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給你們講《楞嚴咒》,這《楞嚴咒》百千萬劫也沒有人講一次,也不容易講一次。這麼一個法會是很稀有的,難遭難遇的。在我給各位講時,我知道沒有人聽得懂。就是有人自以為懂,也不是真懂。有人自以為懂了,所以不注意,那也等於不懂。在佛教裡頭,《楞嚴咒》是最重要的一部咒,是咒中的王,也是咒裡邊最長的一個咒,這個咒關係著整個佛教的興衰。《楞嚴咒》是支持著天地沒有毀滅的靈文,《楞嚴咒》是支持世界不到末日的靈文。所以我常說,世界上若有一人會唸《楞嚴咒》,這世界就不會毀滅,佛法也不會毀滅的。等到世上沒有人會唸《楞嚴咒》時,這個世界就快毀滅了,因為正法不存在了。
現在便有一些天魔外道說,《楞嚴經》和《楞嚴咒》都是假的,這是天魔外道派出魔子魔孫來造出這些謠言,令人不相信《楞嚴經》和《楞嚴咒》。《楞嚴經》和《楞嚴咒》,這是正法最要緊的一部經和一部咒,《楞嚴經》就是為《楞嚴咒》而說的,這《楞嚴經》就是解釋《楞嚴咒》的一部經,《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重要性是沒有法子能說得完的,盡未來際也說不完它的這種功德和妙用,所以是不可思議。說來說去,歸納起來,《楞嚴經》就是讚嘆《楞嚴咒》的,如果有一人能在世界上唸《楞嚴咒》,這妖魔鬼怪都不敢公然出現於世,因為他們所怕的就是《楞嚴咒》。如果一個人也不會背《楞嚴咒》了,這時候妖魔鬼怪就都出現於世。他們在世界上為非作歹,一般人也不認識他們了。現在因為有人會唸《楞嚴咒》,妖魔鬼怪就不敢公然出現於世,所以若想世界不滅,就趕快唸《楞嚴咒》、讀《楞嚴經》,這就是正法住世。
2018-06-24
潘宗光教授:
「我是在香港長大,香港是英國殖民地,是鼓勵基督教、天主教的,所以我也是在這個環境長大,本來是基督教、天主教比較熟,對佛教,好像是低層次的宗教。我結婚後,也變成了天主教徒,是一個好的天主教徒,每個星期都陪我的家人去教堂的。
但就這樣奇妙,一種很奇妙的緣分。
我做大學校長的第二年,1992年,當時看到一個海報說某個醫生講佛,我就很奇怪,佛是這麼迷信的宗教,為什麼醫生講佛呢?結果懷著好奇的心態去聽他講什麼,一聽以後覺得很震撼,啊!我覺得他講的道理非常非常好,跟我內心的感受非常吻合,我就找他介紹一些書,一些經典給我看,也參加一些佛教的基礎班、初級班、中級班等等,慢慢對佛教產生了興趣,覺得佛教的理論跟我個人的體會很近很近,所以慢慢對佛教產生興趣了。」
「最重要就是我的家人也支持我,因為我家人還是天主教徒,但是我信佛了,他們也沒反對,他們說我有我心靈的自由,後來我太太也跟我信佛了。」

Peace & Love wrote:
您引《中阿含》的完...(恕刪)
感謝您的分享,阿彌陀佛~對於既往人事物的歷史典故,吾們已經離開了那個時空背景,就先不在這個上面多做置喙,這邊與您分享關於這個本住法的部分,希望也能對大家在真理的道路上有所助益!
在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8%BD%89%E6%B3%95%E8%BC%AA>>中,有說明了世尊三轉法輪的相關內容,轉載如下與諸大德參考
二轉法輪是佛的第二轉法輪階段,此階段則宣說般若,又稱般若期。此階段的代表經典為《心經》、《金剛經》、《小品般若經》及《大品般若經》等般若經。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就是《心經》,在此經中講到空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相對於初轉法輪所宣說的世間一切法是生滅無常、染污、有增有減,無有自性,般若空性是不生不滅、非變易,不屬於六塵、六根、六識十八界境界的世間任何一法。
在《般若經》中多處更明白的說明,為了通達種種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法,所以要學習般若波羅蜜多,表示二轉法輪的佛法的般若範疇,不僅僅只有世間無自性的一切法,還包括了實際、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如所有性等不屬於世間一切法的部分。並說明世間一切法虛妄,但「唯『心』」方能「所現」,所以本身並沒有能出生自己或出生其它法的的自性,所以說無自性,故說其體性與行相都是空。而能「現」世間一切法的「唯心」,便是般若經中一貫所說法界「真實心如來藏」,因為包含了前五識、第六意識及第七意跟都是虛妄識,皆無有能現一切法的體性。
因此世尊也是先在初轉法輪時期,讓弟子們能有出三界的實證能力之後,再繼續開演二轉般若、三轉唯識等更深妙的法義,讓迴心大乘的非定性聲聞阿羅漢弟子可以繼續的地地增上而在未來際能圓成佛道。
若無本住法金剛心存在,則成斷滅;所以明心開悟就是菩薩道行者因一念相應慧現前,而觸證了這個不生不滅的金剛心,因此而可以現量觀行的,與您共勉。
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定慧等持、行善布施、災劫消弭、逢凶化吉,阿彌陀佛!
主持人:我看您現在大多數文章和講座都是在弘揚淨土法門,我不知道您對佛教,因為佛教有很多法門,我不知道您對其它法門有沒有接觸過?還有就是為什麼到最後您會專弘淨土?
潘宗光:你知道佛法傳入中國以後,慢慢發展為三個主要的興盛渠道,一個是密宗,一個是禪宗,還有一個是淨土宗,相對講最受歡迎的還是禪宗跟密宗。我開始呢,我說我的皈依師父是柏林禪寺的淨慧長老,是修禪的,所以我開始修禪,因為我修禪以後,我又到不同地方訪問,學禪,希望增長自己對禪的理解,我又到過台灣的佛光山,訪問過台北法鼓山聖嚴法師,我也到過緬甸,學南傳的打坐方法,也學了一點點道家的打坐方法,所以綜合不同的方法,我建立自己的打坐方法出來,也覺得不錯。我學佛到現在已經差不多26年了,打坐了20多年,有一次打坐以後,我突然問起這個問題,我這一生可以擺脫輪回嗎?因為我們先說輪回,輪回了就是我們投胎下一生,下一生是什麼樣,沒有保證,我們要這一生做很多善事,很多好事,會保證投胎下一生比較好,做個好的人,一生享福。但再下一生又怎麼樣?沒完沒了地輪回下去,最終是很苦的,所以我們做佛教徒,不單單希望這一生生活得安樂自在、快快樂樂,最重要希望在這一生能夠了生死、擺脫輪回,這是我們作為佛教徒的一個希望吧。
雖然我也修過禪,中間也修過一段短時間的密宗,最後還是放棄密宗,修禪。我是有一次打坐時候問起這個問題,我這樣坐下去,這一生會擺脫輪回嗎?當時我已經七十歲了,剩下時間不多了,突然間我自己告訴自己,我這樣坐下去,這一生是沒有機會擺脫輪回的。
要擺脫輪回是要有幾個基本要求的,第一,你要放下一切的妄想、煩惱,你要了結一切過往做的業障,還要放下很多,要這樣不執著,放下才能夠真真正正地了生死。但是我知道我做不到,佛的教導說我們要明心見性,我知道做不到,我沒有能力在這一生可以達到明心見性這個層次,也沒有法子放下一切的妄想,所以也明白佛經所說的,我們修大乘佛法,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是非常漫長的路,而且說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時間才可以,很漫長的。
突然想起來,佛陀指導我們去極樂世界,淨土法門。當時我有個奇妙的習慣,就是從小的時候我跟我奶奶長大的,我奶奶是拜觀音的,她說,假如有問題你求觀音,當時不相信。但是很自然的,當我有問題的時候呢,我從心裡面求觀音幫幫我,很奇怪啊,但是很自然的,突然間還有一種感覺是說觀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她來自西方的,這可能是西方淨土這個解脫的方案,這樣我醒過來了,我就開始看那些淨土的書,淨土的經典,淨土的大德的著作,慢慢明白,表面看來淨土法門是迷信的,是一些知識水平不高的公公婆婆念佛,我覺得這個是完全的誤解。當我看了很多經典,看了很多高僧大德的著作,他們的修為過程,我才明白,釋迦牟尼佛是非常慈悲,他教導我這個方法是幫助我們在現在的時刻可以了生死,為什麼這樣說呢?
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是在2500年前,那當時整個社會的情況比較單純,沒有現在那麼復雜,整個社會的共業沒有那麼重。生活在當時的很多人,出家人、不出家人都是善根相對比較強、福報比較大的人,他們修佛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慢慢到後來,我們現在的環境條件相差很遠的,負面的誘惑很多,無明的追求很多,你看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帶來很好的方便,但同時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增加我們對貪念的追求。
一個新的手機出來了,你希望擁有這個新的手機,貪念也增加了,所以在現在的這個末法時代,修行非常困難,因為受到外面的干擾太大,我們每個人積聚的定力不夠,善根不夠,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學這個佛法很難很難,佛法很好,但是我們沒有那個根基可以修。好像我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非常非常好,對教授肯定是好,但是那個小學生他可以明白嗎?他不明白。等於說我們是小學生,佛法相對而論這個比例吧,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情況下,假如靠自己這樣修很難很難,但是釋迦牟尼佛說,有個方法是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阿彌陀佛有個世界叫極樂世界。佛教相信有很多很多世界存在,有的世界比我們這個世界更差,有些比我們更好,有些是最完美的叫淨土,他說世界是有很多淨土的,但是跟我們緣分最深的淨土叫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有個阿彌陀佛,他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的緣分非常深,他發大慈悲心說,假如我們希望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移民到他的世界,在那邊修,他歡迎我們。
我想起了孟母三遷,孟子的媽媽,她希望孟子成才,她搬家三次。因為她明白,在一個環境下,假如孩子不讀書,她孩子不能成才的,所以搬到一個非常完美的環境下,她孩子才成才了。我看我也是這樣,我自己,善根不夠,定力不夠,機會不夠,什麼都不夠,那麼在這個環境下修,我覺得我不行,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推薦,在臨終時候移民到一個更好的環境,叫極樂世界。到這個極樂世界不等於已經解脫了,只是換一個環境,這個環境非常好,這邊有很多大菩薩、佛,很多大善人一塊來修,那麼成功機會就大了。根據這個想法,做個比較,假如我繼續打坐,繼續修禪,我相信這一生沒有擺脫輪回的機會;假如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推薦,希望臨終移民到淨土去,在那邊修,這個嘗試總比繼續修禪好一點吧,對我來說是更大的機會,所以我開始對這個淨土產生興趣,慢慢就多研究淨土很多修行的方法,跟很多修淨土的大師學習,綜合他們不同的修行方法,來建立自己的方法。
iamyy2000 wrote:
感謝您的分享,阿彌...(恕刪)
你的三轉法輪的說法來源是<<解深密經>>, 是大乘的經典, 他們當然是這麼解釋三轉法輪來增加其經典可信度的; 但真實的三轉法輪記載在雜阿含的<<轉法輪經>>裏, 內容是世尊在菩提樹下得道後, 他首先想到要與二位老師分享, 但他的兩位老師已經過世了, 所以他就走向鹿野苑, 要與當年共修的五比丘說法, 但世尊所悟的法奧妙甚深(四聖諦及十二因緣), 講了一次, 五比丘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再講一次, 還是有疑惑, 講了第三次, 橋陳如突然懂了, 立馬知法得法眼淨, 掙得一個阿羅漢果位!!
雜阿含379經:
「如是 我聞:一時,佛住波羅捺鹿野苑中仙人住處。
爾時、世尊告五比丘:「此苦聖諦,本所未曾聞 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 、覺。此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 生眼、智、明、覺。
復次、苦聖諦,知當復知,本所未聞 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苦集聖諦,已知當斷, 本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滅聖諦,已知當作證,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 覺。復次、此苦滅道跡聖諦,已知當修, 本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復次、比丘!此苦聖諦,已知己知 出,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此苦集聖諦,已知已斷出,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聖諦,已知已作證出, 所未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復次、苦滅道跡聖諦,已知已修出, 所未曾聞法,當正思惟時,生眼、智、明、覺。
諸比丘!我於此四聖諦, 三轉、十二行,不生眼、智、明、覺者,我終不得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為解脫,為出,為 離, 亦不自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已於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生眼、智、明、覺故,於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聞法眾中,得出, 得脫,自證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尊者憍陳如, 及八萬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至於識, 原始佛教裏世尊說法乃說眼耳鼻舌身(內)接觸了色聲香味觸(外)而產生了眼識, 耳識....身識, 這五個識都是因緣所生, 就符合因緣法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何來一個生生世世不變且不斷輪迴的識呢?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茶帝比丘的邪見
譬如說我念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往生怎麼可以?其實我們知道,譬如說一個電視台,它將它的一切的畫面、聲音變成一種電波,這個電波放在空氣裡面,但為了每個電視台不互相干擾,它們的電波一定在某個頻率下的,所以每個電視台的頻率不一樣,因而不會互相干擾。所以在我們現在空間裡面,有很多很多不同電視台的電波存在,雖然你看不到,但是它存在。我們調試電視機的吸收頻率跟某個電視台的頻率同步,自然能檢測出來,吸收空間裡那個電波的能量,在屏幕展現出來,看到那個電視台。這個道理很簡單,是物理學的道理,兩個頻率等同,能量互相交換。
按這樣我想,一個世界也好,一個地方也好,在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跟很多大菩薩一起,他將極樂世界的情況變成一個信號傳播出來,在空間裡面傳到我們這裡,空間有的,但是他的頻率是怎麼樣呢?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是“阿彌陀佛”這四個字,那“阿彌陀佛”是聲音,這個聲音有聲音的頻率,那個是釋迦牟尼佛講的,只是講的梵文,我們現在語言是翻譯過來的,無論是英文、普通話,差不多吧,這個頻率差不多,所以我們就要調節自己本身那個頻率——阿彌陀佛這個聲音的頻率,這跟空間裡的那個極樂世界頻率產生感應了,只有我們增加自己吸收頻率的能量,才更容易跟那個能量產生感應。所以沒有衝突的。你看,我們開一部電腦,開一部手機,很多是有那個密碼的,密碼可能是一組數字,也可能是聲音。你可以這樣想,打開我們通往極樂世界這道門,就是“阿彌陀佛”這個聲音,這是密碼嘛,所以我說,我們念“阿彌陀佛”四個字能夠跟極樂世界產生感應,產生感應這個方法便可以進去了,所以沒有衝突的。
潘宗光專訪 騰訊佛學 (上)
釋迦牟尼佛以:「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佛說阿彌陀經》)作為《阿彌陀經》的結語。
可見 釋迦世尊全然慈悲無私而勸諭娑婆眾生,應當發願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實在是因為眾生的根器、心量、因緣不同,為了憐憫、救護娑婆五濁惡世眾生,因而開示彌陀淨土殊勝莊嚴,以及發願往生的方便行門。
釋迦世尊因此慈悲開示了這個方便的法門,實在是因為成就佛道所需時劫相當長久,必須經歷五十二階位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這麼長久的時劫裡,要如何確保不因一時貪瞋癡等習氣現行不能把持,而造作下墮三塗的惡業?尤其這個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是因為有情往世多劫以來造下的無邊惡業,熏習了無量邪見與煩惱,成就了這個充滿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的人間。
這裡眾生的信力、慧力、福德普遍不足,戒行殘缺、性障習氣厚重,個個具足了煩惱障、業障、報障的三障諸煩惱。其中又以邪知邪見橫行最為嚴重,因為知見乃是一切身口意行的導首、軌範,知見一錯誤,即使是白紙黑字清楚寫著的佛語經書,也會由於誤會而將正法說成邪法;尤其到了末法時代,邪見再加上個人私利的執著,這種現象更是放眼皆是,幾乎已經到了舉世無有正法的境況!
除了知見之外,佛法又特別重視修證,但修證卻需長時多劫點點滴滴累積才能有所成就;但是現代人聰明伶俐不耐久修,往往得少為足,常求一蹴可幾、速成佛道的種種方便,常以慧解代替性障的降伏、代替般若的觀行,因此就常常會在是否為親證的現量、或意識思惟的比量、甚至虛幻妄想的非量之間產生了疑惑,因而妄解佛法、誤導衆生;這些現象都會教人擔心!
感恩彌陀世尊大慈大悲攝受眾生,行者也可以隨願發願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未來際再迴入娑婆來度化眾生,隨喜讚嘆
天理昭彰、報應不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定慧等持、行善布施、災劫消弭、逢凶化吉,阿彌陀佛!
https://wyulian.blogspot.com/2011/11/httpcity.html
佛陀涅槃七百年以後,印度的大乘論師龍樹菩薩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證悟的殊勝,受到龍王的禮請,他在龍宮中見到《龍藏》,其中有一部《大佛頂首楞嚴經》,披閱之後,感到非常的稀有難得。
於是龍樹菩薩以他超凡的記憶力將《楞嚴經》背下來,回來後默寫出來,呈獻給他的國家。國王見了之後非常重視,將《楞嚴經》奉為國寶,並藏在國庫裏,禁止外傳。
《楞嚴經》尚未傳到中國的時候,他的盛名已經傳來。西元五八○年的時候,有印度僧人來到中國,聽說我們東土有位號稱「小釋迦」的智者大師,於是前來拜訪,相見之後交流得很融洽,雙方都很高興。
這位印度僧人告訴智者大師,止觀中三種觀照的觀點和印度的《楞嚴經》中的意趣相符。智者大師一生弘揚天臺止觀,成就殊勝,自然對這素未謀面的《楞嚴徑》很感興趣。印度僧人走後,智者大師求法心切,特地在他所住的浙江省天臺山的華頂上設置了一個拜經台,面向西方印度的方向竭誠地禮拜。這樣拜了十八年,殷切地盼望《楞嚴經》能早日傳到我們東土來,遺憾的是,一代佛門龍象智者大師于西元597年往生了一生都沒有見到這部經。
後來印度天竺國的一位法師般刺密諦,他聽說「東土小釋迦」智者大師為求《楞嚴經》整整禮拜十八年,深深地感動和欽敬,他覺得這部經和東土的眾生必定有殊勝的法緣,於是決定要把《楞嚴經》帶到中國來。
不料過邊境時,被駐守的官吏搜查出並沒收,法師只好返回。但弘法的心,無絲毫動搖。怎麼辦呢?法師想到把《楞嚴經》背下來,這樣就不會被查收。他將《楞嚴經》背得通熟後,再次啟程,好不容易到邊境後,因旅途艱辛的奔波跋涉,疲勞至極的法師忘失了經文,只好重新返回。
經歷了兩次挫折,般刺密諦法師的弘法之志更堅定了。最後他採用了常人難以想像方法。先將經文寫在一種極細的白布上,把自己臂膊的肌肉割開,塞進寫好的經文,然後將創口縫合。等刀口平復後,再行出國,這-次般刺密諦法師成功地度海來到中國。
那時是唐朝中宗皇帝神龍元年初,即西元705年,法師到達廣州後,正好當時的宰相房融在廣州,負責當地的政務。
房融是佛教居士且受過菩薩戒,知道法師的來歷後很重視,於是將般剌密諦法師奉請到制止寺住下。法師剖開了臂膊的肌肉取出經文。因時間太久,白布已經血肉模糊了,經文難以辨識,更不要說翻譯了,大家正都處在憂慮之中的時候,奇跡發生了。旁邊有一位啞女忽然會說話了,她說用人奶清洗白布上的血肉,字跡就會顯現。大家試了之後,果然現出了經文,真是皆大歡喜。
經過周密慎重的籌備,于神龍元年五月二十三日正式翻譯。般刺密諦法師任譯主,北印度彌伽釋迦法師翻音,懷迪法師證譯,房融宰相筆錄潤飾文采。因房融學養深厚,故而《楞嚴經》文字之典雅優美,在漢文佛經中可以算的上首屈一指。如此艱難地將《楞嚴經》傳來東土並翻譯成功後,般刺密諦法師就倉促地回國了。房融宰相將此感人的事蹟和譯出的《楞嚴經》奏送入朝廷,但朝廷沒有即時頒佈弘傳。後來禪宗北宗的神秀大師進宮弘法之餘,將《楞嚴經》抄錄了出來,又得到了房融宰相的家藏原本,《楞嚴經》才開始流通,修習《楞嚴經》的風氣逐漸在全國盛行起來。



























































































