車廂數目,就可以達到疏運的效果而不至於會讓人感到擁擠。

捷運報導那個連結上有提到"木柵線既有51對電聯車"、"101對內湖車輛",可見在車站數目增加了一倍之後,班次應該還可以稍為增加來應付需求吧。只要這次不跟龐巴迪鬧翻,以後有需要還可以再多買電聯車。

目前木柵線的月台是以容納6節車廂的長度來設計的,只是目前都只用4節車廂,目前運量只有設計的6成而已吧。
請大家想想,尤其是內湖線沿線的居民....

內湖線的路徑,真的有辦法做成地下化的高運量捷運系統嗎?
請看看內湖路有多寬?有辦法開挖下去嗎?忠孝東路有多寬,當初開挖下去交通幾乎癱瘓....
內湖路要開挖下去.....整條內湖路就算廢了......而且還有兩旁建物的地基問題....會不會去卡到?
看看台北市的高運量捷運,路線經過的馬路,路寬是多少?

所以,使用和木柵線一樣的中運量系統,才是正確的吧?

armand wrote:
上海市區到浦東機場用...(恕刪)

磁浮列車的票價不是蠻貴的嗎?
怎麼可能每天通勤時搭乘,
薪水哪負擔的起
James
對向座位腳都抵到腳了,中間不能站人,那設計那個拉環要幹嘛?...
因為內湖線要合之前木柵線的系統, 所以車廂大小一定會差不多, 難道要把木柵線打掉重蓋嗎?
哇哩勒,車廂這麼小。

腦中第一個聯想的是 因為空間真的太小,痴漢叔叔也望車興嘆 

(光速逃~~)
隨身裝備 : 腰酸背痛
msgao wrote:
因為內湖線要合之前木...(恕刪)
當初有規定內湖線一定要配合木柵線的系統嗎?
如果有這樣的規定,應該就不會有後來的中高運量的爭議吧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ptx wrote:
當初有規定內湖線一定...(恕刪)



應該不會有這樣的"規定"...不過會有這樣的"規劃".....

如果用和木柵線一樣的系統,那乘客就從木柵動物園上車,一直坐到內湖下車...
不用在內湖線和木柵線的交界還要下車再上車....而且,如果用不同系統,那就要做成像忠孝敦化站
一樣...那會很暫空間....我想中山國中站那邊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去做這樣的改建了.....


當年在規劃的時候,應該是沒有想到內湖會突然繁榮成這樣.......所以覺得中運量也是可以接受...
因為內湖科技園區,當初好像是規劃成一些輕工業,科技產業...結果沒想到變成各大企業總部,電視台的進駐.....完全超乎當初的規劃....所以內湖才會人口爆增...

說個題外話...本來台北市交通局,要規劃一條高架快速道路,走河堤上面....因為內湖的提頂大道和內湖路,已經無法負荷上下班時的車流量....不過....因為河堤旁邊那排豪宅"抗議",說會破壞景觀....所以此提案也暫時先擱置.....
Ramius wrote:
就可以達到疏運的效果而不至於會讓人感到擁擠


看照片,這個車廂就算沒幾個人,我也會覺得擠,太窄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