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賀]中華拿下第三名了!!

從這次的洲際盃我發現我不能再看棒球了~
這一次我看了三場~
中義之戰~中華意外輸了
中韓之戰~我看到一半,離開家門中華2:6輸南韓,沒看到的那幾局居然逆轉了
中古之戰(進決賽那一場)~中華輸了

中華沒拿冠車,我很自責~
這次老實講是以上駟對下駟
打贏也沒什麼好高興的..
日本對不僅是業餘的...
他們成軍時間也非常短
我記得報紙有訪問他們教練
他說有些選手他還不知道到名字叫什麼
至於上場的安排,他無奈表示只能看著辦了
這次我覺得因為我們是主辦國有輸不起的壓力...
不然每屆洲際杯有派出這種陣容嗎?


專貼一下別處看到的
--------------------------------
中華隊在昨天的季軍賽中力克日本,在本屆洲際盃打出第三名的成績,雖然無緣將冠軍盃留在國內,但中華諸將們在決賽對古巴拚盡全力求表現的鬥志,仍教球迷動容,不過,筆者認為,相較於日、韓兩隊這次以純業餘陣容參賽,中華隊主力陣容幾乎清一色仍是職棒球員,對國內業餘球員增加國際賽實戰經驗幫助有限,是美中不足之處。

筆者曾和國內一名頗知名的棒球球評討論過這種現象,他只是無奈地表示,國內棒壇的主事者重視的是成績好壞,不論比賽大小,反正就是在徵召名單上先填上王建民、郭泓志、陳金鋒等這些國內外職棒頂尖球員的名字,然後再慢慢「喬」,所以如果是老球迷都知道,每次要組中華隊時,有幾張職棒球員「老面孔」一定是固定班底,至於業餘新人,即使入選,在上場機會有限的情況下,對球技的進步幫助也不大。


曾有人問,台灣棒球和日本及韓國棒球的水準差距有多遠?筆者認為,除了台灣球員平均的素質之外,這個讓業餘新人有更多參加國際大賽磨練的機會也是其中一項,舉這次賽事中表現搶眼的陳鏞基為例,之所以能在許多關鍵時刻一棒為球隊建功,就是因為在美國小聯盟的比賽中,見識過許多不同類型的投手,因此在國際賽打起來可以得心應手。同樣的道理,若是中華隊能讓國內的業餘球員能有更多的名額參加國際賽,以戰代訓,相信會比在國內關起門來打各種聯賽,對球技的幫助更大,而有更多的即戰力新人能加入中華職棒的話,對整體球賽品質的提升,吸引球迷進場看球也會有正面的助益。
也不必妄自菲薄啦,古巴可是經典賽陣容呢,亞運加上郭弘志、姜建銘可是希望無窮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