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讀女兒的新學校 高雄某保進機構的親職月刊 發現一亮點 如圖,上網找到這篇四年前的舊文,我想司馬昭之心,一切都很明顯了,如此財大氣粗的收構幼兒園,果然只有他們家做的出來,考慮讓女兒換幼稚園了,我沒啥宗教信仰,但把人當神來拜,這種造神觀念,不該出現在小孩品格教育的養成階段裡吧!! 我不討厭這位上人,但是我也不希望他的話融入我小孩的思想中。這種潛遺默化心機式的教導幼兒接受上人思想,個人認為很過份!!
證嚴的話是不錯,出門逛個街吃個飯就可以看到好多,好話與正向思惟,可以從偉人傳記,西方寓言,等等都有很多,為什麼偏要挑靜思語呢?? 如果是慈濟體系,就應該明講,而不是讓小孩就這樣從幼幼念到大班通通在讀靜思語,很多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的幼稚園一定會有他們宗教的課程,這家長可以接受,但第一他們的名稱與慈濟無關,第二正能量的話語並非只有靜思語。這間幼兒園是這學期改保進文教才開始這樣,我想這跟他們上頭的有關,做得不著痕跡。
家裡的小朋友是讀保進的學校畢業的,就家長而言我不覺得保進是屬於慈濟的體系。靜思語就跟三字經、弟子規之類的,教導小朋友正向的一些觀念。除了教導小朋友念念靜思語外,也沒有特別去灌輸關於慈濟的相關東西,基本上我是覺得寬心看待就好。反而兒子上了小學後,小學的早自習時間,也是有義工媽媽之類的帶唸靜思語或講故事之類的。學校的教育課程外,若是另外灌輸小朋友宗教或政治方面的事,個人是非常反感的。據我所知,保進到處蒐購幼兒園的原因,主要是可節省不少的拓點費用。保進蒐購其他幼兒園似乎也不是100%蒐購,而是持股超出51%取得經營權的方式蒐購。經營得好的話,原幼兒園的股東應該也相對受惠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