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文字的演化是依附在語言的特性上.
東亞語系的特性是同聲字(同音同調), 類聲字(同音不同調)非常多.
國語(普通話)只剩四種聲調已經算少的, 各地的方言, 有七八種聲調以上的比比皆是(如閔南語).
在這種條件下演化的文字, 就不可能是拼音體系, 因為"傳實性"會很差.
中文是非常高階的語言文字, 可以用極少的內容產生極大的意象..
如: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這同時傳達了畫面及感觸..腦袋處理這幾個字就帶來重大的活動..只有中文做得到, 這是聰明的民族使用的文字. 是真正先進的字, 因為在小面積內蘊含較多的資訊.
拼音體系文字, 就非常lousy..所以通常會產生一大堆縮寫字, 有單字的(abbreviation), 也有多字字頭的(acronym), 但重覆性很高, 是一種相對落後的文字.

要說減碳省紙,大家應該都用文言文,而且輸入注音符號轉換成字,壓縮率最糟是1:1,最佳是3:1,算是很優的了吧!比起拼音文字,更節能省碳。中文字也沒有英文斷行斷字的問題,要斷行隨時都行,不用補上'-',也不用在意是否要把短字如"is"切開成"i-s"。
中文應該是比拼音文字更進步的文字,不懂為何很多人說它不如拼音文字。說真的,打起字來,以按鍵數來說,真的會比較慢嗎?英文會比較好記好學嗎?考過GRE的人就知道很多英文字也是很難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