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 大家聽/看得懂比較重要.中國在80年代末一直到2000年代初期,其實流行的是台灣腔+台灣用語.尤其那時候很多人看台灣的綜藝節目.現在只是時勢所趨.在台灣用中國慣用語的人多,代表的只有兩件事:1. 看中國綜藝節目的人多...或是看中國字幕組翻譯外片的人多.2. 赴中國經商, 就業, 就學, 交流...或其他管道與中國交流的情況比以往普遍, 所以淺移默化中...
01newbie wrote:『便當』不是日語嗎...(恕刪) 「便當」一詞最早源於南宋時期的俗語,意思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辨道」、「辨當」等借字(当て字)表記[1]。「便當」一詞後來反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的「弁当」(新字體:弁当,舊字體:辨當)。《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既是嫂嫂改適他人,只得教媒人與婚主訂議,挈取成保自隨,乃為便當。」《老殘遊記二編.第一回》:「轎夫說:『此地是斗姥宮,裡邊全是姑子,太太們在這裡吃飯很便當的。但凡上等客官,上山都是在這廟裡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