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前的台灣基礎建設..還蠻落後的

會嗎?

1970年代建高速公路

那年代不就很多說那太先進就給有錢人用的對嗎?
映像中 硬體的量開始往上跳
大概是1994開始
公車幾乎都冷氣車
二高
捷運之類的都在做
當時硬體的質量還不賴(不敢說100分就是

到2006後 量已經很明顯
但 質就真的有差....
光路面就真的搖頭.....

以前的二高 北濱 陽明山 台三
路面都還不錯 以前常呸....

現在還是別開太快 光是伸縮縫都可能害你的避震下課.....

Irene1058 wrote:
我們那時確實是第三...(恕刪)



重視教育? 最好是啦
過去台灣人口大幅增加時期
公立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卻沒有跟著廣設
每年聯考總是擠破頭
國中小更不用說,一班5-60人很正常
超過5000人的學校一堆,萬人的都有
這種品質你覺得如何?


arlo1011 wrote:
重視教育? 最好...(恕刪)


那是台灣人文素質最好最強的年代.現在則是一年不如一年
狼0226 wrote:
那是台灣人文素質最...(恕刪)


請問這是褒還是貶??

以前的那個年代就是剛解嚴完,太鬆了,才會導致現在一些老的自以為是,又講不通,溝通協調超級無敵之差...

現在會看到很多老的,他們會自以為自己還活在以前農村時代,像穿越馬路,他老大隨便走,馬路當他家。騎機車騎超慢,還卡路中間,是要別人用飛過去的就對了,還要停就停,要迴轉就迴轉,似乎不把後面的車當一回事。

以前的老一輩是活在任性...
arlo1011 wrote:
我年紀很小? 我是1978...(恕刪)

其他我不清楚~但我很懷念那時純樸的民風!
arlo1011 wrote:
重視教育? 最好是啦
過去台灣人口大幅增加時期
公立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卻沒有跟著廣設
每年聯考總是擠破頭
國中小更不用說,一班5-60人很正常
超過5000人的學校一堆,萬人的都有
這種品質你覺得如何?
品質如何?當時只要拿到大學文憑都算是精英。
沒上大學的人,也把時間花在工作創業上,這樣有甚麼不好?
哪像現在,很大比例的大學與碩士生實力都不堪檢驗。
渾渾噩噩的多讀了好幾年書,出社會後高不成、低不就,
真是浪費了年輕人的青春歲月。

Loompster wrote:
現在會看到很多老的,他們會自以為自己還活在以前農村時代,像穿越馬路,他老大隨便走,馬路當他家。騎機車騎超慢,還卡路中間,是要別人用飛過去的就對了,還要停就停,要迴轉就迴轉,似乎不把後面的車當一回事。
以前的老一輩是活在任性...
你要不要去做個統計,你講的情形,如穿越馬路、違規駕駛,
是老年人多還是年輕人多?我個人是看不出有年齡的差異。
老年人騎車或許比較慢一點,但是很多年輕人真的騎得太快了,你覺得這樣有比較好嗎?
有點搞不懂,台灣地狹人稠,建築往天空發展,是正常合理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守這4-5層樓的老舊公寓,沒電梯老人行動不便也會很慘,整體生活環境也會比較好,
就像原來dos時代電腦也可以用,但要逐漸升級到windows一樣,
或許1990年可能沒那麼落後,但在其他國家進步後,台灣現在真的比較落後,

先不談文林苑之類的特例,這是全台灣整體國土利用的大問題,
不過以這幾年的狀況來看,台灣大概還是會繼續老舊破落下去,
arjigo wrote:
有點搞不懂,台灣地...(恕刪)


因為房價太貴啊,造成一堆人不肯搬離快變成危樓的老舊大樓。我之前也以為台中中區市區已經是空城了,結果還有一堆人住在市區的老大樓裡...

其實臺灣的屋子只要撐20年就差不多了,剩下來的只是砸錢維護老屋而已。
arlo1011 wrote:
我年紀很小? 我是1978...(恕刪)

1978年生?
那你念書一定唸過十大建設
在那個困頓的年代,當然是以國家整體發展為優先
誰還管得上地方建設啊?

不也是因為國家建設完成,才能帶動經濟起步,也才能帶動地方建設
一開始就要求地方建設,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
生吃都不夠了,還有可以曬乾?

人民素養也一天兩天的事
1978年生?那推行禮貌運動也不過是你小時候才開始的事
那年頭也沒有人在排隊
能要求大家馬上就很有文化素養嗎?

以目前的生活素質批判過去,很沒意義


戒嚴時期的禮貌運動、保密宣導、衛教宣導…每個電視台都會有廣告
雖然非常洗腦,但至少對人民素質、環境整潔注意…都是有所提升的
現在除了反毒,大概沒有任何其他的教育宣導廣告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