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長」夢 (完結篇)


台北会社員 wrote:
不會不會,這篇和前一...(恕刪)


我所知道的社長,

應酬大多跑銀座的相熟店~~

這是我一直肖想但沒辦法達到的地方,

有機會務請前往,

順便報導一下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老侯又有新作品?
做個記號方便追蹤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日本辭去上班族之後...(恕刪)

!標記一下
良禽擇木而居,鳥比樹美是常規,啄木鳥也是有選擇的....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日本辭去上班族之後...(恕刪)


侯社長

加油喔
大叔我愛亂碎碎唸^^ 向前邁進是我遺忘已久的心情!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日本辭去上班族之後...(恕刪)


我要加入射員



我是說社員...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日本辭去上班族之後,該做甚麼,心中不是非常有底。工作簽證還有一年半,


等續集...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日本辭去上班族之後...(恕刪)


卡樓等待續
標記一下..侯先生的文筆太引人入勝....
老侯還是可以當社長的,
文筆不錯可以走文化事業.
就.
.
.
.
.
.
.
.
.

.
..

.
.



當出 A 書的社長吧~

台北会社員 wrote:

在日本辭去上班族之後,該做甚麼,心中不是非常有底。工作簽證還有一年半,有幾家公司對我招手,待遇在「good」和「very good」之間,比起那些沒了工作就等著回國的外籍白領,我不算是際遇太差的。

「做個上班族」,幾乎是所有尋求穩健的人們最容易想到的選擇。這種傾向在日本尤其明顯,且日趨保守。2003年的調查顯示:還有百分之31.5的年輕人抱著創業夢;到了2009年,降到了14.1。有55.2的人,要在目前的公司終老(日本生產性本部數據)。我們做老外的,和這群對公司矢志不渝的日本上班族爭一口飯,只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老子一邊涼快,讓他去出人頭地算了)」。

在幾個對我招手的聲音中,一個來自大阪,名叫樋田的人,特別引起我的注意。

樋田是我在大阪做專案時,認識的一位獨立開公司的顧問。當時,我們因為人手不足,特別請來了這些不從屬於任何一家公司,自己單打獨鬥的顧問。樋田是其中之一。

這類的個人顧問,多半以個人公司的形態存在。樋田在上海做過專案,也藉此學了一些半生不熟的中文。他說的中文內容,已非普通的招呼語,讓我知道他是真的有下過工夫。以一個將近五十歲的人而言,儘管中文仍然半生不熟,但這學習精神實在讓人欽佩。

也正因如此,他和我在專案中特別聊得來。他把做獨立顧問的好處壞處,全分析給我聽,但這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年收入」。

「做得好的,年收入兩千萬日幣不成問題。就算再普通,也總有一千兩百萬以上。」他說著,我聽著,綺麗幻想在腦海不斷編織。

「侯桑,系統顧問總會有市場飽和的一天,但像侯桑這樣,懂得外語的系統顧問,那就稀有了。你可以認真考慮一下!」樋田不急不徐的語調,很有說服力。我早知道我的「稀有」,但不知道我的市場價值。他的一番話,等於是為我的市場價值背書。

我離開公司後,他找上了我,問我有無意願一起做。他自己有意「擴大公司營業規模」,將公司定位成「專長做跨國企業系統導入」的公司。

「侯桑,你要不就也獨立開公司,我們一起合作。要不就是做我的合夥人,我們同舟共濟!」

如此這般,我的夢,是樋田帶來的;但我的夢該如何實現,還得自己清醒起來,主動去面對。

樋田說明了在日本開公司的手續,登記的方式,報稅的方法,包括「最初兩年公司可以免繳消費稅」…等等。隨著他的說明,我的公司夢越來具體。

我夢想著以後,我名片上多了一個頭銜「○○株式會社 社長」。我擺脫「牛後」,直朝「雞首」邁進。

但是,他的一句話,我又大夢初醒:「侯桑,你在日本的簽證是『就勞』簽證,是不是不能做社長呀?」

他沒說錯,我是以技術專才身分取得簽證,來日本就職的。如今不做「社員」,改作「社長」,豈不是與簽證名義不符,到時說不定又要惹麻煩。

樋田說:「那不如這樣吧,你還是到我的公司,形式上是我的社員,實質上就是我的合夥人,如何?」

也行。說實在,「就勞」簽證能否開公司,我沒深究,但創業當初,有一個熟門熟路的前輩帶著,好過自己盲人瞎馬地闖。再說,做個「合夥人」也不難聽,而且,賺的錢大部分歸自己,遠遠好過普通的上班族。

接下來,就是「營業活動」,樋田有著過去的人脈,可以帶著我到客戶處推銷。我的中、英文,幫著他在強調「跨國專案」賣點時,增加說服力。我等候樋田的安排,只要能把自己推銷出去,接下第一個案子,我在日本就能站穩腳跟,逐漸做出名號。年收上千萬日幣,不在話下。不,上兩千萬、上三千萬的白日夢都可以做。因為我們「與眾不同」。

就這樣,四月上旬,我離開前一份工作沒多久,回到台北,悠閒地過著「有薪假」,突然有一天,接到樋田傳來的LINE訊息。

「侯桑,您好。你待過上海,聽說過外地人可以在上海買房子嗎?」

我被他的訊息問得摸不著頭緒。是的,外地人當然可以買房子,連外國人都能買。但是,這是一個與公司經營完全無關的問題。難不成他想投資上海房地產?

我在台北家中,用LINE與他通上電話。

樋田說:「侯桑,其實是…我想請你幫個私人的忙。能否從一個人的不動產證明,查到這個人購買不動產時的資金來源?」

我愣住了。直覺告訴我:我似乎要開始涉入他的私領域。「不動產證明」?「查資金」?樋田,你到底遇到甚麼事了?

但我仍儘量讓自己的口氣不透露半點好奇。他的事,他願意說到哪裏,我就聽到哪裏;他的忙,我能幫到哪裏,我就幫到哪裏。

「這個…恐怕要找到當初成交時的仲介公司,才會知道吧?再不然,就只能查銀行往來紀錄。但無論如何,個人的力量,是沒法這樣查的。我只能幫你問問『該怎麼查』。」我回答。

「恩…說得也是喔…說得也是。」樋田說著,口氣欲言又止。遲疑了半晌,樋田說:「上海有這樣的業者,可以幫忙查私人資訊嗎?」

還是備一下比較保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