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薛曼 wrote:竹竿不能短一點嗎? 謝謝Jim8051大大及vu84vu大大幫忙回答,還有一個根本原因是竹子是越到後面越細。竹子若一根分兩段會太短,且另一半太細強度不夠,所以一根長成的竹子基本上能用最堅固的就是那一段。我爸在我二個多月大時帶全家半夜搭竹子車(以前交通沒現在這麼方便,南下或北上常有人選擇晚上出發,如此剛好早上到)與司機聊天當中,發現賣竹子給蕉農是門好生意。所以我爸在南部重新出發,就是從南投竹山買竹子賣到南部去。
vu84vu wrote:你爸爸真有生意頭腦。 謝謝vu84vu大大!而且真的很厲害,後來竟然賣到竹山無竹可賣,因為都被我爸賣完了。供應商竟然去盜採國有林地的竹子,因為來源太危險,我爸只好放棄再進竹子。
不見棺材不掉淚 wrote:我家雲林種田。收穫普普,我一直認為種田應該是有點天分跟頭腦。不用點頭腦 真是會累爆。 再怎麼說種田真的都是辛苦,尤其是有機,耗的精神與體力更多。我同學竹科返鄉在大樹種有機鳳梨,常分享他的甘苦。前幾天剛新種鳳梨苗,沒想到昨天下了整天的雨,剛整理好的地還未種的地,又要重新整地一次了。
hcpine76 wrote:過去老一輩的蕉農是年年砍香蕉種香蕉,因為香蕉樹只開一次花結一次果,所以要砍掉重種。但後來有比較經濟效益的香蕉種植法:樹根栽培法。這個方法讓蕉農不用再重新種植,只選擇由母體萌出的小芽,正式的名字叫做吸芽,萌芽長出來後,只保留下來一棵吸芽來替代母樹,成為繁殖的幼株。一般在一叢香蕉保留老中青三代各一株, 以節省生長循環時間。據我個人觀察,兩種種植方法都有的,可能有些蕉農還是認為重種的香蕉品質較好吧!也或者是蕉農從老一輩蕉農所接受教授的傳統吧!...(恕刪) 看完h大的香蕉文,又增廣見聞不少.+5分如果觀察蓬萊米跟再來米的關係,也許老一輩蕉農是正確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