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電子、電機業興起,開設電子電機相關課程,
等到畢業後稍微"實習一下"可以駕輕就熟,
10幾年前軟體業蓬勃發展,上資訊科等...畢業後學得與市場上應用的已經是兩回事,
要在業界立足靠得是自我學習...還有人脈.
現在這些都泡沫化,產業外移,
反倒是一直沒啥人願意去學的餐飲,鈑金,汽修,空調...等....頗缺人力,
偏偏這些又頗重經驗,人家國中畢業或是高中畢業開始跟著師傅學,甚至學成自己創業,
管你高職,綜合高中,四技還是科大畢業,
文憑只是廢紙,證照或許可以參考,
實務經驗與拿得出來的作品才是一切.
做不出東西來,成績再高,證照再多也沒用,
老闆看得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是否會舉一反三.
拿成績單或證照出來,結果人家丟工作給你做不出來也是枉然
所以整個教育制度該好好思考,
我們需要那麼多大學or研究生嗎?
我們的技職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教得總是跟不上需求? 讓人花一堆學費與寶貴青春在學校內,
出來還得一切從零開始.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NaCl-2012 wrote:
如果是大學走學術路線...(恕刪)
思考邏輯不是只有學術阿
您真的覺得 學會機械的人 就學不會電子
學會電子的就不能去學法律嗎?
學校培養的只是基本能力
很多實務運用則是各領域都要接觸
怎麼把學到的能力靈活運用 才是成功的關鍵
就某些角度來看 我個人覺得工科能 "學到"的會比較多一點
一個會寫程式的律師 能做的事情 比一個只懂法律的律師多一些
一個擅於木工的房仲業務 能給的建議會比一般房仲還來的有說服力
當然例子只是隨便舉舉 例外的狀況很多
因為重點還是在於 "人" 本身到底想做些甚麼 怎麼去實踐跟運用
現在還有很多學生是 因為成績就到那科系 所以就讀了...
這跟選啥科系已經沒關了 而是根本就被所謂的成績制度給約束了
กิิิิิิิิิิิิิิิิิิิิ ก้้้้้้้้้้้้้้้้้้้้ 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