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考已久的問題 如果有一天石油沒了...?

Ramius wrote:
樓主第一篇就提到"石油最大宗並不是用於用於運輸用途 而是石化工業",不過後面的回應似乎都沒看到這句,一直在燃油上打轉…
真的不要忘記石化工業範圍也很廣啊~光是鋼普拉沒有原料來生產就已經叫很多藍星人頭痛了…


應該不是故意要忽略,而是石化工業已經陸續找到替代方案,沒有燃料方面來得急迫。之前就有相關報導,以目前的回收重製技術,大多數的石化工業材料都是可以再製的,問題在於目前的回收成本比新物料要高,近年來原油價格已經高漲不少,逼迫相關業者要另尋他途。其實說穿了做為石化原料的原油,其組成結構主要就是高分子碳氫化合物,碳、氫這些元素事實上普遍存在我們周圍,並不是多稀有的元素,只是大自然用了上百萬年的時間先做了第一階段的合成。就如上面說的,已經有實驗室研究以煤炭、天然氣和水在實驗室做出合成石油,只是成本和技術還不能普及。與想用太陽、氫燃料來代替石油燃料一樣,石化產業要找其他原料替代方案不是做不到,只是技術純熟度與成本問題。
感謝回應 ^^

或許將來會有革命性的新能源吧
從奈米尺度上去改變分子的密度或結構之類的

不過我一直對侏儸紀公園的台詞不以為然
生命自有出路我可以理解為1.放給他爛 或者2.無情的天擇

從錯誤中找答案我想不是個聰明的辦法
放著不管就更沒救了 至少我不認為問題放著不去管會自己解決

a79456 wrote:
???太陽能為什麼不行???

開版大大一定沒看過discovery報導過太陽能飛機,先利用其他飛機拉到高空,然後在雲上利用太陽能飛行.(忘記是不是已經可以繞地球一趟了沒?)所以應該也是可以利用其他能源加太陽能讓飛機在天空飛.


當然我知道太陽能飛機OK
但是以目前cell的效率,要做出可以商業化載客的程度我想還要在努力了

layase2000 wrote:
燃料電池效率很高呢,比燃燒石油高不知道多少,但是燃料電池的瓶頸是無法接受高濃度燃料,因為目前杜邦膜材滲透問題還無法解決,其他膜材的導電度又不及杜邦的膜材,導致整體效率不高,假如有天燃料電池可以使用高濃度甚至純的燃料,效率絕對是石油的好幾倍,而且僅會造成微量的溫室氣體,我是高中生,這是我科展主題...


厲害喔 我五專時燃料電池才剛受到重視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實用化成品還蠻好笑 金屬超級大漢堡 燃料電池以我所知 目前的瓶頸在於質子來源的使用跟儲存問題以及轉換膜的效率和專利吧.


奧斯卡 wrote:
最愛高陽 wrote:
石油用完之前,先會發...(恕刪)


其實你沒有亂想
20世紀很多戰爭都是因為爭奪能源而起的
日本攻擊珍珠港也是為了要突破美國的石油封鎖
自從1967年的以阿戰爭後,OPEC會員國學乖了
開始利用石油作為戰略武器,而導致的1970年代的全球經濟危機
現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能敢跟全球霸權美國嗆聲
最主要是因為有了石油這項戰略武器
例如美國不敢打伊朗就是因為此原因
如果伊朗宣布停產石油,那麼歐洲經濟將會遭受嚴重打擊
因為他們日產250萬桶,主要客戶就是歐盟
當歐洲經濟垮掉後,美國及日本兩大經濟體也會遭殃
委內瑞拉也是類似情形

此外俄羅斯也成功利用石油及天然氣來復紓經濟
中美日最近也積極將勢力伸入中亞
因為中亞國家,特別是上海五國中的吉爾吉斯、阿薩克及吉爾庫克是新興產油國
中國的海測船近年來時常入侵日本經濟海域,目的之一就是在探勘油源
目前中國因為經濟起飛,導致能源是供不應求,每年需進口1億噸原油
然而日本也沒示弱
由於日本的能源也是依賴進口,所以日本提供大額ODA(政府開發援助)給產油國家
以及油輪航道上經過的東南亞國家
目的是確保石油來源安全
日本將於2008年前停止對中國的ODA
預料將經費轉移至吉爾吉斯、阿薩克及吉爾庫克等國

有機會我再來寫世界主要國家的石油戰略




感謝. 我相信人都是自私的
對於搶油大戰我也有在關心 不過我個人對老美的作風頗不以為然
美國獨佔世界用油量近四成 卻仍未對京都議定表態
近年加上快速崛起的中國 石油需求量仍是有增無減

近日有關臭氧層及海洋死區的報導 我想人在追求發展同時 是不是要考慮環保呢?
其實石油問題雖然重要,但其實就台灣的需求量而言還沒有太大問題,其實台灣外海就有石油,但是因為開發外海油井的成本仍高於購買陸地上的油,因此現在還不會去開採。
此外世界各地近來又發現了幾個大油田,所謂的石油耗盡年限一直在往後延。

另外其實許多替代能源在近年都陸續被研發出來,不過其實這種能源科技太早開發出來反而會有問題,像是一些石油供應商握有大量權利,可能不樂見其他替代能源的開發,除了商業上的打壓,私下說不定也有可怕的事情,聽說前幾年在加拿大有一個科展,一位科學家發明了利用鏡面反射的原理,只用了一盞蠟燭,就把一個會議室大小的房間照的燈火通明,不過沒隔幾天,該名科學家就「意外」被卡車撞死了,此項研究也就此停擺。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內有隱情,不過有些發明太早出現其實對發明本身或是社會說不定是有傷害的。
最愛高陽 wrote:
原來如此!希望奧斯卡...(恕刪)



最近寫輿論戰,這個議題滿新的
由於2003年時美伊透過國際媒體大打輿論戰
加上對岸通過實施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的工作條例
使得台灣的軍方開始在三戰方面鑽研
因為我讀研究所時學過,所以有些朋友跟我邀稿
(當然是有稿費拿我才寫)
有機會再寫石油戰略吧!

BTW美國不是沒對京都議定書表態
由於現在京都議定書將印度及中國等溫室氣體排氣量大國列為開發中國家
享有較寬鬆的二氧化碳排氣量限制,所以美國相當不滿
加上美國當局認為加入京都議定書會妨礙美國經濟
所以在2000年時拒絕簽署(其實澳洲也沒簽署)
俄羅斯也是在最後一刻才不情願的加簽署
在亞洲國家中認真執行的大概是南韓跟日本吧
尤其是日本,大概因為是島國,所以非常害怕海岸線上升而沉沒
我覺得 節約能源 是很重要,
但是大家都是會說不會做,
因為上行下效(或說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每一個出名的人(藝人或是政府官員或是大企業老闆....)
哪一個不是開個車比排氣量大的啊?
所以奢侈浪費成了有錢的另一代言名詞...
當然沒什麼人想節約能源啊
(因為換句話說,節約就是窮困的表現)
石油沒了?現在應該要擔心的是全球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吧?推薦樓主可去看看"不願面對的真相"
看完你會有收穫的!!
石器時代之所以結束,並不是因為缺乏石頭。石油時代如果會結束,也不是因為我們把石油與煤礦消耗殆盡。
其實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替代能源似乎都沒有石化燃料的經濟, 這是重點.
煤的空氣污染太嚴重, 有硫的問題,
核能發電有核廢料處理的問題,
太陽能, 風力, 水力則是發電效率不高.

水分解成氫也需要電能吧. 到頭來還是得發電, 還是得靠其他能源....
同時目前交通工具都是靠大量的燃料燃燒成氣體, 推動馬達運轉,

我想當全部用完的時候當然就是整個社會停擺,
光是食物要怎麼運送, 垃圾要怎麼運送, 以及沒有水沒有電就夠恐怖地了.
可能整個社會秩序大亂.

當然還沒用完之前一定會弄個世界大戰, 因為每個國家都希望他是最後使用能源的國家,
這樣弄下來可能會提早用完....
或者整個世界因為核子武器而毀滅.

我想也不用想了, 能夠活著的時候先完成想做的事情吧.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日本在二次大戰末期, 金屬跟石油大量缺乏,
他們的做法是把硬幣回收, 發行紙幣, 金屬的門改成木板門,
鐵路沒用到的全部拆下來,

燃料的話則是靠台灣生產的甘蔗, 由甘蔗提煉酒精.
所以以前美軍轟炸機轟炸台灣的時候, 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糖廠.

收集完的金屬跟燃料全部提供給三菱集團生產零式戰鬥機,
並且搞神風特攻隊的方式攻擊美國航空母艦.
三菱集團在戰後曾經被拆成一百多個小公司,
可見美國有多痛恨零式戰鬥機....

不過台灣已經把甘蔗的生產範圍減少, 改種檳榔了.
或許台灣應該未雨綢繆, 把當年日本人用過的方式用一下.

台灣外海有油田? 那不是釣魚台海域嗎? 不是看得到吃不到嗎?
還是有其他地方有?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工業強國的科學家們早已研發替代能源或物質,只是發表的時機還沒到,所以愚笨的我們就不用想太多,只需煩惱當能源轉換的時代來臨時,自己是否也有錢來添購。
還是擔心當石油匱乏之時,地球會變成似北斗神拳般的世界。(我漫畫看太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