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01不見,感謝各位長期來的照顧

一般來說高山茶的茶葉外觀幾乎都是球狀
火侯都1分至1分半的熟度屬於青茶
高山茶在看茶湯時都會有細小透明的絨毛
像梨山一般來講會買會喝的幾乎都是2000這個等級左右就算不錯
梨山茶也只是統稱在梨山因為梨山上也是有很多座山峰
對岸朋友來台灣買到5000的有可能還沒有2000的等級
要學喝茶跟買茶還是要跟個師父比較不用花冤望錢
照小弟我喝茶的方式是茶到嘴裡
把茶類似用吸的感覺在你口腔內走過在下喉
厲害的1-2杯之後就能評斷這泡茶好不好
第1泡記得別喝那是洗茶葉的
當你喝到第3杯至第4杯時你可以用力深呼吸
好茶她會讓你覺的你吸到的空氣是甜的喉嚨的回甘很舒服還會分泌唾液,不是那種很澀甘的人工甘味
那這泡茶就有相當的水準在
那還有重點就是香氣,標準是把熱茶倒入聞香杯等一下過後再倒在飲茶的杯子裡,在品嘗聞香杯裡的那個香氣(我老爸說那叫山頭氣xd)
等冷了之後還會有冷凝香然後杯子在倒扣在沖熱水下去又會有香氣出來
標準可以用蓋杯泡但前提手要耐的住熱不然你會燙到想死(跟我當初一樣=_=)
喝茶要慢慢來但等你到大禹嶺的等級那種香氣的毒害簡直不輸毒品相對荷包會瘦很快
話說小弟今年也才20歲 如有說錯也請各位大大 多多指教 大家一起品茗
茶葉本質重要,但是製茶的師傅更重要。
我爸跟附近茶行買的茶,也是三不五時有買到半斤1000上下的茶,但是幾乎都不耐泡,泡個3、4泡茶就快差不多了,氣味也都衝,有時喝得出蠻香的,就可惜就那2、3泡還OK。倒茶葉時渣一堆,破掉的茶葉也一堆。
我跟另一個師傅只要買到半斤700左右的,那個耐泡度,香氣跟上述就已經完全是不同等級的了。
泡個10多泡後倒茶葉直接用手抓就行,葉子幾乎都是完整的。倒下的茶葉還能直接拿幾片放入礦泉水中放個一天,水都會是甜香甜香的。

所以現在買茶都先挑製茶OK的,再去問價錢,那邊產的茶葉我不是很重視,每次都喝到不同口味的也不錯。

元氣奶油 wrote:
最近認識的外國同學準...(恕刪)

不懂茶去大賣場買天仁的最簡單
深秋楓紅 wrote:
一般來說高山茶的茶葉外觀幾乎都是球狀...(恕刪)

球狀是揉茶的方式造成的

只要是台灣烏龍茶系(原生烏龍、金玉觀、金萱、、、等等),都可以揉成球狀

跟茶的高度、季節無關

============

因為全球氣候變遷

這幾年台灣各地高山茶,尤其是春茶、冬茶大致大多數都在『減產』

也就是說,高山茶農生產的春茶、冬茶(還有冬片),幾乎都直接賣掉了

高山茶農能賣給茶販(大中盤)與茶行的高山春茶、冬茶基本上是非常少數

(茶販賣走,再賣給幾家茶行老客戶)

而茶行的高山春茶、冬茶又幾乎全被熟客直接訂走

============

茶,特別是高山春茶、冬茶

他們不是工業產品,產量非常有限

我實在不知道電視購物、茶行為什麼能大量銷售台灣的高山春茶、冬茶?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發文者逕行、大量編輯內容,文章唯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