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lai wrote:
那小弟只能說有跟你不同的經驗...
東京的地鐵很擁擠...
人不少,且走的慢一點...稍有遲疑要去哪一條線,後面的上班族就會推你...小弟覺得這點很不舒服,對不熟悉的觀光客會有壓力...(ps.不要說上下班時間要體諒其他人這種話...我不能忍受穿著西裝筆挺的人推人...)
在英國,這幾乎是不太會發生的事....臺灣也是....

再者...動線不明...對第一次到的人來說...常常會找不到路...
以東京火車站來說,過多的交通系統...過多的混亂動線...
從中央線到新幹線...對我這新手來說,我覺得不是那麼方便...要繞很久才會到...(小弟也有一點歐洲國家的經驗...相較之下...日本的動線規劃亂很多...)
其實很多地方都會有類似的問題,但是小弟一點也不覺得日本有比較好(當然台北也不是很好,當然你也可以說等台北發展到那麼大時,會更糟...但是這並無法說明日本有多好...)

還有,公營地鐵與私營地鐵的票往往不相相互使用...就好像悠遊卡只能搭地鐵不能搭公車一樣
偏偏東京私營的地鐵很多...實在很麻煩...
這點,臺灣及歐洲的城市都整合的比他好很多....


不是很同意

日本車站擁擠真的是"人多"造成的,擁擠但相當有效率,單位時間消化掉的人數,跟台灣捷運比絕對是勝出。

走起路會有被趕的感覺,這無可避免。入境隨俗吧~
你不跟著快就是擋到別人路,對於別人來說就是''邪魔'',鄉下地方步調就不會了。

動線來說,我是覺得日本車站四通八達一點也不阻礙,雖然雜七雜八的路線一堆,
初次造訪難以適應是真的,但習慣之後反而通行自如,
台北人口沒有東京多,以後也不太可能超越,所以不會弄到像日本東京一樣,到處都是車站。
還有一點是民情,就算把捷運密度提高如日本,開車騎車的想必還是一堆....
文化不同很難比較。

SUICA很厲害,走透透。
jackkid wrote:
現在是免費試乘時期,一旦回復價格後
就沒有你說得夾人、太壅擠、動線不良問題啦

...(恕刪)


對對對. 現在是免費搭乘, 當然人很多

以前高鐵剛開始票價打對折也是人多到爆,後來就不會了
高雄捷運現在的路網沒有建立,對於交通運輸的功能還不夠強

你在車上看到的那些人很多都是來坐好玩的,等要收錢的時候這些人就會不見了
dearjohn wrote:
終於搭了免費的高雄捷...(恕刪)

這種情況
大家習慣了
應該就會改善
臺北捷運不是很好
但是上班少不了它
個人認為...
台北捷運的座位設計比高雄捷運好太多了。
不信,你就去坐坐看!


有點失敗的高雄捷運?? 這樣的字眼也許太嚴苛了點!
高雄市民用了6年的交通黑暗期, 換得了永續生活之便
台北市也花了10多年的時間到現在也還在進行捷運工程
但日本呢?東京這些歷史悠久的地鐵設施是經過很多階段的進步才有今天的便利
百年的英國地鐵不也是嗎?

高雄捷運從通車到今天也才第8天,換言之她也還是個嬰兒,
相對來說是不可以用相同標準來比擬
倘若高雄及台北捷運有著與他國一樣的悠久建造歷史可換取,
我想台灣的大眾捷運系統絕對不輸國外!
另外高雄為何以台北經驗作為參考,畢竟他是國內第一個捷運系統
就地方民情與國人使用習慣來說是最恰當,而國外的先進設施當然也得
作為參考依據,但也只能是次之

另外高雄很多的站體設計與公共藝術都是有目共睹,
像中央公園站由Richard Rogers建築師設計 (2007普立茲克獎得主,等同於建築界的諾貝爾獎)
,美麗島站由知名高松伸日本建築師所設計,這些站體前衛又具國際指標,我想這些都是台灣先例

現在還是免費試用期間3節車廂也許有高捷的考量,但未來可不見得只有3節
車廂,而閘道門必然有它的設計理由,車廂走道若是沒設欄杆我想以現在高捷的載運量,
一起步老弱婦孺肯定跌一堆,而捷運車廂長20公尺兩側各4道門共8個逃生口,座椅又都橫向設計
在走道中間的人2公尺就有一個逃生口,我想除了眼盲者或行動不便者幾乎都可輕易逃生

而閘刀式的閘道門板的確有異議,可改為推門式像日本,但閘道寬度一個人身也無過錯,
可防止有他人同時逾越,事實上有提大型行李,或是折疊車或身形較大的人
大家都是從無障礙門在進出,沒有人要走窄門,
而高捷感應卡正反面都感應的到雖然是10公分內,
但若太遠也根本不需要閘道口設計了,因為隨時都在感應開門,

我想高捷才剛起步大家應該再多點耐心,以6年的時間蓋好已經很欣慰了
又有那麼美的市容可以相襯,大家應該與有榮焉
而有意見應該可以向高捷網站或是市府反映都會有回應,
當初捷運施工困難幾處崩塌,大家不都說未來不敢坐,對高捷無信心
但截至目前為止看來似乎是多慮了,
台灣人的戒慎恐懼與挑剔其實也是為高捷好,
但大家給高雄多一點掌聲取代批評不也不無壞處
我想國外的經驗就不要再套在高捷這baby身上了,
久而久之屬於國人的捷運系統會終究步上軌道



sekijacky wrote:
日本車站擁擠真的是"人多"造成的,擁擠但相當有效率,單位時間消化掉的人數,跟台灣捷運比絕對是勝出。


是,是人多的原因...但小弟只是回復樓主的日本地鐵不擁擠的問題...
但話說回來...大多數的擁擠不都是因為人多所造成的呢?
但是您也說的不錯,單位時間消化掉的人數,跟台灣捷運比絕對是勝出。
只是我想,那就不只是動線運輸的問題,還包括對於地鐵列車排班的問題...

sekijacky wrote:
走起路會有被趕的感覺,這無可避免。入境隨俗吧~
你不跟著快就是擋到別人路,對於別人來說就是''邪魔'',鄉下地方步調就不會了。


是啦,只是,很抱歉,對小弟來說一點都不想習慣...
因為在英國,小弟可以理解一些因為沒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人,對人口出惡言,只是因為他們的教育背景...
但是在日本,那些西裝筆挺的...(至少表面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級份子),做出一些很不禮貌的事...卻是令人非常的不舒服...

sekijacky wrote:
動線來說,我是覺得日本車站四通八達一點也不阻礙,雖然雜七雜八的路線一堆,
初次造訪難以適應是真的,但習慣之後反而通行自如,


就動線來說,若我想,無論動線設計的好不好,習慣以後一定是可以通行自如...
但是那要怎麼去判定動線好不好?
小弟以為不是因為「習慣」後可不可以通行自如來作為標準...也不是單以四通八達來論...
而是以初到的人不容易迷路,或是是否可以迅速的找到方向來作為標準的...
當然影響的因素很多...包含、動線、標示等等...
所以,以此為基礎,對小弟而言,東京車站的動線不算清楚...(當然可以說,以那個車站的複雜度來說,已經是很清楚了...但是要辨識不同的公共運輸系統,卻也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大致如此,若有冒犯,敬請海涵...

路難行 行萬里
小弟月初第一次自己自助旅行去日本,住在新宿,雖然久聞新宿站複雜的出入口以及多達6條的路線經過
但實際上,去體驗後其實還好,我覺得日本車站的月台路線標示的又大又清楚,不會走一走就又找不到
地圖出入口標示也蠻仔細清楚,新宿東西口的通過也沒想像中的恐怖
不過大江戶線的來回就真的有點容易搞錯,但是上下班的擁擠與混亂真的印象深刻....
出車箱都不用走,自然就有人推你著走.....
此外,在車箱裡首最好抓扶手或握把,另一隻手也最好放胸前,否則一不小心會莫名奇妙變成''痴漢''....
總之,一個大都市的捷運文化是要慢慢養成的,希望高捷能夠將高雄的國際觀帶到另一個層次~~

vow wrote:
個人認為...台北捷...(恕刪)


台北捷運座位的設計比高雄捷運好?我倒不這麼認為

每一條路線根據他所處的環境,所需搭載的運量來設置其座位

高雄捷運的車廂比較窄,若是用台北捷運座位的配置,供旅客站立或行走的空間將非常的狹窄

並且以高雄捷運的座位配置來說,會比台北捷運多出很多的座位供旅客乘坐
1. 日本地鐵就算人很擁擠的時候, 都是很有秩序的.
入站出站都有規劃.
前幾年愛知博覽會的時候,
進站有專用路線, 出站有專用路線,
往藤ヶ丘跟往八草的絕對不會打結.

2. 台北捷運在人多的時候, 人潮一定會打結.
進站跟出站的人流一定會交織.

3. 至於有人說被人推擠,
當然如果你一定要在人流中間, 一定會被推著走.

4. 山手線搭配京浜東北線, 可以實質上一分鐘一班,
一列車 11 兩編成, 山手線甚至有六車門全站席的電車.
這樣用最高運量才有辦法應付東京的人潮.
台北捷運都不會想要增加班次嗎?

別忘記了, 世界上進出站的前三名都在東京,
(第一名新宿, 第二名池袋, 第三名東京)

英國? 老實說倫敦的地鐵很好走, 因為就只有一個出口,
跟著 Way out 走就好了.
英國的地鐵其實太古老了, 感覺不是很好.

5. 最重要的, 日本地鐵總是在最需要地圖的時候, 地圖就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而且是很詳細的地圖.

6. 日本那種車閘門, 就算夾到也比較不會受傷.
我每次經過台灣的閘門, 都很怕夾到我的腰,
搞不好腎臟受傷就要洗腎了.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在東京, Suica 的 1000 日圓是很容易用完的.

Pokari sweat 買個幾瓶, 跟車站的小賣店買, 就算餘額不足也能用現金補足.

現在 Suica 跟 PASMO 通用, 東京一卡走通, 還可以使用大阪的 JR 線.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