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貍 wrote:
這就是現實社會啊~資...(恕刪)


嗯 說的是!

現在社會..就是卻少那一點點的"內涵&修養"
很多事可以舉例~
但一說出來~難免有被說成為口水戰...
其實不就總歸一句話 "做人的道理"

呵呵 太嚴肅了!

反觀回來~ 像是做這節目的小組
我想~ 他們就是要表達內心的情感吧!
這正是讓我們省思的機會....

~輕描淡寫~
「他在山下念書,怕他受苦,一星期,我給他五千元,摩托車掉了又買,然後換成汽車……」阿嬤說。「他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我們從來沒有打過他,也沒有罵過他一句,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一看到遠從高雄來輔導孩子心理的吳美麗老師,阿嬤求助的追問。小豹的爸爸是家中的獨子,上有兩個姊姊。姊姊說,他從小就是火爆脾氣,動不動就雷霆大發,全家人都怕他,所以一向讓著他。不過,小豹的爸爸非常依賴小豹的媽媽,常常只要一分鐘見不到太太,就會發瘋般的尋找。

上面這段可以說明一些事情吧
父母的教養不當也要負起責任的
那時沒教養好孩子弄成現在的局面
現在重要的是留下的七個小孩吧
由小豹的行為來看,不好好教育的話
很有可能走上他父母一樣的路呀。


我想提一個重複的問題
為什麼都市裡的中產階級
不敢生小孩,不想生小孩,生很少的小孩
怕負擔大
而社經地位比較差的一群
老是生了一堆小孩
到最後,這些小孩
還是要靠社會大眾來幫忙
blog http://blog.sina.com.tw/snowrober/

snowrober wrote:
為什麼都市裡的中產階級
不敢生小孩,不想生小孩,生很少的小孩
怕負擔大
而社經地位比較差的一群
老是生了一堆小孩


教育,知識水準,就是答案

教育程度差的,國中畢業就出來工作,比大學生要早很多入社會,
很多大學生到畢業都不知性經驗為何物,
但是這些早出社會的,可能在15-16歲就搞成一團

避孕?他們也不懂阿,搞大了就生,結婚,
最後再離婚,小小孩丟給父母養,再去交再去玩

社會就是這樣子
我個人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da19800626/ 常有實用資訊與好康歐~
李小貍 wrote:
教育程度差的,國中畢業就出來工作,比大學生要早很多入社會,
很多大學生到畢業都不知性經驗為何物,
但是這些早出社會的,可能在15-16歲就搞成一團
...(恕刪)



我很懷疑你真的知道大學生有這麼無知嗎??不知性經驗??

若是說避孕觀念不周全...我就比較相信...........

一堆高中生大學生...暑期墮胎潮一堆....未婚生子...也不見得是低學歷的專利....

社會上蠻多地方需要關懷...但也不用像上面有篇說...不用追逐這波潮流...固定捐給慈善機構

就是有這樣的故事被報導出...才知道需要被關懷..至於用精神用金錢..看個人....

而只想捐給慈善機構..那也是另一種方式.....

但重點是...不是偏向於...被報導出的故事....若有能力的...出錢出力出點子..都好

當自己有能力時...隨時都能作....哪種方式都好嚕~~

qqwen wrote:
我很懷疑你真的知道大學生有這麼無知嗎??不知性經驗??
若是說避孕觀念不周全...我就比較相信...........

呵呵~ 那絕非全面,我說的是概括性的,
至少大學生搞大了也會拿掉


qqwen wrote:
一堆高中生大學生...暑期墮胎潮一堆....未婚生子...也不見得是低學歷的專利....

環境不同會導致最後的做法不同,
社經地位高的比較少會因此生下來,也不會因此結婚,
當然,標哥他們家,在我的觀念裡不算社經地位高,
這是我知識份子的偏見



qqwen wrote:
但重點是...不是偏向於...被報導出的故事....若有能力的...出錢出力出點子..都好
當自己有能力時...隨時都能作....哪種方式都好嚕~~

嗯嗯,同感

只是,大家還是要多點管道了解真實社會,多點人文
這也是我欣賞商周的地方,他不是只有著眼在商業
我個人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da19800626/ 常有實用資訊與好康歐~
snowrober wrote:
我想提一個重複的問題...(恕刪)

過年前後不是有一則新聞,一對夫婦生了9個小孩,老婆肚子還有一個...
然後小朋友吃白飯加白糖?還是從沒吃過速食...
報導後,一堆善心人士捐款捐物資到他家...

看到新聞我沒有特別感到為那對夫妻難過,說實話,要不要生小孩是兩個人可以控制的,結紮的費用會比養一個小孩多嗎??養不起就不要生啊!小孩是無辜的,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

很多經濟能力不錯的同事朋友都選擇不生或生一個最多兩個...

看看今年基測,南北英文的平均已經出現城鄉差異了..唉~~
D300+24-70+50mm+T1224
snowrober wrote:
我想提一個重複的問題...(恕刪)

小弟是出名的毒嘴,來說說不中聽的,請勿見怪
若怕看了傷眼動氣請跳過吧,謝謝
..........................................................................................
以前,電視上有播出這類的"可憐XX"節目時,我內心也會受到衝擊,能幫的我也沒少過
但這種心態在接觸過一位原住民同事後徹底消失

這位同事家住中部,全家住在一起,年紀大約在62年次左右
在敝公司工作之前據說是在岳父公司擔任職務,實際工作內容不得而知
但離職後到敝公司工作之間共空窗3年左右

這位A君共生了5個小孩,老婆已經離婚了,離婚的原因是女方外遇
初開始A君偶而會在公司打電話跟老婆吵架,然後會抱怨他老婆刷卡和電話不知節制
這些都不是問題,但是A君常在5個小孩面前罵自己老婆(也就是他們的媽媽)賤女人之類
當時尚未離婚,夫妻兩個的債務共約60萬左右

工作上,這位同事徹底的讓我見識到原民的隨性和樂觀
上班時間到了,沒出現...........哪去了?對不起,宿醉,數次後勸告他知道明天要上班就別喝酒,回答是:部落的事情最重要;上班遲到已呈常態,在祭典喝酒是最常見的原因,即便早知道可能爬不起來也從不先請假,原因說:我不喜歡請假(那你就來上班阿),主管常常為了臨時找人代班搞得焦頭爛額,現在已經沒人想幫他加臨時班了
基本上進FAB是不能喝酒的,也就是說,當A君有幸宿醉沒過頭來上班或是上班前喝酒,不好意思,等於白費一個人力.................基本上這些情況沒改善過

過一段時間,似乎老婆比較常回家了,於是A君宣稱為了全家出遊挽回夫妻感情要買車,全新WISH一台
這樣債務絕對破百,同事間勸告他要規劃一下財務,換來的是白眼一顆;有人詢問5個小孩未來的教育經費怎麼存?
回答是:幹嘛存,政府會養阿(應該是指補助);繼續追問國中高中以後呢,"沒考上國立的就別讀了,留在家裡"(就算國立的你也付不起吧)
真是豪氣干雲的答案...............之後有人建議他別再生了,不如結紮或用套子,答稱:那就不像男人了,男人就是要隨心所欲;恩,很好的答案

接著沒過多久離婚了,看來WISH是無效的,想不到沒過多久,不知道在哪認識一個台北的女孩子,從此之後只要下班,就是驅車往台北衝,直到下次上班前才會回來,小孩怎麼辦?答稱:家裡會顧,大的會帶小的(指的是國小帶嬰兒),還曾經在上班時間過去30分鐘後打電話說他還在台北淡水散步,要找人幫他加班,想當然爾沒人會鳥,於是該天上班人力唱空窗

工作內容上,因為部門性質特殊,偶而會有OP損壞部門機台,維修費用往往數十萬起跳,遇到一定要記錄釐清責任
但線上常出現沒記錄的損壞,一直以來是個謎,後來終於得知只要A君當班,出了事只要OP撒嬌一下一概放過,一切損失只好部門自己買單
....................................................................................................................
零零碎碎講一堆,回歸主題,這位水密桃阿嬤是很讓人佩服沒錯,但是是什麼讓她落入現在這個處境的?不就是她自己嗎?自己兒子的教育,個性,難道當媽的會不知道?所謂咎由自取
現在養孫子確實辛苦,但是這些孫子的個性如何導正培養,我想這位阿嬤應該還是以對兒子的態度養孫子吧
養出來的會是社會的螺絲丁還是社會的負擔,說真的沒人知道

以現在政府的寬容補助,說真的原民同胞的生活應該是可以比現在好很多的,多少窮苦人拿不到任何補助
不喝酒會死嗎?避孕會死嗎?認真工作會死嗎?負責任一點會死嗎?我想不會吧
那為什麼我見到和聽到的幾乎都是負面,可能是巧合吧,呵呵

有句古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現在真是深深認同
若不是主管知道他有5個小孩要養,說實在A君早就被炒了
甚至主管還特別幫他晉升級職,想說讓他加個薪水好過一點
現在看來這些薪水不過是方便上台北開房間的經費而已

要人幫忙當然可以,但是別忘了天助自助者,自己不思長進就別怪東怪西的
其實小孩的數目不是問題重點
重點在父母的教養方式
別忘了在祖父母那一代
一對夫妻都生出十個左右的小孩喔
像我媽她就十個兄弟姐妹
可是她還是記得很多阿公對她的教誨
在家庭接受的教育
才是人格發展的基礎
我還是覺得小豹七小福
長大後,如果跟他父母一樣
那怎麼辦?
他們印象最深的事
應該就是父母自殺吧
悲劇會不會一再重演?



昨天無意間看到人間衛視也在播放
於是我也看了局部
後來我沒有看完
因為我突然覺得不應該拍攝這樣的紀錄片
尤其是那幾位還未成年的小孩
他們似乎看到攝影機
就會想起失去的父母親
因為他們應該知道為何要拍攝他們的故事
於是我一直重複聽到他們說到爸爸、媽媽死了這類的話
我想紀錄者不應該把話題一直圍繞在他們死去的雙親
應該要試圖透過其他媒介來導引這些小孩的觀念
以及他們的人格發展
若只是一昧的鄉愿
把焦點模糊
那我是覺得不必要這樣紀錄拍攝的
或許紀錄者得到暫時的掌聲
但那些小朋友的未來呢
以上是個人的拙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