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賢 wrote:
阿彌陀佛 -淨土.....(恕刪)


佛經的演化真的與環境有關,原始經典裏,世尊常以芒果來當比喻,印度味十足。幾百千年傳到了漢地,連對天堂的想像都離不開漢人喜歡的蓮花了
cman4434 wrote:
佛經的演化真的與環...(恕刪)


我認為... 有幾個人是故意要擾亂正法的!!

https://book.bfnn.org/books/0031.htm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劉宋西域三藏法師彊良耶舍 譯)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

『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 ,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輩生想,名第十六觀。』
小笨賢 wrote:
我認為... 有幾個...(恕刪)

信仰是不錯,但老是拿出威脅恐嚇,根本違背佛意,事實上,這招要是有用,淨土宗只㑹在華人世界嗎? 你是信彌勒還是上帝?
基督教徒對淨土宗的初步認識

命終前見白蓮花有記載者,如玄奘法師。[至(正月)十六日如從夢覺口云。吾眼前有白蓮華大於槃。鮮淨可愛。十七日。又夢見百千人形容偉大俱著錦衣。將諸綺繡及妙花珍寶裝法師所臥房宇。以次裝嚴遍翻經院內外。爰至院後山嶺林木。悉竪幡幢。眾彩間錯并奏音樂。門外又見無數寶輿輿中香食美菓色類百千。並非人中之物。各各擎來供養於法師。法師辭曰。如此珍味證神通者。方堪得食。玄奘未階此位。何敢輒受。雖此推辭而進食不止。侍人謦欬遂爾開目。...至二月四日夜半。瞻病僧明藏禪師見有二人各長一丈許共捧白蓮華。如小車輪花有三重。葉長尺餘。光淨可愛。將至法師前。擎花人云。師從無始已來所有損惱有情諸有惡業因今小疾並得消除。應生欣慶。法師顧視合掌良久。遂以右手而自支頭。次以左手申左上。舒足重壘右脇而臥。迄至命終竟不迴轉。不飲不食至五日夜半。弟子光等問。和上決定得生彌勒內院不。法師報云。得生。言訖喘息漸微。少間神逝。]--三藏法師傳。

一日我與醫師朋友談及此事,他馬上說出一個醫學名詞: 譫妄
cman4434 wrote:
信仰是不錯,但老是拿...(恕刪)


只要缺乏維他命B12 , 就會產生各種幻覺了
01白虎哥 wrote:
只要缺乏維他命B12...(恕刪)


嚴格來說,我們指的是"老人譫妄症",有時是人生的必經過程。

認識生命的最後一段路

我看過兩位臨終老人有譫妄現象,一位是老覺得窗外有穿著中山裝的一群人望著他,但那是十幾樓。另一位是睡醒後就㑹跟家人說,他的阿公阿爸來看他,還可以看電視的連續劇,沒打開的電視...很多案例。佛陀講的很對,人生實相是苦。

還有,安樂死真的很重要。
火影兜 wrote:
唐代以後出產的經書基...(恕刪)


請問法號是?
其實諸位大德真的可以不用一些負面的字眼來看待佛教的信仰,因為佛來人間示現成佛是為了開佛知見予眾生,佛是究竟的覺者,因此只是把看見的法界實相告訴眾生,這個是法毘奈耶、法爾如是的道理,並不會因為眾生的不信受而不會發生。

就像殺了人要償命一樣,不會說眾生不信因果、不信佛法就不會觸動這個法則的執行,因此佛教裡面大家很耳熟能詳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因為會有什麼果都是眾生自己種的因...

前面有位櫻桃綠大德也有分享過,佛菩薩是不輕易示現在因緣未成熟的眾生面前;佛菩薩也不會幫因緣未成熟的眾生開示過深的法義,這個也是為了要保護眾生、避免眾生因為資糧不足與無明等而謗佛法僧三寶、淪落三惡道。

因此世尊說法時也是隱覆密意而開示,就像當時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因緣成熟的人就能一念相應!




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定慧等持、行善布施、災劫消弭、逢凶化吉,阿彌陀佛!
司空無夜 wrote:
大多是指發菩提心的人 就可以稱作為菩薩
...(恕刪)


原來如此

可以每天都發嗎?

還有就是,一直很想知道

什麼是「菩提心」?

Devin1927 wrote:
什麼是「菩提心」?


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不同於其他世間宗教,就在於它不認為世間有一個高高在上、唯一主宰萬物的上帝。而是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都有成佛之性。

只要透過修學去除染汙煩惱生起實相智慧,將來福德與智慧圓滿具足了就能成佛!

所以對佛弟子來說,學佛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成就佛菩提,也就是佛的無上正等正覺。

因此發菩提心就正如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當中所說的:「菩薩初發心,緣無上道:『我當作佛』,是名『菩提心』。」(《大智度論》卷41)

這個菩提心《華嚴經》中記載,記載說:(祂是)「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9)

因為菩提心是長養眾生白淨法的良田,祂如同大地能夠乘載一切世間;如同清淨水能夠洗滌一切煩惱垢;如同大風一切世間都不能障礙;如同熾盛的猛火能燒毀一切邪見貪愛;如同潔淨的明日普照一切眾生之類;又如同清涼的明月,能讓一切白淨法全都圓滿。

所以簡單地說發菩提心就是發求取正覺成佛的心——簡稱為發心,就是至心發起誓願不再依止受學外道邪說,也不只是以小乘解脫道為依來作為他修學的內涵。

而是要歸依受學函蓋了聲聞獨覺解脫道的大乘佛菩提道,自度度人、自利利他,成就福慧兩足卻又真實解脫的究竟佛果。

這可說是佛菩提道修學的一個根本出發點,因為要度人先需自度,要利人也得先有福德智慧的資糧,所以要發起勤求大菩提的願心。

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定慧等持、行善布施、災劫消弭、逢凶化吉,阿彌陀佛!
iamyy2000 wrote:
大家都知道佛教之所以...(恕刪)


感恩大大

解釋的好清楚(@@筆記……i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