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天空飛的物體很難拍的清楚,
手機拍的到天空飛行的客機嗎?
拍到也常是一團黑影,
更不用說在夜間拍照了,
另外,軟體來說,幽浮常稍縱即逝,
有些手機還來不及開相機,就消失了,
另外解析度也是個問題,
錄影常用FHD, 不過200萬畫素的畫質,
若錄天空中遠處的一個小飛行物,
可能看不見,被影片編碼壓縮掉了,
總結來說,要能被手機拍到,
除非手機自帶5倍以上光學變焦且光源充足,
或是幽浮是母艦,面積可比澳洲大陸,且夠近,
或是,飛行高度非常低,像松山機場起降那樣,
這以外的情況,手機大概派不上用場,
過去一些幽浮影片多半是手持錄影機拍的,這類機器多會有高倍率光學變焦鏡頭,但拍到也常是模糊的,可能只有HD以下畫質的關係,
最後,就算以上軟硬體都配合好了,
現在人手一機,走在路上都低頭滑手機,
抬頭看天空的人變少很多,
當然還是拍不到
THE666 wrote:
以前人很少有攝影機,就算有也很少攜帶,
所以要拍到UFO的機會很少,
但現在人手一機,而且隨身攜帶,
看到UFO時,手上有攝影設備的機會比以前至少是千倍以上,
卻沒看到UFO的影片變多。...(恕刪)
認真回答........
其實是有的,
因為「破壞」比「建設」來的快。
有些人,故意拍假的影片,來以假辭真之後,
漸漸地,大家都會因為「5件造假」而不相信「50件真實影片」了。
大家直覺都是造假的,沒興趣了,
沒市場了,以致於願意報的媒體變少了,所以曝光就少了。
就像「麥田圈(Crop circle)」,有人用人造方式去模仿一個「小的麥田圈」,
之後就沒人相信這是外星人造的。
但是,媒體故意沒有報「差異點」,以便「以假亂真」,
例如
1)真正的麥田圈是「極短時間」產生的,而且「圖案非常巨大」
人造的,卻是「非常耗時且圖案很小」。
例如「俄勤岡州」出現在麥田圈,圖案高達「13英里」長,非常巨大。
2)生物物理學家Nancy Talbott & John Burks發現,
麥田圈的「農作物、土壤」,在分子水平上,都發生改變,
例如「細胞壁變厚」
3)麥田圈,剛剛產生的「頭幾天」,「磁場」會高於鄰近區域的十倍左右。
這些都是「人造」的「假麥田圈」無法模仿出來的。
銀河系、宇宙這麼大,單純以機率問題來看,
肯定是有「外星生物」的,
外星人影片、UFO影片是「造假的」卻已經「根植人心」了,
只因為「破壞」比「建設」來的快。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