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做機構設計....不過還是靠...創意...來混飯吃.....
....因為天子的客戶經常要求天子..抄襲..其他家產品...
.......而且要順利規避其他家產品的...專利設計...
....可以的話...還要求天子順便...生..出一套和其他家不同的機構...客戶也要申請專利......
.....所以天子這行飯不容易吃....經常發現白頭髮越來越多


..................天子建議樓主...要多多活動自己的腦袋...保持靈活度....以免....提前....江郎才盡.........
................






每樣都是那麼一點點皮毛,進入職場後會發現好像4年白過了...
而且如果你覺得在學校很苦,那你出社會後心理的調適就更重要了
跟設計有關的第一份工作薪水低工作時間長也沒什麼尊嚴
能顧好三餐就算偷笑了,真的別想說每天穿著名牌西裝嘴角掛著笑容走路有風的樣子
很多人都是在這第一關就放棄了
我對設計還是有熱誠,不過礙於現實還是找了份時數不長的正當工作
其餘時間則是在家接案子搞平面設計
雖然錢不多不過至少沒有完全與設計脫節
加上自己進修現在網路神通廣大想學什麼都有
有時搞搞一些創意商品弄網拍.也是希望等待機會能自己出來搞
其實我還是覺得在學校能夠多累積人脈就多累積吧
等到出社會後當一個小美工是沒有多少時間搞社交
有了第一份工作經驗後加上有人脈才比較有機會進大一點的公司
拓展視野
也有很多人是在沒日沒夜的美工生活中把熱誠給磨掉了...
而是有沒有抓到你對於設計的眉角,及走這途的認知
很少聽到在學的學生說過自己學校是好的(不管國立、私立)
但是走出學校,會發覺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都變成無理取鬧的現實社會
很多在學校認為是平凡不過的東西,卻是很重要的細節和觀念
再者,如果有心的話也不要只把眼光侷限在學校的課程而已
學校只是一個媒介、一個管道
(我們以前3D老師只教MAX,但同學認識了3D的基礎理論後,選擇自己適合的軟體LW去作畢製
現在去美國專攻動畫......)
當我們看到設計師光鮮亮麗的一面,
卻不知道背後有多少的努力和汗水累積出來
就像常聽到外行人說的一句話"阿不就畫幾撇加個字,也要收到幾千塊"
要知道這幾撇和幾個字是花了多少工夫學習得出來的經驗
如果不能看破這點就把學校的課業當作是業餘的興趣就好了
以前我平面、多媒體、影片都修過課,大三簡直是過著地獄般的日子
畢業後選擇走平面過日子,而影像和多媒體就當作閒暇時的娛樂
但是我卻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及學過這些東西
no pain no gain
講殘酷一點,設計不是搞藝術,要自爽,門關起來洋洋灑灑做完就好了
設計本來就是為了"溝通"才存在的(溝通業者與消費者....)
以父之名
因為這代表你的專業一點門檻都沒有
-------------------
下面就來比較一下台灣跟英國的設計教育:
基本上,台灣的設計專業教育
在態度上和國小美術課是沒兩樣的
其實英國的教學內容跟台灣沒很大區別
唯一的差別在於:台灣設計教育過度重視結果
在台灣,學生的概念從生成到 present 之間
中間有很大一塊是灰色的、有問題的!
因為老師不會管你的模型是 CNC 出來的還是魔術變出來的
不管有沒有 user trial、訪談,都一樣能虎攏過去
只要最後造型夠漂亮,模型夠精緻,上台有夠會唬爛,點心夠好吃
這樣老師就很愛!
但起碼在我念的那間學校,這些「表面工夫」佔不了什麼分
而是依據你自己提供的過程記錄、以及設計證據(sketch 之類)
來評斷你 project 的完成度,以及是否符合所有作業的目標(客戶需求)
你以為迷你手持裝置的模型比較好作是吧?
老師會請你把介面整個用 flash 刻出來,並附上使用者測試報告
還要依照使用者回饋進行一修、二修
要是你說介面刻不出來,就代表這個產品的可行性無法評估
整個 project 就會被老師打槍
台灣有哪幾間學校會要學生跑介面的啊?
還不都是隨便用 PS 畫一畫,貼在螢幕好像有那麼一回事
每個英國學生交件時,除了規定的表版、模型
還有好幾大本跟字典一樣的 research、logbook
在台灣最好是有這麼硬啦,連畢業製作都沒這麼豐盛了
http://moxamax.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