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in1927 wrote:
感恩大大解釋的好清...(恕刪)


菩提心.慈悲心...修 菩薩道
小乘-阿羅漢 是 斷滅空...兩者要分清楚...
又菩提心.慈悲心...一定要 [空假中]三觀齊備!! 不然兩者互斥

菩薩道
一定要 依序修60位階!!
若禪定直接突破 色受想行識 五濁惡世...直接證得 金剛乾慧地-菩薩



「解脫道」與「菩薩道」....仔細研究!!
http://www.buddhismmiufa.org.hk/05Mp3/Talks/Document/10Abstract.htm

阿難尊者..整天跟在佛祖身旁..還是只能 阿羅漢!!

小笨賢 wrote:
菩提心.慈悲心......(恕刪)



對 ! 一心三觀要同時具備的

一境同時也具有三諦 (空、假、中)

可以觀察看看

小笨賢 wrote:
菩提心.慈悲心.....(恕刪)


自己要先得解脫才能行菩提道, 兩者並不是背離的, 就像吃一帖藥, 你吃了的拉肚子了, 還要介紹人家吃嗎?
世尊歎曰:「善哉!善哉!若汝等如是知、如是見,汝等頗於內有疑惑『此云何?此何等?此眾生從何所來?趣至何處?何因已有?何因當有』耶?」比丘答曰:「不也!世尊!」】(《中阿含經》卷54)

世尊讚歎說:「好啊!好啊!當你們能夠這樣知,能夠這樣見以後,那麼對於內法本識如來藏,還會疑惑說:這個常住法是什麼呢?屬於那一類?眾生又從何來?死後未來將去到何處?為何已經有過去世?為何將有未來世呢?」比丘回答:「不會的,世尊!」

這當中有提到: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的這個議題,這個是修行人一直想要探討的議題,其實已經是屬於大乘法的議題。所以這當中隱含了大乘法的法義,因為生、死都是從本住法而有,因為本住法從來不生不滅、常住,所以而有三世的生生死死的流轉。

這裡又提到說:於內無有疑惑。以二乘法來說,當相信有本住法存在,不再有疑惑的時候,二乘人他就無有恐怖,就無內恐怖;也就是當他雖然對於這個內法不能證得,可是他相信佛語的緣故,相信有本際,相信滅掉十二因緣的每一支,不是斷滅空,所以他能夠安忍於有本住法的存在,能夠接受而且因此而內無恐怖,所以能夠證得二乘的無餘涅槃,因此阿羅漢與斷見外道還是有所不同的。

在《法華經》中,佛一個一個為聲聞及菩薩弟子授記未來世當成佛的因緣。諸聲聞相弟子之中,佛陀授記成佛最快的就是阿難,反而不是其他的弟子眾;而且成佛後住世最長、弟子眾最多,佛世界甚為廣大莊嚴者正是阿難。

經中這樣子說:【爾時佛告阿難:「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萬億恒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名常立勝幡,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於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復倍正法。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妙法蓮華經》卷4)

阿難尊者的習性就是對眾生有豐富的感情,不但有情、而且多情,處處想著多幫眾生一點;因為這個緣故,阿難尊者擔任 佛陀侍者時,面對各種來訪的眾生,莫不多為對方設想一些。如果以現在的說法來形容,阿難尊者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暖男。

其實阿難早在 世尊說《楞嚴經》時,就已經成就了菩薩的初地了,但是一直刻意沒有完成四果俱解脫阿羅漢的全部實證,這是因為證入解脫果四果之後,成為具足的阿羅漢,那就長住於寂滅作意。對於阿難這樣一位外現聲聞相的大菩薩而言,每天要為眾生作的事很多,不能長住於滅盡的作意,更不能像其他的阿羅漢一樣,夜晚常常住在滅盡定中;這也就是菩薩不住四果,而住於初地的性障永不現前,也就是菩薩三果。

同為大菩薩的大迦葉當然瞭解這些狀況,所以在經典結集的前一夜,他要求阿難要完成俱解脫的實證;因為對於阿難這樣的地上菩薩而言,圓滿三明六通不過是舉手之勞的事。

事實也是如此,當晚阿難走到恆河邊,一夜之間就成就了三明六通大阿羅漢的實證;因此第二天參加結集時,大迦葉故意要阿難現神通,從門縫裡面進來七葉窟的會場,為的就是要震攝住那一些聲聞阿羅漢,特別是那一群不迴心的定性聲聞阿羅漢。

在此之前,《阿含經》裡面記載著,他們對於阿難種種的不信任與輕視。大迦葉作為初任僧團的大家長,他得請阿難示現出大神通,這是讓所有的聲聞弟子對阿難所誦出的經律不能夠生疑;並且為後來在大乘結集法會當中,阿難誦出的大乘經典,奠定了不可質疑的公信力,這是頭陀第一大迦葉菩薩的苦心安排。

如果有機會的話,能在阿難菩薩的座下修學也是一場不錯的邂逅,這個就待緣吧...
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定慧等持、行善布施、災劫消弭、逢凶化吉,阿彌陀佛!
iamyy2000 wrote:
其實阿難早在 世尊說《楞嚴經》...(恕刪)

又來了
參楞嚴經在阿含的討論本來就有問題
楞嚴是一部鬼經
修楞嚴是進入鬼道
不是佛道

進入波旬妙計餓鬼道時

人世間三大鬼經
楞嚴,地藏,梁皇寶懺

正統佛經是讓你思想佛
跟佛一樣

你思想鬼
就跟鬼一樣
碰觸楞嚴後果嚴重

思考佛,就像佛

思考鬼,就像鬼

佛教三大鬼經感應不計其數
那是拿你成佛換的

iamyy2000 wrote:
大迦葉故意要阿難現神通...(恕刪)

悉達多不講神通
獅子吼佛學站講過千萬遍了
iamyy2000 wrote:
世尊歎曰:「善哉!...(恕刪)


中阿含的嗏帝經跟大乘是無關的, 它反而是在破斥嗏帝比丘的常見用的, 嗏第說:「諸賢!我實知世尊如是說法:『今此識往生,不更異。』」 就是常見, 世尊就罵他, 我有說以前有, 以前無, 未來有, 未來無的事嗎? 愚痴凡夫!! 你不要如此毀謗我喔!!
然後世尊就開始把十二因緣, 緣起法的教義唸了一次:「善哉!善哉!若異學來問汝,汝等應如是答,所以者何?此所說觀,一曰摶食麤細,二曰更樂,三曰意念,四曰識也。此四食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彼四食者,因愛、習愛,從愛而生,由愛有也。愛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愛者,因覺、習覺,從覺而生,由覺有也。覺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覺者,因更樂、習更樂,從更樂生,由更樂有也。更樂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更樂者,因六處、習六處,從六處生,由六處有也。六處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六處者,因名色、習名色、從名色生,由名色有也。名色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名色者,因識、習識,從識而生,由識有也。識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識者,因行、習行,從行而生,由行有也。行何因、何習?從何而生?由何有耶?行者,因無明、習無明,從無明生,由無明有也。是為: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處,緣六處有更樂,緣更樂有覺,緣覺有愛,緣愛有受,緣受有有,緣有有生,緣生有老死、愁慼、啼哭、憂苦、懊惱,如是,此{等}[淳]大苦陰生,緣生有老死,此說緣生有老死,於汝等意云何?」
......就是凡事因緣所生!!

在誰的座下修學, 那都是常見在作祟!! 阿難尊者早已入滅, 唯一能傳的就是法!! 沒有誰在誰的座下聽法的事!!
cman4434 wrote:
..就是凡事因緣所生!!...(恕刪)

有多少人能在思念鬼之後像佛?

思念鬼就是像鬼,思鬼是因,成鬼是果

楞嚴不只是假經,還是人進鬼道的職前訓練
楞嚴不能唸
一群心地惡毒的人寫出來的經
臨終前心繫楞嚴,就去當鬼了
iamyy2000 wrote:
世尊歎曰:「善哉!...(恕刪)


您引《中阿含》的完整經文在這裡:
http://agama.buddhason.org/MA/MA201.htm

裡面沒有提到有一常住的"本住法"...,反倒是嗏帝比丘說"今此識往生,不更異。",認為有一不變的本體流轉,而被世尊呵責一番,然後解說十二因緣法的緣生緣滅法,"不更異"是"不變"的意思。另外,初期大乘法直說空義(空不是什麼都沒有),般若經,金剛經,心經等,都沒有說有一不變的"本住法"...,如果有一不變的本住法,等於否定緣起,否定因緣法,因為本住法與因緣法完全相反,換個說法還能通:無常是常。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這是中觀用來說明無有一法有自性,可以常住不變,更別說"內法本識如來藏"...。經文裡的聲聞比丘們聽了佛陀開示的緣生緣滅法而不再疑惑,而"恆不變異法",指的是此有彼有、此無彼無的緣起法,不是常住不變的如來藏。

說到阿難尊者與大迦葉尊者,大迦葉尊者其實看阿難尊者不爽很久了,主要與女眾有關,在王舍城結集時舉發幾個阿難尊者的過失,不讓他參與結集,雖然結集的比丘們有一部份是尊大迦葉尊者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反對將多聞第一、侍佛二十五年的阿難尊者排除在外,這樣結集的公信力會打折!後來大迦葉尊者以阿難尊者"未證阿羅漢"為理由,不讓他參與結集,但阿難尊者早知道修證方法,為了大眾和合與結集佛法的重要性,沒有直接在大會上反問大迦葉尊者,反而很快地證了阿羅漢,返回參加結集,排除阿難尊者的理由已不充分,最後在大迦葉尊者的主持下,阿難尊者誦經,優波離尊者誦律,完成初次結集。為何大迦葉尊者看阿難尊者不爽?這很有意思,習氣問題(並非說修行功力不好),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很精彩,也能理解佛經裡的男女不平等是怎麼回事,還有,佛陀臨涅槃時說:我不攝受眾,亦無所教命。汝當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即應依四念處而行。佛陀一向認為自己沒有領眾,沒有教權,大家都是為真理而精進學法,只有義務,沒有權力,怎麼會傳法給特定人?要說的是,阿難尊者的"忍而不證",不正是菩薩的特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7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