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yingtu wrote:
只要在上下班時間,到加工區路口看看就知道高雄的景氣如何了。

前朝鎖國時代,
加工區的工廠外移到祖國,裁員。
沒有外移的工廠,拼不過那些,倒閉。
...(恕刪)


不一定都是外移, 還有很多是移到中部及桃園的 ...

在南部開公司, 政治勢力介入實在太多了 !! 尤其是當一些傳統老公司往往有所謂

內部的派系之爭, 政府黑手大多就是這樣伸進去的 ...


有很多公司不厭其煩, 就這樣搬走了.. 至少在中北部, 不會有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 !

最後倒楣的還不是那些失業勞工 ~~
lcn3338 wrote:
各縣市稅收近十年消長...(恕刪)
桃園縣贏 台中市
還建設不好
Gercon wrote:
支持桃園縣增加預算
依全國各縣市歲收來看
只要把台北市一小部分移給桃園
...(恕刪)


其實那些中北部縣市經過這十年快速成長, 人均繳納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大多比

高雄市高出一大截,

但如以平均每人分配到的預算來說, 高市卻僅以6.06萬稍遜於北市的6.44萬 ..

比其他縣市高的多 !!

所以這種現象的確是有點怪異 .....

pingyingtu wrote:
前朝鎖國時代,
加工區的工廠外移到祖國,裁員。
沒有外移的工廠,拼不過那些,倒閉。


超奇怪的邏輯,
1.鎖國了還有人能外移,外移後打垮了留下來的?
2.如果那時開放了,一下子就死得更快更多人囉??

不過不管怎樣,勞方永遠是弱勢的一方。
坐辦公室的永遠比在太陽底下辛苦的勞工領的多

有些人喜歡分化南北,這樣對自己的生活有好處嗎??可以加薪嗎??
uyz wrote:
1.鎖國了還有人能外移,外移後打垮了留下來的?
2.如果那時開放了,一下子就死得更快更多人囉??
...(恕刪)


所謂鎖國是限制兩岸間的金融 貨運 人員往來, 以期廠商在兩岸間二選一的抉擇中
能選擇人親土親又民主化的台灣.

舉個例子, 當年並沒有兩岸直航, 員工出差大陸必須先繞道香港或韓國濟州...
而不准許貨運直航也是這個道理 .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 很多廠商(尤其是中小企業)
在這抉擇中反而是選擇了大陸~~ 利用地下管道將錢匯出後就再也不回頭了 !!

當然, 這兩三年兩岸資金放鬆管制後,不少台商的錢匯回台灣. 不過這也間接造成部
分精華地區房地產大漲 ~~ 單單頂新的魏家, 就一口氣買了九戶帝寶 ...
lcn3338 wrote:
綜合所得稅 :

..............台北市...桃園縣..苗栗縣..台中市..台南市 ..高雄市

90年度.....1,378億...131億...18億....95億....49億....147億
99年度.....1,651億...201億...29億...112億...29億....136億
.....
現在就等著看看是否真能起死回生, 扭轉南部這落衰十年的局
面囉 ~~~(恕刪)


是否可以列出 91-97 的稅收資料 ?
到底是不是所謂 "南部這落衰十年的局面"?
還是馬政府上台後造成南部被帶賽咧?
lcn3338 wrote:
其實那些中北部縣市經過這十年快速成長, 人均繳納的個人綜合所得稅大多比
高雄市高出一大截,........(恕刪)

這就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人均個人綜合所得稅比較低
但家戶總所得除以所得人數卻比較高
倒底那一個才能說明民眾真正的狀況 ?

當然 如果您是要討論
所得稅繳的多的縣市 是不是可以說話比較大聲
這就跟繳40%的人 說話是不是比繳5%的人大聲一樣
已經不是觀察景氣
而是複雜的政治問題了


lcn3338 wrote:
但如以平均每人分配到的預算來說, 高市卻僅以6.06萬稍遜於北市的6.44萬 ..
比其他縣市高的多 !!
所以這種現象的確是有點怪異 ........(恕刪)

不知可否告知您的數字從何而來
我查到的今年北高歲出 約為每人6.77萬及4.9萬
所以 如果要改善桃園縣的狀況
從台北市分出一些看來是比較合理的
也不會有重新分配南北預算的紛爭

最悲情是桃園這邊
繳的稅沒比人少
但市容建設卻遠不如台中跟高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