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stosais wrote:
在明末清初,湯若望一伙人帶來太陽曆之前,中國沒有地球繞太陽的觀念。
當然也沒有陽曆。
時憲曆首次把24節氣重新對映入太陽曆。這之後才被說是「陰陽合曆」。
時憲曆就是今日還在用的農民曆。今日的農民曆就是所謂的「陰陽合曆」。
後人,把時憲曆往前擴大解釋成「這種曆法相傳創始於夏代,所以又稱為夏曆。」
然後自欺欺人地說:中國舊曆(古曆)就是「陰陽合曆」。...(恕刪)
一分史實,九分腦補
>在明末清初,湯若望一伙人帶來太陽曆之前,中國沒有地球繞太陽的觀念。當然也沒有陽曆。
湯若望也沒有地球繞太陽的觀念,他用的是行星繞日、日繞地的第谷體系。日心說根本不是使用陽曆的必要條件。
>時憲曆首次把24節氣重新對映入太陽曆。這之後才被說是「陰陽合曆」。
節氣從來就是陽曆系統
>然後自欺欺人地說:中國舊曆(古曆)就是「陰陽合曆」。
這不是自欺欺人,而是簡單的技術常識,虛妄不自知的是你。
平年天數29.5 X 12 = 254, 閏年天數 254 +30, 精確季節刻度的標定由節氣補充,這是中國自古曆法的梗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