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很少人要種田(水稻 就是米啦)~~~

在台灣種田真的很辛苦
我同事他爸也是,一甲田一次的收成是六萬而以…
若不是還有一些的使命感
還真的很難繼續做下去

糧食的自給率的多少其實也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徵之一
當碰到全球性的天災時
有多少錢要向人家買糧都是買不到的
尤其是在地球氣候變化愈來愈激烈的現在及未來
保有高自主自足的食糧供給真的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其實在下不太了解, 為何農業需要保護。

歐美的粗放農業, 大面積的耕種, 不是很有效益嗎?

只要生產的出來, 所有的產品都是會往跌價的方向走, 唯有人力成本是不停的升高, 依此走向, 以台灣小面積人力密集的方式, 根本是不合算, 在效益上是要消失的。

一個國家由自給的農業, 一定有其義意存在, 但在平和時期, 物資大量流通, 被保護的白米若一公斤是50, 其實背後卻是有兩倍的政府補貼, 那為何不把補貼轉移到這個國家較有競爭力的產業上, 使其維持在世界第一的地位, 還能創造出更大的收益。

以稻米為例, 進口白米或許是口感較差, 但價格低廉, 國產白米或許是相反, 但這應由民眾自己去選擇, 也就是市場機制。

或是說, 應當要發展出, 能生產出合適又低價的農業用機械, 使其在台灣這種環境, 也能生產出價格競爭力的白米。

在下愛吃櫻桃, 但在台灣, 這種水果都是進口, 價格也有一定的水準。若某個大賣場以低於市價2成販售櫻桃, 應該是生意很好的。

但為何這兩種水果很貴, 說穿了就是因為採收的人工很貴, 並不是因為它的產量稀少。

台灣並不是農夫都是收入很少的, 也不是都是收入很高的, 但是收入少的應該是佔大多數, 但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時間在工作, 何以有人高有人低, 務農辛苦半年, 收入卻不如去當個吹冷氣的上班族, 我想這應是人之常情。


小弟的父親以前也是種植水稻.在10幾年前讀書時候放假就是跟過父親去工作(包含寒暑假)
農具若不是自己所有的話.光是請人犁田.插秧.收割.再當時一分地就差不多是800-100
而一分地所須秧苗好像差不多要18-23片(沒記錯的話).一片秧苗要30左右
若以5分地來說.只有犁田.插秧.收割費用=3*5*900(取平均值)=13500
秧苗費用=22(取平均值)*30*5=3300
3300+13500=16800...此為插秧跟收割費用.未包含期間的農藥費用
一般夏天這一季的稻米收割是120-125天左右.第2季差不多130天左右
稻米大略分有糯米(即是包粽子用的)與逢來米(亦有人說是在來米.即白米)
糯米在第一季價格會因端午而比較高
稻米收購一般以千斤or千公斤單位計算(太久了.忘記是哪一個).每單位價格好像依農糧署那邊公佈為主
價錢差不多是在9000-12000之間(當時價格)
以前還遇過一次.在第2季即將收成之前剛好颱風過境.把即將收成的稻米幾乎全部移為平的
等到可以收成倒下的稻米都發芽了.那一次收成只有第一季收成的一半
所以前人說.務農是靠老天爺吃飯的一點也不為過
應天風秋八月 wrote:
小弟的父親以前也是種...(恕刪)


一分地 約25片左右 包含插秧完的補插
1片30 你買貴了 我們家只賣25 送到田邊加1~2塊
除暴安良是我們作市民的責任,行善積德是我本人的興趣,扶老太太過馬路我每個星期都做一次,如果碰到國定假日的話,我還做兩、三次呢!
這是之前寫的文章

你或許不清楚
現今耕作一甲田農忙"一期"的收入
經常連五萬元都不到

一甲田有多大?2934坪
許多人對坪數沒概念,一坪大約就是一個6*6加大雙人床尺寸
將近三千坪的大小,約莫是一個標準足球場

一個標準足球場,光站在司令台上看就覺得累

學者想了一堆休閒產業、農村建設之類的方案
政府也辦了一堆稻米收購、休耕補助之類的政策
但充其量只是灑錢而已

這些措施主要是農企業受益
農業徹底被活動化與營利化
從而讓農村的淳樸人情與內涵,逐漸被商業取代
可老農依舊苦哈哈
生產難以維持生計、生活難以維持品質、環境難以維持純淨

許多人種稻,其實不是不適應都市生活
亦或不知道有其他更具經濟效益的零工可以去做
而是因為擔心無法向祖先交代,才繼續守著這片土地
農業不只是經濟,它還有文化與價值
唯有農民自身受益足,才會有地位
有尊嚴,才會樂於傳承,讓希望 得以延續

當開發浪潮主導一切,誰還會記得這裡過去曾是孕育你的重要土地,以及居民世代的家園

放任土地荒無,也是一種罪過
感謝 LCU493 大大的糾正
實在是因為家中已經太久沒種稻米.沒下田工作了

務農很辛苦!

要自己去親手種植農田才能體會到當下的辛勞!

現在鄉村也一堆八~九十歲的老農人還在自己做!

我看過最年輕的農人應該是四十幾歲的中年人!

不是唱雖農業~光是做田這事情~真的沒賺頭也沒年輕人肯做!

白米真是矛盾的東西!

不知道白米炸彈客~現在還有沒有在種田!

我有個白目的想法~現在開始台灣人都不要種田!

一年後~米價會上漲! 進口米攻進台灣!

五年後~可能台灣會恐慌!

十年後~在種田大賺人民百姓的荷包!

說這麻多~都是屁話!

雖然現在都機械化~種田~真的很乾苦!不信~你試試看!

連我爸以前想法~種田三不! 1.不想 2.不看 3.不撩田

讓時間流逝~稻子就快快長大!

p.s有個善存的廣告~一個老農與作品管的兒子!

他作品管的兒子~居然很輕鬆的把麻布袋輕鬆的扛起來!除非他是金山找~不然應該不可能辦到!
以前我家就是種水稻,每次一到收成的季節就全體總動員,每個人都忙翻天,

最後收成的結果也不過就是得到吃一年的稻米,平時長輩還是要打零工,做手工才有錢買衣服,

不如一些人把地賣了收利息或是蓋工廠收租金來得好,

一斤米二十幾塊...算來真是便宜到爆...一個人一天是能吃多少呀!
xhobby wrote:
許多人種稻,其實不是不適應都市生活
亦或不知道有其他更具經濟效益的零工可以去做
而是因為擔心無法向祖先交代,才繼續守著這片土地...(恕刪)


認同!
xhobby wrote:
這些措施主要是農企業受益
農業徹底被活動化與營利化
從而讓農村的淳樸人情與內涵,逐漸被商業取代
可老農依舊苦哈哈
生產難以維持生計、生活難以維持品質、環境難以維持純淨

許多人種稻,其實不是不適應都市生活
亦或不知道有其他更具經濟效益的零工可以去做
而是因為擔心無法向祖先交代,才繼續守著這片土地
農業不只是經濟,它還有文化與價值
唯有農民自身受益足,才會有地位
有尊嚴,才會樂於傳承,讓希望 得以延續...(恕刪)


發言內容很有內涵。

補上1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