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16888 wrote:我也好奇為什麼20奈...(恕刪) 當年有自有的叫 IDMUMC winbond Sis 合泰後來 umc 分出 聯發 聯詠 聯陽 ..就聯陽沒起來 先前還來 5合一 ..umc 變創投 投一堆但現在 ic design 要整合 ..MXIC 也分出 一堆 做 IP service , multimedia ..TSMC 一開始就代工 .至於品牌 去看 國外 , 很多 idm 自己都要切出來現代 也多年前要要做代工 高壓 cmos process ..
Crius wrote:我知道台積電 主要的...(恕刪) IC主要可以分為三個產業..設計代工封裝每一個產業都有自己的龍頭。IC設計就是常見的CHIP公司,如INTEL AMD NVIDIA那些..而台積電就是專責於代工,包括試產封裝產業我不熟,不去提他...IC設計裡面就會包括許多的指令碼,這些大部分都有專利,也是這些CHIP公司的獲利主要來源..如 SSE SSE2 SSE3 這些。也有一些公司只設計這些專利技術,如ARM。ARM公司授權給CHIP廠商去設計他們自己的CHIP,不過裡面的指令碼用的是他們家的專利。如SAMSUNG、高通、NVIDIDA等。在軟體上的OS,用的指令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架構,如android支援ARM,所以大部分的手機安裝的OS都是android,就是因為本身的CPU是ARM技術的關係。而桌上型的WINDOWS,因為不支援ARM,所以沒辦法出現在手機上。MS之前為了ARM而設計新的OS,如WINDOWS 6.5。而MS為了搶攻手機市場,所以下一代的WINDOWS 8有專門為ARM作設計,讓桌上型的OS可以應用在手機上,當然可能會有些效能上的調整。至於台積電的角色..因為前面那些CHIP設技公司設計出來以後,就必須要量產才能出現在市場。但是一座晶圓廠的成本不低,以12吋晶圓廠來說一座晶圓廠要25億美金,約750億台幣,而每次的產量有限,如果都自己生產不但會有很大的成本壓力,良率、技術都有一定的要求,晶圓廠自己搞沒搞好可是會搞掛整間公司的。而且如果產量來不及市場需求,會有被競爭對手超過的可能。會有這樣的原因,所以CHIP把生產的事務轉交給代工廠,而CHIP設計公司自己本身就不需要養太多的晶圓廠,甚至可以不需要有晶圓廠,就不會有晶圓廠的壓力,而把生產的事務轉給代工廠,代工廠專責於生產。而代工廠只要專責於生產,就可以把重心放在良率與技術上,製造完成後,再轉給封裝廠,封裝完成後,這晶片就可以出貨了。
老鼠冤 wrote:28的推不出去,最大...(恕刪) 28nm卡在於設備商的關係...而SAMSUNG已經可以大量生產28nm的產品...所以samsung只要趁現在對手還沒趕上的時間點與apple談定這筆生意,台積電就吃不到了。台積電去年本來評估要今年q3可以正式推出28nm產線,目前看起來可能要再晚一點。如果你是apple,你要下單給誰...apple本身也是屬意台積電,不過........samsung什麼都有作,也有作代工,也不差,偏偏samsung又是競爭對手。別忘了,當初 apple a6 chip 是給台積電試產的。
Crius wrote:我知道台積電 主要的...(恕刪) 過去聯電就是有design部門,自有品牌IC販售,但都被國內design house抱怨在他們家投片後就被抄襲了,除非不得已,沒地方投片後來聯電決定將這些設計部門分家出去,專心代工,除了各單位自負盈虧同時才有機會接到國外大的訂單台積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他會投資子公司創立品牌,但財務獨立各自發展跟客戶良好合作,一起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