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讚成大台北蓋滿河堤?


luka1027 wrote:
原來台灣有台灣國情,...

在大台北住了三十年,沒看過水淹二樓,不知諸葛兄台是住什麼地方,那麼我會建議,那塊地區本來就不該住人了,如果整個大台北都水淹二樓,大家都不在這了吧.
(恕刪)

睜眼說瞎話

過去社子島沒堤防淹二樓常有的事
前幾年一次基隆河排不及淹水三樓高
一療養院出事
怎麼
不看新聞的

諸兄我本人剛想到一個妙計既能美化河堤又能治水的兩全其美的方式
台灣有句俚語說的好淡水河沒蓋子要跳請便
那不如把淡水河沿岸往下全面上蓋不知您"腋"下如何!?
只要淹過一次,你的想法馬上就會有180度的轉變,
或是遇上一次大水災,就算沒淹到你家,但是整各城市已經癱瘓,
你就會嫌堤防為什麼不建高一點,抽水機為什麼不啟動,

我覺得大大的構想很好!
但只看到構思、抱怨,卻沒看到實際的方案!

要抱怨很容易,只要看啥不爽都可以抱怨!
但抱怨後呢? 你的建議、解決方案是啥?

我想,後面的建議跟解決方案才是重點!!

PS: 別說解決方案是政府應該要負責的事情!!
誰說其他地方沒河堤?
除了真正落後沒錢蓋的地方
全部都有河堤
你去過日本、歐洲、大陸看過?

所有水利專家學的都一樣
差別的是防洪頻率跟全區域整合防洪的建設如滯洪池等

至少我去過的地方都有

你希望台北像泰國的淹水方式?

當年世銀專家建議要防洪疏洪
結果不聽的結果?

所以
開版的題目又是嘴炮而已

的確
電視上每個名嘴甚麼題目都會
造成國民也全部都自以為是專家

可悲
造成真正懂得人不想做事不想講話
luka1027 wrote:
原來台灣有台灣國情,中國有中國國情,外人不得干預.
台灣低薪資也是台灣自然國情,不得與外國比較? 什麼該學,什麼不該學,不見得那麼挑吧.


在大台北住了三十年,沒看過水淹二樓,不知諸葛兄台是住什麼地方,那麼我會建議,那塊地區本來就不該住人了,如果整個大台北都水淹二樓,大家都不在這了吧.

河堤那麼多年,有看過一次水淹到河堤? 或者有到河堤一半高度?

治水,太多方法了,河堤只是最簡單與最快速的方法,不用我建議,我不是專家,自己去讀各國治水文獻吧.

其實,我們應該建議美國東部各城市,有颱風的日本與歐洲常淹水區域,學台灣先進的在河流旁蓋滿兩層樓高的河堤,這樣就不用怕颶風了. 台灣為何是全世界最聰明的首都呢

要選擇用"對抗",還不簡單,連小學生都會.


請問 是在大台北的哪裡的三十年?
基本淹水知識都沒有... 你可能真的要多讀書
每年颱風來襲時
看新聞就可以看到泡水車...

治水方法很多 你不是專家
所以你的建議就不提了
然後提 有必要那麼多河堤?
你可知道 無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台北是盆地地形 這點課本有教吧?
日本是盆地地形嗎?


要提這種想法是 不要提什麼方法太多自己去讀各國治水文獻
那我只會覺得...
閣下的思考方向有點問題...

畢竟這是可以討論的
但是不表示你什麼都不用出 只要出一句
不懂就去看別國怎麼治水的啊...

我只會覺得"無知真的很可怕"

luka1027 wrote:
知道蓋河堤是為了防止...(恕刪)


賀伯颱風,板橋,你自己取GOOGLE一下有多慘.

單單垃圾就清了一兩周才清完,更別提那個臭味了.
文林北路中正高中以前一樓沒教室,版上可能很多人沒看過公車在文林北路上"滅頂",那時中山北路五段比較好,下大雨大概只會淹半公尺,忠孝橋下和社子,圓山的腳踏車道其實沿著堤防仔細看大概都還看的出來以前大水的高度
好多年前一個朋友住內湖,也是碰到大水來不及逃出...
我也覺得河堤很醜

不過就我經驗,每年颱風,水門外都會淹到看不道路地是事實

台北位處盆地,排洪難,居住密集度又高,很難用改變住宅型態來防範

可行性也不太高。

luka1027 wrote:
知道蓋河堤是為了防止...(恕刪)

河堤(二重疏洪道旁)是要蓋
但圍牆(環河南北路)呢??

堤防跟圍牆是不同的
環河南北路的圍牆...
如果水真的淹到高點..我真不信擋得了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